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收益率曲線的搜尋結果,共48筆
隨著美國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外銀紛紛針對債市前景釋出最新觀點。渣打銀行看好美國5至7年期中天期公債以及新興市場當地貨幣政府債潛力;星展銀行維持對投資等級(IG)債券的正面看法;滙豐銀行建議偏高配置全球投資等級債券。
美國聯準會再降息1碼,並釋放明確訊號,即降息路徑不再是「鐵板一塊」,外銀釋出最新債券配置建議。
美國聯準會(Fed)近期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並將在12月1日起結束量化緊縮,舉措皆符合市場預期。雖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示「12月的降息並非定局」,但星展銀行認為,12月不降息的門檻非常高,就業和通膨皆須大幅成長的機率不大;渣打銀行日前則預測,若聯準會採取偏鷹立場,可能短線推升美元、壓抑金價。
市場預估至年底前美國聯準會將降息2碼~3碼,反映對積極寬鬆政策的預期增加。外銀關注債券市場的配置機會,其中,投資級別債券的收益率具吸引力,降息預期則提振投資人對公司債的需求,在收益率曲線趨陡的風險下,需避免超長天期債券。
近期全球債券市場面臨殖利率再度上升壓力,其中,超長天期債(30年期)首當其衝,債券價格出現明顯下跌,引發憂慮。市場預期,主要央行將在明年相繼採取降息行動,對美國聯準會將於9月重啟降息的預期則大大升溫,其獨立性的疑慮也加劇市場討論,然而,債券表現卻呈現出不漲反跌的情況。
當前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未來政策路徑的定價,普遍基於對現行「數據依賴」框架的線性外推。我們認為,Fed的政策反應函數正處於結構性轉變的臨界點,將從後驗式的數據依賴,轉向更為前瞻的風險管理模式。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日公告稱,自8日起對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徵收增值稅。專家和業界表示,此次政策調整優化對市場影響有限,對個人投資者基本沒有影響。金融機構開展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存單等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可繼續適用相關增值稅免稅政策,對相關機構也沒有影響。
面對美方對等關稅大限逼近,台美雙邊談判進入最後關頭。由於對財政赤字、關稅以及好壞參半的經濟數據憂慮,短期內債券利率可能會持續波動。在此背景下,外銀看漲新興市場亞洲當地貨幣債、美國國庫抗通膨債券(TIPS)、英國國債等三類債券、A/BBB級的投資等級(IG)債券等四類型債券,同時將新配置機會轉向聚焦美國短期非投資等級債。
川普近期以裝修爭議為由要求聯準會主席鮑爾辭職,德銀分析師警告,川普逼迫鮑爾離職是一個重大且被市場低估的風險,可能引發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大幅拋售,若鮑爾被迫離職將觸發美元指數24小時內暴跌3%~4%、美債拋售30~40個基點,此舉更將衝擊聯準會獨立性。
美國貿易與債務問題仍籠罩不確定性陰影,引發市場持續關注。外銀高層認為,美債需求仍存,且實際違約風險依然偏低,市場雖有擔憂,但風險整體有被誇大的跡象,然而,降息預期的減弱與美國財政赤字快速擴大,仍是美債面臨潛在危機的關鍵隱憂。
美債長期以來被視為極為穩健、幾乎沒有風險的資產,一直是市場動盪時投資人首選的避險工具,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體系發動多方挑戰,美債避險地位逐漸受到市場質疑,分散風險的需求增溫,外銀主要看好歐洲投資等級債券、英國國債,以及新興市場當地貨幣政府債。
美債風險持續受到關注,外銀指出,市場對美國財政失衡與違約風險的憂慮多有誇大。儘管穆迪下調美國信貸評級,加劇債務赤字的關注度,但相關擔憂並非新鮮事,如今的預算僵局與邊緣政策更傾向於政治鬧劇,而非真正反映違約風險近在眼前。
債市波動加劇,促使投資人重新檢視資產配置策略。在利率高檔震盪、殖利率曲線可能進一步陡峭化的情況下,各大外銀紛紛針對債券投資提出建議。渣打銀行看好美國20年期以上的長天期國債,認為目前殖利率水準具吸引力;滙豐銀行則指出,多個成熟市場央行預期將持續降息,有利支撐債券表現;星展銀行則建議採取「槓鈴式存續期間策略」,在高波動環境中靈活配置2至3年期與7至10年期債券,並把握利率上行帶來的布局機會。
隨美元持續疲軟,及美國財政風險居高不下,全球資產市場正迎來新一輪調整與重估。外銀表示,新興市場貨幣轉強,且在通膨回落、實際息率高企、財政穩健,以及放寬政策條件足夠等4大因素下,進一步提升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吸引力。
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日債、美債輪番上演驚心動魄的債市風波,外銀觀察全球債券布局,英國國債備受外銀青睞,除較高的票面利率外,英國央行相較其他成熟市場更具降息空間,有利推升債券價格。另外,預期金價短暫盤整後將重新靠向每盎司3,500美元。
美債市場近期經歷劇烈波動,市場猜測原因與外資撤離或債務失控等結構性風險有關,但瑞銀(UBS)最新報告指出,美債殖利率走升關鍵與美國經濟前景改善,市場對衰退擔憂明顯降溫有關。
美國在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間曾發生長達25個月「10年期美國國債(長債)殖利率」低於「2年期美國國債(短債)殖利率」的「殖利率倒掛」現象,引起各界對美國景氣議論,此現象在去年底看似已消失,惟若檢視「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與「3個月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利差會發現,其自2022年10月開始出現負值以來,除於去年12月短暫回正外,至今再跌回負值,專家警告不排除發生經濟衰退之可能性。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12日宣布,將於14日在香港招標發行2025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量總計為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2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