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增病例的搜尋結果,共79筆
大腸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排行榜首位,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新增病例高達1萬7千人,且罹患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表妹婿才20多歲就罹患大腸癌,推測和飲食息息相關,包括烹調喜歡添加辣油、特別愛吃豆腐乳等醃漬發酵品,她提出飲食4少原則預防,如少吃燒烤食物、少高溫烹調、少吃醃製食品、少碰不新鮮食材,強調自己不會碰。
嘉義縣梅山鄉梅南村一對父女10月初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旅遊,返國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及關節疼痛等症狀,自行購藥未改善,就醫快篩確診登革熱,兩人目前住院治療中,衛生局已針對同住者採撿,住家周邊清消、防治,並呼籲住梅南村或曾在周邊活動民眾,如出現類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國邑*(6875)宣布,旗下吸入型新藥L608(微脂體-伊洛前列素)於近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ERS 2025)年會發表臨床一期成果。此次發表聚焦L608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物動力學特性,並展示其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壓(CTEPH)治療上的潛力,相關內容亦已刊登於大會官方網站。
高雄市8月中下旬出現今年國內首例本土登革熱群聚疫情,疾管署上周公布,鼓山區新增至10例、另有2例三民區個案。疾管署今日指出,截至9月7日,高雄本土群聚仍維持12例,經基因定序檢測,指標個案與今年越南境外移入個案皆屬同一病毒株,目前仍是登革熱流行期,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大陸瀋陽師範大學日前爆發嚴重水污染事件,導致全校逾2000人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就醫患者湧入學校周邊診所、醫院,網路甚至流傳「宿舍水龍頭流出黑水」的驚人畫面。經官方介入調查,初步認定校內蓄水池遭諾羅病毒污染。
高雄市今年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9月1日三民區新增2名確診個案,累計病例數達12例。衛生局表示,新增病例為一對40多歲兄弟,兩人皆無鼓山區活動史,檢體已送中央疾管署進行基因比對,以釐清感染源,由於之前10利感染者都集中在鼓山區,新的感染者也表示疫情已向外延伸。
今年首例中國大陸境外移入屈公病!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中部40多歲本國女性,今年7月至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及深圳拜訪友人,曾遭蚊子叮咬,7月底返台後因發燒、紅疹、四肢疼痛等症狀就醫,住院治療4天後出院。此案將持續監測至8月26日。
暑假是旅遊旺季,加上新台幣升值,吸引民眾換匯為出國做準備。疾管署提醒,日本百日咳疫情嚴峻,單周新增病例數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室內活動增加,感染風險高,疾管署建議赴日前先讓兒童完整接種百日咳疫苗。
暑假是旅遊旺季,加上台幣升值,吸引民眾換匯,為出國做準備。疾管署提醒,日本百日咳疫情嚴峻,6月30日至7月6日已通報3578例,單周新增病例數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夏季天氣炎熱,室內活動增加,恐提高感染風險,疾管署建議家長,兒童赴日前,應先完整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返台後如有久咳難癒症狀,請戴口罩就醫。
全球COVID-19疫情尚未停息,疾管署預估,台灣疫情高峰可能出現在6月底至7月初,屆時每週新增病例恐上看20萬例。面對疫情再度升溫,全聯掌握保健品商機,積極拓展相關商品,以滿足消費者多元補充需求;相關品項從2024年的700多支,至2025年已擴增至近1,000支,整體增加逾3成。
新冠疫情連七周亮紅燈,加上端午連假群聚,恐增加傳播感染風險,清潔消毒用品及防疫相關藥品買氣急升,估較平日增加一至二成,就連快篩試劑也現缺貨潮,大賺防疫財的快篩四雄泰博(4736)、寶齡富錦(1760)、亞諾法(4133)、ABC-KY(6598)今(2)日均飆出逾半根漲停,其中亞諾法還一度亮燈漲停。
雲林縣每年約有20名病患有骨髓移植需求,但縣內並沒有可進行骨髓移植的醫療院所,患者須轉診至外縣市,27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表示近年來積極建置自體骨髓移植醫療團隊,歷經2年多籌備,自體骨髓移植已上軌道,有多名病人順利完成治療並穩定追蹤,提供縣民醫學中心水準的血液腫瘤照護。
食藥署昨(22日)發布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並自即日生效,正式開放全牛齡日本牛肉進口。為把關消費者安全,若為疑似、證實為牛海綿狀腦病病例牛隻或與病牛同世代牛隻,都不得進口。另外,具風險的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也不得輸入。一旦日本再次出現新增病例,導致風險狀態調整,於日本提供新增案例調查結果前,得停止日本牛的輸入。
台灣「癌症時鐘」不斷快轉,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根據推估,到了2045年,全世界約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新增病例會發生在亞洲,而亞洲地區從新藥上市到獲得給付,平均比其他地方晚了3年,如何提升新藥可近性是重要議題。
天氣轉熱,小心流感回馬槍!台中市上周(5月4日至10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達1萬7687人次,目前仍有22人因流感重症住院治療中,並新增2例流感死亡個案,且有7件校園、2件護理之家群聚通報;醫師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做好防疫。
疾病管制署於25日發布消息,本月18至24日共新增24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1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多,對此消基會強調,疾管署每週二所發布的重大疫情監測計畫,已經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期盼將相關計畫延長至清明連假之後的適當時間,有助於應對連假期間人流的南來北往,病毒也隨之流竄的情況。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今年累計3例重症含2例死亡,全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均為出生未滿一個月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國內育齡婦女體內多無伊科病毒抗體,今年恐怕會大流行,該型別容易造成新生兒重症死亡,家長得提高警覺。
流感疫情終於見到趨緩,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增24例重症、11例死亡,其中8例未接種疫苗,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北半球國家流感都呈現下降趨勢,但近日因氣溫變化大,社區傳播風險仍持續。
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為守護外籍配偶健康,北市衛生局2025年特別與新住民相關協會合作宣導,擴大辦理外籍配偶結核病篩檢,完成抽血者即可獲得300元等值商品禮券,此外只要年滿18歲的民眾,限額1100人,自認為曾接觸過結核病病人或曾為結核病接觸者但未檢驗過,也可於3月24日至5月24日前往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免費篩檢。
原預估本周就要脫離流行的流感,卻還再流行!疾病管制署今天表示,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仍突破10萬8156人次,雖連續呈下降趨勢,但急診個案高居不下,仍處流行期。目前社區中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以A型H1N1為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本周氣溫再度驟降,會評估是否持續擴大公費抗病毒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