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整船的搜尋結果,共64筆
陽明海運(2609)砸逾210億元,新造首批8,000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敲定,在28日跟日本造船廠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3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陽明(2609)與日本造船株式會社、今治造船株式會社及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完成8,000 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簽約,由陽明董事長蔡豐明及日本造船檜桓幸人董事代表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與3艘新船建造合約;系列新船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將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美國與中國大陸14日起對海運公司徵收港口費,美國徵收港口費的用意之一是對抗中國在商業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究竟川普徵收港口費是否有助於重振美國造船業?
儘管第3季旺季不旺,長榮海運(2603)總經理吳光輝表示,長榮因營運策略調整,第3季量價還比第2季微幅成長,第4季能見度不高,但預期第4季仍有一定量能支撐,雖然價格很難預測,但審慎樂觀,明年能見度不高,長榮將採取多元市場布局。
慧洋-KY(2637)今(3)日公告2025年8月合併營收14.92億元、年減19.87%,同步自結營業利益4.33億元、年減34.52%,營益率29%,今年南美穀物收成延遲及產量創新高,散裝運輸淡季不淡,加上8月認列一艘處分船舶利益,稅前盈餘5.94億元、年增49.75%,自結每股稅前盈餘0.8元。
慧洋-KY(2637)8月合併營收為14.92億元,年減19.87%,由於今年南美穀物收成延遲及產量創新高,帶動散裝運輸淡季不淡,營業利益4.33億元,年減34.52%,8月亦認列一艘處分船舶利益,稅前淨利為5.94億元,年增近5成,每股稅前盈餘為0.80元;累計前8月合併營收為101.79億元,年減26.97%,營業淨利16.08億元,年減67%,稅前盈餘11.69億元,年減71.26%,每股稅前盈餘1.57元。
據觀察者網報導,針對美國政府劍指中國船隻的港口「服務費」政策,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強調,公司有能力對衝政策影響,不會停止採購中國船舶。香港《南華早報》7月17日報導,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Silvia Ding)16日表示,馬士基訂造新船時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成本和技術要求,但不會因美國港口費用而提高客戶價格,也不會因此排除中國造船廠,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持續的信心與承諾」。
公共場合蹭電?近日有香港網友在灣仔搭乘天星小輪前往尖沙咀時,竟發現有一名中年女子將自備的充電插頭,插在船艙的插座上「公然蹭電」,並且同時把手機開啟擴音模式,開始通話大聊特聊,在船上職員通知後,該女子才停止這一行為。消息引發大批網友關注,不少人紛紛認為若該女子的插頭出問題,恐有觸電風險,要是出了意外,「真的是全船的人一起陪葬。」
夏季海象平穩是花蓮賞鯨旺季,昨天(22日)下午有婦人出海賞鯨拍照過程中疑未留意不慎落海,工作人員見狀趕緊提醒他因有身穿救生衣,請放輕鬆等待救援,接著開船靠近人後丟救生圈下去將人救起,所幸婦人無大礙,她和船上乘客也未受到驚嚇。賞鯨業者表示,會再持續關心落海民眾並提供相關幫助,未來也會加強向遊客宣導安全事宜。
據界面新聞報導,今年5月,上海「90後」白領張蘇捷花費2萬5千元(人民幣,下同),接受了為期一個月近11天的專業培訓後申領了遊艇A1E駕照。有了這張「海上通行證」,張蘇捷便可以駕駛海上任意長度的機動遊艇探索海洋。遊艇駕照的興起,會讓沈寂已久的遊艇產業重新「活」起來嗎?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大灣區將實現「吃魚自由」!全球首艘自航式水體自然交換型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5月27日在廣東江門成功下水,8萬立方「水下宮殿」,重新定義海洋養殖空間;智慧中樞打造智慧化「漁旅」融合海上漁場,顯示中國大陸深遠海養殖邁向「科技牧海」新紀元。
散裝航商慧洋-KY(2637)今(23)日召開2025年股東常會,董事長藍俊昇主持,在小股東要求提高股利激勵市場下,投票通過2024年盈餘分配修正案,現金股利由4.5元提高至5元,配發率提升至近62%,以22日收盤價64.1元計,現金殖利率達7.8%。
慧洋-KY(2637)今天召開股東會,會中有小股東提議增加盈餘分配,最後通過現金股利由原先4.5元調高到5元,以昨日收盤價64.1元計算,股息殖利率為7.8%。
台9線蘇花公路崇德至和仁路段這幾天因連續午後雷陣雨開炸,沿線鐵公路屢屢中斷,雖已陸續搶通,仍影響花蓮交通。航港局因應未來海運備援需求,今天出動啟用約2個的「天王星21號」客輪從台東航行到花蓮試泊,熟悉花蓮海域也測試停泊碼頭高度,未來將視中央指示支援花蓮到宜蘭蘇澳的緊急疏運工作。
美中關稅雙降,美國訂單急切湧入中國,應急船舶紛紛被轉調往北美,歐洲線開始鬧船荒,全球第一大貨櫃海運航商地中海(MSC)14日率先發出「漲價」通知,比價效應可望在台浮現,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跟進機率高,股價也按捺不住蠢動,長榮續創新天價,萬海和陽明也掀補漲風,且漲勢更勝於長榮,尤其是萬海開盤沒多久,漲幅即拉高至逾4%,另長榮和陽明漲幅亦逾2%。
全球海運開始去中化!美國考慮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衝擊大,在海運業引發連鎖反應,市場傳出油輪航商DHT HOLDINGS開第一槍,全數賣出旗下中製船舶;貨櫃航商也在積極擬定因應對策,業界評估中製船舶占比低者,不排除提早解約退租船或賣船,像是陽明租用中製船僅八艘、萬海中製船占1成。
台船公司今(25)日在高雄興達港,盛大發表全新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不僅可搭載魚雷、飛彈實現無人駕駛,還搭配AI系統實現反劫持、自動避障等功能,讓人期待是否參加中科院在6月所辦的無人船「比武」大會。台船董事長黃正弘說魔鬼魚有自己的研發進度要走,不會參加比武大會,也透露魔鬼魚研發過程屬於高度機密,連多數自家員工都完全不知情。
台船公司今(25)日發表全新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可實現遠端、甚至自主控制,即使失去訊號也能自主返航,並於興達港水域實際展演高度機動性,台船表示整船除衛星、舷外機外,其餘關鍵通訊、控制系統均來自國內廠商或台船自主研發,可供商用、科研、甚至軍事掛載魚雷使用,預計年底即可完成初步研發開始接單。
國家船模實驗室預計2027年啟用,為培訓專業人力,於2月中旬至3月初送派國家海洋研究院、臺灣大學、臺灣海洋大學、成功大學及海軍造船發展中心等單位代表共10人,赴英國外頂尖船模實驗機構參與專業實驗操作培訓課程,成功取得訓練證書,成為台灣自主船模實驗第一梯隊種子師資。
散裝航運自去年12月起陷入低潮,今年首季又逢傳統淡季,遠東集團旗下裕民航運營運長黎錫榮7日表示,不代表全年不佳,將審慎樂觀逐季觀察並靈活調整船隊,主要是需求未明、不確定因素多,需求主要看大陸市場,所幸低新船訂單率有助抑制船舶供給,支撐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