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世界秩序的搜尋結果,共20筆
美國總統川普積極尋求和北京展開貿易談判,引發各方華府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妥協的擔憂。
中共3日在北京舉行九三大閱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紐約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想藉閱兵傳遞一個訊息,就是中國不會再受霸凌,而法媒《France24》認為,中國試圖推進一種歷史敘事,以證明中國對台灣的領土主張是合理的;《NHK》更引述專家說法,直言中國此次閱兵,表明台灣任何地方都不安全,因為預計這些武器將被用來對付台灣。
中俄朝元首在北京同框參加閱兵,歐盟外交政策首長卡拉斯對此表示,這是致力建立反西方「新世界秩序」行動的一部分,是歐洲必須面對的現實,她呼籲歐洲必須更好地展現地緣政治力量。
九三閱兵是中國大陸近年來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力量展示與外交秀場。除了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外媒也指出,這場閱兵的真正觀眾除了需要被凝聚信心的大陸民眾外,北京更藉由軍事展示「暗中警告台獨」,釋放不容挑戰的強硬訊號。
東非國家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去年6月拜登任內出訪華府,他是十多年來第一位做國是訪問的非洲領導人。不僅如此,肯亞也成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讓它可以取得先進的軍事科技和訓練,並且能夠與五角大廈進行深層的合作,肯亞是第一個漠南非洲國家獲得這個身分。拜登總統的這項決定,在當時被視為是美國對抗中國與俄羅斯在非洲大陸擴大影響力的一項戰略協同(strategic alignment)。
東非國家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去年6月拜登任內出訪華府,他是十多年來第一位做國是訪問的非洲領導人。不僅如此,肯亞也成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讓它可以取得先進的軍事科技和訓練,並且能夠與五角大廈進行深層的合作,肯亞是第一個漠南非洲國家獲得這個身分。拜登總統的這項決定,在當時被視為是美國對抗中國與俄羅斯在非洲大陸擴大影響力的一項戰略協同(strategic alignment)。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數位理財需求,富達投信即日起於純網銀「將來銀行NEXT BANK」上架一系列精選境外基金,提供用戶從區域多元化到幣別豐富性的選擇,有助投資人分散資產配置,駕馭當前全球分化加劇的經濟格局。
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7月24日在OpenAI總部,與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西奧.馮(Theo Von)進行了一場長達90分鐘的輕鬆訪談,奧特曼於有意無意間提及AI發展的重大轉折點,話題牽動著深沉的未來議題。
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對地緣政治的敵對立場,促使各國加速推動戰略自主。外銀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及國防科技將在新世界秩序下持續受惠,不僅對抗當前不確定性,也構築未來的成長邏輯,獲利可望同步成長。
人形機器人、工業自動化、 國防和航太領域等皆將成為新世界秩序下的主要受惠者。外銀深入評估,在這波結構性轉變中,人形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正從科技想像走入產業現實,在各國將製造業回流的背景下,成為提升成本效益與勞動力替代的關鍵力量。
川普入主白宮以來,圍繞川普2.0有無全球戰略,美國大戰略為什麼不清晰,是不是一種戰略欺騙,川普的不確定性,川普政府是否真正反全球化,是否在所謂新秩序下,目的是推行美國需要的全球化?這些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絡繹不絕的討論,卻始終未見清晰。其中包括,川普絕少提及對華政策。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日前發表評論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連任後僅50天內,已對美國長達80年來建立的國際秩序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警告這場「川普革命」將使美國難以重拾盟友信任,甚至可能促使西方世界邁向一個去美國中心化的國際新秩序。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仍,已嚴重影響人類與萬物的生存,全球各國無不加緊腳步,加速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著手進行相關的淨零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社會型態、生活轉型等。
據美國之音報導,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已成為美中競爭的新議題,兩國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成為這個新領域中吸引廣泛興趣的議題。中國一位科技大老週三(9月11日)表示,中國在人工智慧模式方面可能比美國至少落後半年,但在人工智慧程式方面,中國追趕的速度可能很快。但也有專家認為,出於多種因素的限制,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將會持續擴大。
泰國總理府發言人柴伊(Chai Wacharonke)本週二(28日)表示內閣批准了一份正式申請書的草案,將於本月內申請加入新興國家組織金磚國家(BRICS),目的是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合作,加強其在全球舞台中扮演的角色。
5月16-1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飛赴中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16日在觀察者網撰文稱,懷疑論者會說,這次訪問很普通,無足掛齒,因為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以來,俄羅斯領導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雙邊會晤至少已經舉行過40次。普丁上一次訪問北京是在2023年10月,當時他來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不過,此時此刻,普丁再次訪問中國還是有特別緣由的。可以說,這次旅行可能會很特殊、很重要。
根據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東南亞事態報告:2024》,中國大陸無論在經濟、政治或戰略影響力上,都領先美國。在被問到如果非要在中美之間選邊,選擇站邊中國的人數首次超越美國,但受中菲南海緊張情勢升高影響,對北京影響力的猜忌提高不少,對美國也有猜忌,但低於中國大陸。
根據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東南亞事態報告:2024》,中國大陸無論在經濟、政治或戰略影響力上,都領先美國。在被問到如果非要在中美之間選邊,選擇站邊中國的人數首次超越美國,但受中菲南海緊張情勢升高影響,對北京影響力的猜忌提高不少,對美國也有猜忌,但低於中國大陸。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本週二(5日)上午前往該國外交部舉行的年度大使會議上,談到了世界變化和匈牙利外交政策的戰略方向,他談到西方霸權時代已經結束,而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並勉勵外交部官員,在這樣的巨變之下匈牙利大使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