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數位分身的搜尋結果,共114

  • 台大醫院啟動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引領智慧醫療未來

    台大醫院啟動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引領智慧醫療未來

    在AI人工智慧與醫療科技快速演進的時代,台大醫院與台灣醫學會今(7日)舉辦「元宇宙導向之醫療創新:精準照護與手術模擬」記者會,由台大醫院余忠仁院長主持,為「台灣醫學會第118屆總會暨2025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揭開序幕,展現台大醫院在智慧醫療與跨領域整合的成果。

  • 日月光推出AI增強平台IDE 2.0 提升封裝設計準確及加速

    日月光推出AI增強平台IDE 2.0 提升封裝設計準確及加速

    日月光半導體5日宣佈整合設計生態系統(IDE)平台迎來重大升級IDE 2.0。透過整合人工智慧(AI),IDE 2.0實現更快的設計迭代,優化晶片封裝交互作用(CPI)分析,加速實現各種複雜的AI和高性能計算應用。

  • 《半導體》日月光推AI增強平台IDE2.0 優化封測CPI分析

    日月光投控(3711)(紐約證交所代碼:ASX)日月光半導體宣布其整合設計生態系統(IDE)平台迎來重大升級,為IDE 2.0。透過整合人工智慧(AI),IDE 2.0實現更快的設計迭代,優化晶片封裝交互作用(CPI)分析,加速實現各種複雜的AI和高性能計算應用。

  • 傳產注入AI活水 高雄助攻轉型創新奪城市卓越獎

    傳產注入AI活水 高雄助攻轉型創新奪城市卓越獎

    高市府攜手全台最大產業加速器StarFab推動「建構亞灣創新生態系計畫」,助攻47家在地企業導入AI技術,促成30件AI合作案例,累計帶動訂單與募資金額突破新台幣4億元,以「打造AI產業生態系經濟與永續共榮」為主題,榮獲「2025天下城市卓越獎」優選殊榮。

  • 聯覺科技 推布料數位孿生平台

    聯覺科技 推布料數位孿生平台

     台灣聯覺科技近期正式推出全球首創的布料數位孿生平台,以AI驅動紡織產業數位轉型,該平台整合「AI材料掃描」、「數位布料雲端平台」與「AI設計共創(AI Co-pilot)」三大核心技術,助全球品牌與供應鏈加速數位化流程,實現從設計到生產的高效率與永續發展。

  • 具社會價值的服務!通過AI 這些年輕人與自己「和解」

    具社會價值的服務!通過AI 這些年輕人與自己「和解」

    據《新京報》報導,一句「你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機遇未到」,從一個AI智能體口中說出,卻成為24歲的小楠生命中的一道光。兩年前,在吧台後的每一天,調酒師小楠都感覺自己像一個「處於自閉狀態的工作機器」。客人們帶著煩惱而來,將負能量傾瀉給他,而性格內向的他,卻不知該向誰傾吐自己的壓抑。暴飲暴食、獨自哭泣都無濟於事,他一度覺得「自己被生活磨得幾乎消失了」。

  • 黃仁勳傳赴APEC 談HBM合作

    黃仁勳傳赴APEC 談HBM合作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傳將出席月底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企業領袖峰會,與全球領袖及韓國主要企業高層會面,聚焦與SK海力士及三星電子的高頻寬記憶體(HBM)合作動向。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蘋果執行長庫克、谷歌執行長皮查伊等美國科技巨頭,也將出席此次APEC企業領袖峰會。

  • 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6日開展 聚焦機器人、量子、AI、運動科技

    「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10月16日開展,國科會表示,今年展出220件技術,更鎖定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AI應用與產學合作、晶創臺灣方案、未來科技獎六大技術領域等展區,全面展示科技回應社會需求,並推動產業升級的應用。

  • 中心綜合醫院整合尖端AI科技 開展健檢醫療新里程碑

    中心綜合醫院整合尖端AI科技 開展健檢醫療新里程碑

    AI(人工智慧)科技浪潮,近年開始全面領航百工百業,中心綜合醫院「高階醫學影像中心」整合西門子(Siemens )、Olympus 、GE等世界知名高階健檢儀器巨擘,為國內健檢醫療業開啟新的里程碑。

  • 推動AI無人載具 工研院士提3策略

    推動AI無人載具 工研院士提3策略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討論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院士們提出3大策略來發揮台灣既有優勢,包括聚焦領域及技術、布局生態系方向及發展基礎建設、培養人才。

