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押人取供的搜尋結果,共234筆
台灣社會正在進行一場令人髮指的政商勾結劇碼。執政黨政府被疑將國家機器武器化,以司法追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隨後驅動與綠營關係深厚的寶佳集團,趁虛而入,惡意掠奪中華工程(中工)經營權。
台灣社會正在進行一場令人髮指的政商勾結劇碼。執政黨政府被疑將國家機器武器化,以司法追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隨後驅動與綠營關係深厚的寶佳集團,趁虛而入,惡意掠奪中華工程(中工)經營權。這絕非單純的商業競爭,而是對不順從企業家的系統性政治追殺與資產巧取豪奪。
中工成功處分「陶朱隱園」1戶,加上手中住宅及商辦開發案逾1,000億元將陸續開花結果,不僅推升近期股價大漲,更吸引有心人覬覦,驚傳遭寶佳集團盯上,透過旗下「堡新投資」突襲吃下1成股權。中工懷疑寶佳大舉買進中工的動機可議,寶佳則不予回應。
「陶朱隱園」傳出順利開胡喜訊未久,中工股價狂飆,不料股價驚驚漲的背後並不單純,傳出被寶佳集團堡新投資在10月27日至30日,連續4天狂砸20億以上,買進股票逾10%。引發中工直批遭禿鷹掠奪,董事長周志明也以「出師表」為題發出內部信,強調「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一場經營權之爭,更是一場關乎中華工程未來命運的關鍵戰役。」
今(3)日驚傳中工(2515)已被寶佳集團盯上,以堡新投資名義,在短短4天之用買下中工持股達10%。中工今晚提出2大疑點,首先實收資本額僅2,000萬元的堡新,何以能在短短4天砸下20億元大量買進中工?第二,堡新疑似去年年底就已利用其他自然人及法人陸續買進中工股票,以規避申報程序,實已違反證券交易法相關規定。這2大疑點,讓人懷疑寶佳大舉買進中工的動機可議。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第2場電視辯論會」,今(27日)16時登場,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羅智強、鄭麗文、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弘面對面交鋒!
台北地院審理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等案,本月15日二度裁定柯文哲、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各以7000萬、3000萬元交保,台北地檢署24日表示,雖然對於法院裁定是否落實仍有疑慮,但檢方將聚焦於審判核心之法律主張及辯論,因此尊重法院裁定,不提抗告,因此柯、應2人確定交保。不過,北檢強調,若在審判過程發現2人有違規情事,將促請北院重新羈押2人。民眾黨表示,北檢聲明處處充滿恐嚇意味,而內容稱「透過媒體放話押人取供」等言論,無疑是自打嘴巴。
台北地院審理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15日二度裁定柯文哲以7000萬元交保;而台北地檢署於25日抗告期滿前一天(24日)表態不提抗告,但強調若在審判過程發現2人有違規情事,將促請北院重新羈押。對此,民眾黨回應,此次北檢「不提抗告聲明」仍處處充滿恐嚇意味,甚至欲以羈押手段來箝制當事人行動。
台北地院審理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本月15日二度裁定柯文哲、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各以7000萬元、3000萬元交保,台北地檢署24日表示,雖然對於法院裁定是否落實仍有疑慮,但檢方將聚焦於審判核心之法律主張及辯論,尊重法院裁定,不提抗告,因此柯、應2人確定交保。不過,北檢強調,若在審判過程發現2人有違規情事,將促請北院重新羈押2人。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聲望再創新低,僅32.7%支持,反對者比支持者多出25.1個百分點,換算近500萬人不信任政府。賴清德民調雪崩,與柯文哲高喊「冤獄」有關聯性,對應柯案審判長感嘆「台灣司法已很脆弱」,當逾4成民眾認同柯案是冤獄,已不僅是司法破敗,更是賴政府信任崩盤的徵兆。
