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救傷的搜尋結果,共233筆
臺北市立動物園復育瀕危物種穿山甲逾三十年,是臺灣第一個具世代繁殖穿山甲的動物園,「護甲」基地名揚國際已成臺灣驕傲。台灣人壽連續三年在動物園辦健走,期望以最生活化的健走結合園區生態教育,強化國人保育意識,共同為瀕危物種永續保險,讓生物多樣性真正代代相傳。
台北市立動物園迎來石虎新居民「捲心餅」、「平平」和「阿給」,園方表示,3位新成員都來自和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合作的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是經過評估後不適合野放而收容的石虎,也是建立石虎域外保育族群的重要成員,更各自有著不同的背景故事。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一段的某處住家內,今天下午發生一起嚴重傷亡事件,陳姓男子在家中疑似與家人為了爭家產,雙方發生激烈口角,陳男一氣之下居然持刀對2名姊妹一陣亂砍亂殺,導致61歲陳女胸口刀傷(送醫不治),55歲妹妹肢體多處刀傷,連旁邊勸架的妻子也受傷,警方跟消防隊獲報到場,立即將3名傷者送醫,詳細案發經過還有待警方釐清中。
桃園市龜山區33歲黃姓男子昨(3)日晚間駕車從林口往龜山方向行駛,行經忠義路與光峰路口,疑似精神恍惚,撞上67歲小貨車駕駛戴姓男子,戴男車輛失控撞擊路邊燈桿、3輛汽車,經送醫後仍不治。經查,黃男酒測值為0,但車上搜出喪屍煙彈,全案依傷害致死、公共危險、毒品罪等送辦。
民眾通報黑熊入侵可領獎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為加強黑熊保育與人熊共存觀念,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民眾若發現黑熊入侵農地或住家並通報,可領取獎勵金3000元,配合架設相機再加發5000元,最高可獲8000元獎勵,盼以生態薪水鼓勵山村部落居民一起守護黑熊,降低對牠們的恐懼。
為落實海洋生態教育的宣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考量氣候、野放最佳潮位建議下,於27日下午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救護收容後康復的11隻海龜。
台南市年初統計黑琵數量達2439隻,連5年突破2000隻創新高。台南市農業局認為棲地優化有成效,提數據打臉因設置光電場而黑琵銳減傳言。今年的黑琵保育季系列活動26日登場,包括寫生比賽、藝術展與輕旅行,還推出協尋台南市長黃偉哲任內野放的18隻傷癒黑琵活動。
為共同響應10月5日「石虎日」(十、五諧音),台北市立動物園在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暨「國際保育員日International Zookeeper Day」舉辦「就是i石虎」快閃活動。午後安排「亞洲貓科大復興」特映會及映後座談,邀請民眾透過教育活動與觀影體驗,深入了解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石虎」所面臨的嚴峻生存挑戰與保育希望。
和泰集團自 2021 年起推動「台灣原生動物守護計畫」,至今邁入第五年。計畫啟動即與專責本土稀有動植物研究與保育推廣的政府單位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下簡稱生多所)合作;自 2024 年起,更擴大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攜手,參與救援保育類野生動物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石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市區,原棲息在土地的動物因此陷入困境,縣內的獸醫師公會及寵物保姆協會第一時間挺入災區,設立犬貓義診照護站合作投入救傷工作,截至目前已救治100餘隻動物,今天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也將加入行列,展開動物健康監測與關懷等行動,並持續到10月7日。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與台灣野鳥協會共同舉辦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學生賞鳥比賽,有7校9隊、約50位師生及家長參與,最終記錄到44種鳥類,創下歷屆新高,並由中坑國小黃鸝隊奪冠,比賽讓學生在專業志工指導下學習翻圖鑑、辨識鳥音,讓孩子們在戶外以五感體驗加深印象。
蘭陽媽祖文化節26日展開為期3天海陸遶境祈福,海巡遶境自南方澳漁港啟航,上百艘船隊經2小時抵達烏石港,下午遶境隊伍由烏石港起駕展開陸巡,隊伍綿延數公里。活動開始前,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率縣府主管、參加活動人員,一起為花蓮縣光復鄉不幸罹難及受災的民眾祈福祝禱。
彰化線西鄉一間工廠今日下午發生工案意外,一名48歲周姓男子不明原因倒臥在作業區脫水機具旁,警消獲報後火速趕抵現場,並緊急進行CPR、AED電擊急救,隨後送往彰濱秀傳醫院搶救,傷者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因氣管位移傷勢嚴重身亡,詳細事故原因由相關單位調查中。
中華航空今攜手桃園在地公益夥伴華山基金會大園站,於中秋前夕舉辦「愛老人 中秋亮起來」銀髮關懷活動,華航志工團隊深入地方,送上日常用品與節慶祝福,陪伴176位獨居長者平安過節,飛更遠,愛無限。
動團今(26)日號召前往農業部抗議,要求切勿重啟安樂死,並且不可將禁餵食入法,否則將衍生更嚴重生態危機,野保團體則認為,每年因遊蕩動物引發的交通事故近3000件,且犬隻攻擊民眾、野生動物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受害者涵蓋兒童、長者等,呼籲政府應強化飼主責任、推動源頭減量,正視遊蕩犬問題,還給人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2025蘭陽媽祖文化節」26日正式揭開序幕,海巡遶境自南方澳漁港啟航,百餘艘船隊預計歷經2小時海上巡禮後,於烏石港舉行「海陸會香科儀大典」,祈求陸上遶境平安順遂,隨後遶境隊伍將由烏石港起駕展開陸巡。活動開始前,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率縣府主管、參加活動人員,共同默哀1分鐘,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不幸罹難及受災民眾祈福祝禱。
花蓮市長魏嘉彥日前在十六股大道附近路邊發現一隻疑遭車撞死的白鼻心母獸,另還有一隻幼獸依偎在母獸懷裡。他小心將母子移置路旁避免再遭輾壓,並通知動植物防疫所到場,發現幼獸並無受傷,已轉送野灣中心飼養,未來將再評估是否野放。
花蓮市長魏嘉彥日前晚間在十六股大道路邊附近發現一隻白鼻心母獸疑遭車撞死,還有一隻幼獸依偎在母親懷裡,他小心翼翼將母子移置路旁,避免再遭輾壓,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獲報到場確認,幼獸沒受傷,已轉送野灣中心飼養,評估野放。
台灣位處東亞候鳥遷徙路線的樞紐位置,每年9至10月正值秋季過境高峰,冬候鳥也陸續南遷至台灣度冬,但根據農業部2013至2024年統計,12年間共救治58種、335隻候鳥,主要威脅來自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與車輛撞擊,前者以濕地水鳥最常見,其中黑面琵鷺受影響最深;後者則反映日常交通已成候鳥存活的隱形殺手,這些數據不僅揭示候鳥面臨的生存挑戰,也意味著候鳥保育醫學已與氣候變遷、棲地安全及人類行為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