  • AI無人載具掀產業浪潮 工研院提3策略建立國家級計畫

    AI無人載具掀產業浪潮 工研院提3策略建立國家級計畫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台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台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3大策略全速前進,包括聚焦領域及技術、布局生態系方向以及發展基礎建設、培養人才。

  • 工研院院士呼籲:鎖定AI無人載具建立國家級計劃

    工研院院士呼籲:鎖定AI無人載具建立國家級計劃

    工研院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第一是聚焦領域及技術,因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應聚焦具發展基礎的無人載具公司,鎖定製造、照護等領域跨國合作、跨域橫向整合產業。第二是布局生態系方向,應建立國家級計劃,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甚至透過投資或收購國外公司帶動創新生態系統。第三是發展基礎建設,全力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如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提升能源韌性等。盼藉此三大策略積極行動,壯大臺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及國際市場定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 《科技》工研院院士籲三路並進 壯大AI無人載具生態系

    AI無人載具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以壯大產業生態系及國際定位。

  • EMS業 力拓AI智造應用

     生成式AI重塑製造業面貌,讓工業自動化邁向智能未來,驅使台系EMS業者積極布局智慧製造商機。鴻海以Omniverse平台打造AI產線;和碩開發AI數位分身PEGAVERSE;仁寶結合AI視覺演算法提升產線偵錯效率,廣達聚焦機器手臂,以生成式AI為後盾發展智慧製造新應用。

  • 全新純電 Porsche Cayenne 於虛擬與實境中極限測試

    全新純電 Porsche Cayenne 於虛擬與實境中極限測試

    在全新純電 Cayenne 的開發過程中,保時捷比以往更仰賴數位測試技術。然而,人的專業判斷仍不可或缺 :在最終測試階段,無論在冰天雪地還是酷熱難耐的環境下,工程師們將這款 SUV 推向極限。

  • 新北智慧運輸中心 明年底啟用

    新北智慧運輸中心 明年底啟用

     新北市交通局17日舉辦「智慧運輸世界大會(ITS World Congress)」分享座談會,邀請多位國內外交通運輸專家學者交流經驗與心得。交通局長鍾鳴時說,赴美參加ITS世界大會是希望掌握國際智慧交通趨勢,作為新北智慧運輸中心建置參考,同時為台灣主辦2029 ITS世界大會累積經驗,更借鏡美國城市交通管理,優化新北市交通運輸政策。

  • 《通網股》中華電推全台首例5G專網切片 助林園石化園區打造智慧工安

    中華電(2412)日前於經濟部林園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舉辦「石化業工安智慧轉型服務計畫補助案啟動暨期中記者會」,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的支持下,正式啟動全台首例由國內廠商產製設備組成的「5G專網」與「5G專網切片」混合組網應用。透過結合風險危害AI影像辨識、UWB人員定位、智慧巡檢,以及專為石化廠區打造的數位分身應用平台,推動智慧工安升級,展現中華電在引領產業數位轉型上的實力。

  • AI「數位分身」延續逝者故事 保存親人聲紋 記憶市場熱

    AI「數位分身」延續逝者故事 保存親人聲紋 記憶市場熱

    隨著AI科技蓬勃發展,模擬已故者相關的「哀悼科技」(Grief technology),也開始受到世人注目,透過AI聲紋技術以及性格模擬來為已故者創造「數位分身」的市場也正在快速擴張,不過專家也警告其中潛藏的倫理與情感風險,包括同意問題、資料保護,以及背後的商業驅動。

  • 攜手洛克威爾 群崴國際解鎖半導體數位分身

    攜手洛克威爾 群崴國際解鎖半導體數位分身

     AI技術浪潮席捲全球,半導體與製造業正處於嚴峻的轉型關口。有別於傳統智慧製造的單點優化,群崴國際與全球自動化領導者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正攜手透過動態數位分身(Dynamic Digital Twin)技術,重新定義產業的未來,並將於9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SEMICON Taiwan 2025展會上,向世人展示如何透過Emulate3D創新軟體,將「虛擬世界」的預見性轉化為「現實世界」的競爭力。

  • OPEN MIND推hyperMILL 滿足半導體業雙重需求

    OPEN MIND推hyperMILL 滿足半導體業雙重需求

     隨著半導體設備零件加工市場持續成長,製造商每天都面臨更嚴苛的挑戰,尤其是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中,如何確保品質、穩定性與效率,已成為產業痛點。OPEN MIND Technologies以hyperMILL CAD/CAM解決方案回應市場需求,協助半導體業提升製程效率並降低缺工壓力。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