以下是含有戰略縱深的搜尋結果,共95筆
大陸解放軍最新的福建號航艦5日在三亞灣入列服役,國內軍事專家直言,福建艦主要任務是拒止外軍介入,對台灣並無直接威脅,不過,這是大陸從陸權走向海權的重要里程碑,且在電磁方面技術經驗可能比美國更豐富穩定,民主國家陣營應警惕。
賴總統在國慶文告中宣示「透過實力維護和平」,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超過GDP的3%,並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打造「台灣之盾」。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中國官媒新華社於10月28日公告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10月23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畫的建議》,此份建議不僅是中國內部治理與發展戰略總體藍圖,更是未來5年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重要指引。文件全文逾兩萬字,分為15項主題涵蓋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構、科技創新自立、國防軍力現代化,到對台方略在內的61條具體規畫。台灣在面對這份規畫時,不能只從經濟或兩岸關係角度切入,而須認清它本質上是中國擴張制度影響力與戰略縱深的國家行動計畫。
美國空軍告訴國會議員,需要1,558架有人駕駛戰機,以低風險執行並維持作戰行動,但這比目前擁有的數量多出近300架。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共同主辦的「台海防衛兵推」於6月10日至11日舉行,並於上月26日發表總結報告與新書。報告指出,報告指稱解放軍具備對台灣沿海任何地區實施三棲突襲登陸的能力。對此,退役中將帥化民、退役上校黃征輝4日都認為,台灣地形有76%為中央山脈,若進入城鎮戰不僅不利,還缺乏可供民眾疏散或後勤運補的縱深空間。
大陸工業企業8月表現出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潤利大幅增長20.4%,揮別連續三個月的負成長,增速也創下2023年11月以來新高,更讓今年以來工業利潤成長率由負轉正,累計年增0.9%。裝備製造表現尤佳,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業利潤年增37.3%。統計局專家分析,主因是受益於宏觀政策效益顯現,以及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縱深推進。
中共九三閱兵,包括俄朝、東協等周邊國家領袖都共襄盛舉,也反映大陸周邊外交的勝利。中國數月前以高規格召開「周邊工作會議」,顯示北京對周邊外交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回顧近一年來,中國與亞洲乃至歐亞大陸的鄰國關係普遍出現回暖與深化,涵蓋經貿、戰略安全、文化交流等多個層面,展現出區域外交的全局推進與多線並進。
13世紀初,北方金國衰退、蒙古崛起,南宋面臨兩強夾擊,為何南宋敢與蒙古聯手滅金,難道不擔心唇亡齒寒的道理?事實上背後有三大關鍵考量:一是收復失地、增強戰略縱深;二是一雪靖康之恥,恢復國家尊嚴;三是靈活應對蒙古威脅,降低未來被反殺的風險。這一決策展現了南宋在多變局勢下的務實智慧與戰略眼光。
古代帝王在西域與東南亞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西域是帝國的生死防線,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中原核心安全,因此漢、唐、明、清各朝都不惜投入巨大資源死守;反觀東南亞,則以朝貢與貿易維持影響力,長期駐軍成本高、自然環境惡劣,難以穩固統治。這種「生死優先、利益次之」的取捨,展現了帝王冷靜而精明的戰略判斷。
國防部今天在114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共軍期望2035年前實現全面軍事現代化,完備對台聯合封鎖及「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等能力,掌握第二島鏈以西全般軍力投射優勢,實質達「台海內海化」目的。
美中再度重啟貿易對話,引發外界對「川習會」是否促成新協議的高度關注。美國當前與中國接觸的核心目標,是把關稅談判作為萬用工具,嵌入在一場全球戰略排序中的大棋局裡。表面上是談貿易,實際上是為重新定義中美俄三角關係,甚至是為控制俄羅斯的戰略後勤補給線。對川普政府而言,在當處理俄羅斯議題時,中國不是關稅談判的終點,而是地緣戰略離間的工具。
川普總統向來擅長以社群發文擴散他的政治主張。8月7日這天,從他在「真實社群」一整天的發文,可以一窺當前川普施政重點。令人意外的是,儘管蘋果宣布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台積電對美國設廠投資2000億美元,對總統而言,是足以高調宣傳政績。然而,川普在他的「真實社群」平台僅轉發白宮以「川普總統宣布蘋果將在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為題的46秒影片,未添一字。原因不難猜測,在他眼中這些金額都比不上當天他在真實社群親自花時間打字所談三件將決定美國未來的大事:掌控聯準會、重塑對中戰略、整頓科技巨頭領導層。這三步棋環環相扣,勾勒出川普集中權力,布局全球經濟、安全與科技競爭的完整藍圖。
美中再度重啟貿易對話,引發外界對「川習會」是否促成新協議的高度關注。許多評論者將焦點放在關稅是否下調、技術管制是否鬆綁,甚至中國是否會讓步於美方農產品與能源採購要求。但若僅以經濟利益衡量此輪談判的成敗,恐怕無法理解整體局勢的精髓。
賴清德總統1日被問及是否投資美國換關稅時,一句「基於雙方保密協議」,連前總統蔡英文時期的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都不忍了,昨天喊話,現在是公開台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了,「台灣讓步了什麼?我們還得貢上什麼?政府在堅持什麼?讓我們一起幫忙談判好嗎」。學者也直言,賴總統的記者會,連最粗略、半透明的內容都沒有。
泰柬週四(24日)邊境爆發軍事衝突,引起區域安全關注,對讀者來說,也許對兩軍實力陌生,但在國際上,依各大軍事智庫與數據資料,泰國都佔優勢,不論在預算、人力或裝備上皆大幅領先:泰國名列全球第25強軍力,居東協第3,僅次印尼與越南,而柬埔寨則排在第95位,戰略地位與軍力影響力差一大截,然而柬方尚可仰賴地形優勢大打游擊戰,透過「不對稱作戰」略加抗衡,不過最重要的仍然是外交變數。
就在台灣內部猶為726大罷免內鬥方酣,官民上下對於對岸方面發布了內容警告意味極其濃厚的《澎湖海戰》電影15秒預告片,社會輿論竟無一絲察覺。分明禍近身前,仍嬉戲如故,恰如古代諸多政權覆滅前夕,識者無不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