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探測車的搜尋結果,共15筆
隨著各國積極布局太空科技,月球探勘被視為關鍵指標技術之一,台灣太空中心也自2023年起啟動探月計畫,與國內學研機構及產業界合作,研製4項探月酬載儀器,持續培養登月技術能量,其中2項酬載儀器預計今年底籌備完成,預計2028年升空。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雷射雷達(LiDAR)製造商禾賽科技(Hesai Technology)將秘密申請到香港上市。
普利司通第二代月球探測車概念胎獲「2025年輪胎技術國際創新與卓越大獎」中的「年度輪胎概念獎Tire Concept of the Year」。此概念胎採用新世代「AirFree」無氣輪胎技術,結合細金屬輻條構成的創新結構,提供輪胎在月球嚴苛地表行駛的能力,讓車輛在表岩屑(regolith)的崎嶇地表上,擁有更佳的適應性與行駛效能。
普利司通第二代月球探測車概念胎獲「2025年輪胎技術國際創新與卓越大獎」中的「年度輪胎概念獎Tire Concept of the Year」。此概念胎採用新世代「AirFree」無氣輪胎技術,結合細金屬輻條構成的創新結構,提供輪胎在月球嚴苛地表行駛的能力,讓車輛在表岩屑(regolith)的崎嶇地表上,擁有更佳的適應性與行駛效能。
新聞提要■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電信巨頭諾基亞(Nokia)正計畫在月球上架設4G網路,使得未來人類在月球上傳簡訊、甚至追劇再也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儘管火星(Mars)表面是一整片乾旱、輻射強烈的荒蕪之地,但科學家發現,這個紅色星球過往曾擁有廣闊的海洋。此一驚人發現,源自中國「祝融號」火星探測器探勘地底時捕捉到的海岸線的證據。
新北市教育局今(30)日在北新國小舉辦113學年度學生科學研究獎助計畫成果發表會,今年共50件作品參賽,31件錄取發表,最終18件獲得最佳研究獎。教育局表示,113學年度新北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將於明年2月10日開始報名,鼓勵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師生踴躍參與,共同展現科學研究力。
從衛星運行到太空機器人,人工智慧(AI)技術在太空產業展現巨大潛力,提升數據處理、自主導航與任務規劃等能力。目前的應用包括透過AI/ML優化故障偵測、衛星酬載遙測、衛星網路管理與太空機器人等功能,提升任務的執行效率和安全性,但太空的極端環境將成為AI是否能在航太領域普及的關鍵,如何整合AI系統與現有技術以突破環境因素限制,將成為核心議題。
隨著進博會開幕日臨近,今年有不少亮點展品相當吸睛,包括紅色琥珀、恐龍琥珀、能上月球的免充氣輪胎、人形機器人等,令外界十分期待。
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近公開了至今最清晰的火星景觀照,這些影像由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所拍攝,展現了火星表面上美麗的藍色岩石,以及一塊特殊的白色岩石。而科學家認為,這塊白色岩石對於理解火星的歷史非常重要。
大家喜歡把所謂的「億萬富豪間的太空競賽」拿來當成笑料,甚至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藝術表演的形式,連我都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對我那些富豪朋友的惡搞模仿真的讓我大笑不止。拿這票人來對照攀比一番,這樣做確實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而真正最該拿來比的並不是這個,重點在於我們國家的載人太空飛行活動真正的價值主張是什麼,我們應該看看NASA從內部到外部在進行的各種計畫,然後好好進行一番分析才對,可是兩黨的政治人物現在卻都只見樹不見林。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或得出迄今重大發現:火星或曾存在古代生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於8日抵達華府,展開為期7日的的訪美行程。岸田與美國總統拜登的美日領袖峰會將於美東10日(NHK指日本時間11日凌晨)正式登場,11日兩人將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舉行三國領袖峰會。岸田是繼前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以國賓身分受邀訪美後,二度接受白宮最高禮遇的日相。
人類的競爭很快會從地球打到月球!美國推動「阿提米絲登月計畫」,預計2025年太空人將登月,目標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為載人登陸火星和探測更遙遠深空做準備。大陸日前也宣布,要在2030年前實現登陸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