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一輪產能過剩的搜尋結果,共09筆
中國大陸近年面臨房地產債務違約、地方債居高不下、內需消費及投資不振、外貿環境惡化、外資出走、股市低迷,再加上新一輪產能過剩問題浮出,以致經濟復甦乏力。大陸國家統計局於7月中公布統計數據,今年第二季GDP剔除物價變動後,較去年同期增長4.7%,除低於市場預期,也是過去五季以來最差紀錄。
大陸傾國家之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引發歐美國家關注,緊盯是否出現產能過剩風險。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所長吳佳勳14日表示,大陸經濟趨緩、內需疲弱,且與美歐國家形成直接競爭關係,預期圍繞科技競爭產業的新一輪產能過剩,比以前更難解。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的最高經濟顧問16日為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的決定辯護,稱這些關稅是必要的,以確保美國的就業和投資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損害。她強調,美國無法接受「再來一次『中國衝擊』」,而必須擴大其供應鏈源頭國家的範圍,以防在關鍵時刻處於被動地位。
美歐等國指控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衝擊其他國家的生產,但大陸學者指出,中國常態性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最根本原因是宏觀層面的經濟失衡,即消費需求不足。至於如何解決新一輪產能過剩?學者認為,要借助市場自身機制解決。
大陸產能過剩近期成為矚目焦點,學者認為,部分中低端及少數高科技部門都有產能過剩問題,包括石化基礎原料、低端晶片及新能源汽車等,不過這種現象可以透過市場機制逐漸改善。
大陸產能過剩近期成為矚目焦點,大陸學者認為,部分中低端及少數高科技部門都有產能過剩問題,包括石化基礎原料、低端晶片及新能源汽車等,不過這種現象可以透過市場機制逐漸改善。
今年4月,「產能過剩」突然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熱詞。BBC中文網報導,如果真的存在「產能過剩」為何又事關歐美?這場貿易爭端是否會延燒到政治領域?
針對大陸「新三樣」等產能過剩,被質疑輸出通貨緊縮,北京大學國發院經濟學教授盧鋒指出,當前產能過剩,在國際經貿引起擾動,過去不曾經歷。要多措並舉,消化新一輪產能過剩,也需要國外善意,特別是需要國際合作、管理好地緣政治經濟關係。
大陸經濟前景持續受矚,大陸官媒《經濟日報》近期刊出時評文章稱,中國經濟不能也不會再走依賴投資刺激增長的老路,但這並不是不要投資,而是要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準重複建設。穩投資是透過將投資的重點聚焦於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堅持精準有效的投資導向,加快補齊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