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技術性衰退的搜尋結果,共101筆
日本經濟困境深重,體制病症沉痾,社會結構僵化嚴重制約經濟。高市早苗以「日本再度旭日東升」為口號,成為自民黨首位女性總裁,並可能是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但她的勝利更多是象徵性的政治轉向,而非經濟結構的突破。日本社會對她寄予厚望,期盼她能擺脫「失落三十年」的陰影,讓日本重返榮光。從她的政策藍圖來看,無論是經濟思維的舊套,還是改革手段的保守,都未見治症良方,因此期盼可能要落空。
美國聯準會(Fed)的獨立性爭議恐牽動市場走勢,外銀認為,這將進一步削弱市場對美元的信心,不過在即將到來的降息週期中,新興市場貨幣或許會有不錯的表現,而在成熟市場貨幣中,外銀主管表示,日圓遭到低估的情況最為嚴重,看好逆轉貶值走勢。
自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大刀以來,市場持續憂心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詹迪(Mark Zandi)近日就對美國經濟狀況發出嚴峻警告,強調美國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並特別點出包含非農就業人數、就業總人數以及連續性就業下滑這3大指標可能都預示衰退即將降臨。
在今年已降息兩次,30日選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的新加坡央行預估,因美國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2025下半年星國的經濟成長,恐怕會從上半年強勁的表現,變成趨緩的狀態,特別是跟貿易相關的產業,受影響的程度會較大。
韓股24日繼續向3200關卡挺進,不過開高的大盤似乎愈走愈低,目前在3,188.5點,小漲4.73點或0.15%。同時,韓元也走升。
日本6月出口呈現連兩個月下滑,對美出口額創疫情以來最大減幅,引發市場擔憂美國關稅將阻礙日本經濟復甦,甚至可能導致該國陷入技術性衰退,這也令日銀(日本央行)決策考量更加複雜。
日本總務省(MIC)於四日表示,在考量過通膨因素後,當地五月家庭支出年增率達4.7%,大幅超越預估值1.2%。日本政府指出,這是因為日本家庭對汽車的支出大幅提高所致。
新加坡政府22日表示,2025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3.9%,高於四月官方的預估值3.8%。不過,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若按季來比較,上季GDP季減0.6%,預估為季減0.8%。
隨著美國加大對外貿易關稅,日韓兩大亞洲出口國近期貿易數據顯示,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對美中出口持續下降,其中日韓汽車和鋼鐵對美出口下滑明顯,顯示川普政府發動的新一輪「關稅戰」已對亞太經濟構成實質衝擊。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發表最新研究報告,上修台灣、韓國和越南今年經濟成長預測,所持理由是美國關稅風險降低,其中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由3.3%調高至3.5%,比台灣官方樂觀。聯合國15日則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4%,明年為2.5%,較1月預測各下降0.4個百分點。
日本第一季經濟陷入萎縮,為1年以來頭一遭,且萎縮力道超乎預期。
川普發起的關稅戰,現在進入第二階段,即90天緩衝期。今天美國糾結的現狀,世界有目共睹。如何化解這一危機,一種說法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也開始釋放將緩解信號。但也有更尖銳的看法。如英國前外交官沙米爾.普利認為:「世界正在進入一個西方勢力減弱的時期」。
川普對等關稅力道超過市場預期,五大民營銀行預期,短期美元將於低位偏弱整理,日圓因通膨高居不下有推升力道,其他包括人民幣等亞幣在關稅重災區及外資拋售亞股而可能承壓。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對等關稅細節,尤其向亞洲各國祭出的手段炸傷主要股市,4日亞股仍無止跌跡象。台股清明連假休市二個交易日後,下周一(7日)將遭遇千點的補跌壓力,融資追繳斷頭、法人停損賣壓沉重。
新聞提要■美總統川普上任後揚言縮減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驚動德國等歐洲諸國,促使向來嚴謹自律的德國財政政策大轉彎,擬打破政府借款上限,為提高國防實力注資。
3月美國聯準會提供的經濟預測報告,檢視美國頂尖的經濟專家觀點,2025-2027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由1.9%-2.1%下調至1.7%-1.8%,顯示聯準會成員也認同,美國經濟成長將因川普新政實施而放緩。
儘管川普政府最新宣布延後一個月對加、墨啟動課徵關稅25%,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堅信關稅調整帶來的貿易戰已然啟動,加快推估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緊盯全球貿易戰破壞性的第一幕。
紐西蘭第三季經濟陷入衰退,季衰幅1%遠遠超出預期,且第二季GDP大幅下修至季減1.1%,消息拖累紐元兌美元重貶至2年新低紀錄。經濟低迷加深市場預期紐西蘭央行將更激進降息,市場預期明年2月將再降息2碼。
標普全球(SP Global)HCOB德國綜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1月的47.2,升至47.8,但還是處於萎縮的階段,因為已連續6個月都沒有超過分水嶺50,至於路透社預估值為47.8。
台灣與韓國這兩個亞洲經濟明星,長期以來在全球經濟舞台上並駕齊驅,然而,自2021年起,兩國的經濟表現和股市走勢開始出現明顯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