蘇聯時代的學者巴夫洛夫(Ivan Pavlov)以狗做實驗:用鈴聲、食物制約狗聽到鈴聲就開始流口水。巴夫洛夫的學生克里斯多尼克福對狗另作一個實驗:當狗看到圓形時,開始叫,就拿食物餵狗。而當狗看到橢圓形時,也開始叫,就拿棍子打牠。
台北市議員鍾小平、游淑慧過去主打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入京華城案,因而讓許多民眾黨支持者不滿,恐也會影響到未來藍白合的互信;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今(18)日上午前往國民黨領表並宣示參選黨主席,中午則接受專訪,他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約束黨公職避免損害藍白合作互信;同時對民眾黨拋出的聯合政府概念並不反對,前提是要開誠布公談清楚。
蘇聯時代的學者巴夫洛夫(Ivan Pavlov)以狗做實驗:用鈴聲、食物制約狗聽到鈴聲就開始流口水。巴夫洛夫的學生克里斯多尼克福對狗另作一個實驗:當狗看到圓形時,開始叫,就拿食物餵狗。而當狗看到橢圓形時,也開始叫,就拿棍子打牠。經過一段時日後,狗居然分得清楚圓與橢圓,後來克里斯多尼克福把橢圓形慢慢縮小直徑,當畫了一個8:9的「非圓」,讓狗去「判斷」。狗乍看之下,這個圓很像是圓形;又像是橢圓形,狗一會兒不斷的流口水狂吠,一會兒又怕被打不敢吠;最後罹患了「實驗性之神經症」(精神官能症),也瘋掉了,這就是著名的巴夫洛夫實驗。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5日一審裁定以7000萬元交保,二審撤銷,台北地院15日傳訊柯文哲,經6個多小時評議後,柯文哲仍維持7000萬元原交保金裁定交保。 新黨北市議員侯漢廷在臉書用3個關鍵法律、政治、民意,分析解釋柯文哲「重獲自由」,其中他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司法畏懼民意」,若繼續羈押柯,民眾會把法院當成民進黨的自助餐,讓司法威信破產。
台北地院15日重開羈押庭後,依原裁定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7千萬交保、市議員應曉薇3千萬交保,並持續科技監控、限制住居,並明確禁止與未詰問證人及同案被告接觸或探詢案情。這份裁定看似重複,實則補強了高院所指的不足,尤其在證人範圍界定上更為清楚,讓交保條件不再模糊。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詐領助理費、收賄案被起訴後羈押禁見,士林地院日前裁定延押2個月。陳怡君抗告後,台灣高等法院12日首創法律見解,以「法院不應以串證為由羈押」裁定陳100萬交保。但同日柯文哲交保案,北檢抗告後卻被高院撤銷發回更裁。兩案對比凸顯了高院的法律歧見,恐引發爭議,加上兩案均有政治效應,後續受矚目。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詐領助理費、收賄案被起訴後羈押禁見,士林地院日前裁定延押2個月。陳怡君抗告後,台灣高等法院12日首創法律見解,以「法院不應以串證為由羈押」裁定陳100萬交保。但同日柯文哲交保案,北檢抗告後卻被高院撤銷發回更裁。兩案對比,凸顯了高院的法律歧見,恐引發爭議,加上兩案均有政治效應,後續發展深受矚目。
北院裁定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不過柯隨即透過律師指出「需再深思」,8日再行決定後續。民眾黨內人士分析,柯文哲會選擇等到周一,可能有2大考量因素;首先,柯文哲確實不喜歡借錢,7000萬元是一筆大數字,另柯希望以此方式,凸顯1年來的司法不公,展現「無聲抗議」,就像2008年的雲林縣長蘇治芬涉弊案,拒絕交保絕食抗議一樣。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獲以新台幣7000萬元交保,但其羈押期間,在野陣營屢批執政黨干預司法。賴清德總統6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幾十年來台灣從專制走向民主獲致許多成就,其中一項就是司法獨立,行政干預司法的時代已經過去。不過民眾黨痛批,賴清德與現實脫節,更與社會真實感受差距甚大;國民黨則盼賴所言不能僅停留在口號,而是要落實在實際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