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能源產業的搜尋結果,共237筆
鴻海(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HHRI)宣布,與量子運算軟體領導者QunaSys合作研究的論文,已獲得國際期刊Physical Review Research接受刊登,雙方未來將持續強化合作,加速量子技術落地與普及,推動全球量子產業生態系發展。
依據中共「十五五」規畫建議案,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將以高科技自主與產業升級為主軸,並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將推出「以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及「以先進設備提高傳統製造業附加價值」兩大方針的相關政策。
依據中共「十五五」規畫建議案,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將以高科技自主與產業升級為主軸,並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將推出「以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及「以先進設備提高傳統製造業附加價值」兩大方針的相關政策。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各項經濟數據前三季報陸續出爐,工業品物流總額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5.6%;鄉村建設投入資金1623.9億元(人民幣,下同);城鎮新增就業1057萬人;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06億人次;脫貧攻堅防止返貧致貧700萬人次;物流總額263.2兆元,同比增長5.4%;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9億人,覆蓋98.9%人口。
烏魯木齊舊稱「迪化」,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自古便是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地。蒙古語中「烏魯木齊」的意思是「優美的牧場」,所以千百年來,這裡不僅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豐美之地,亦是商旅駝隊穿越戈壁前最後的補給重鎮。
大陸央視25日報導,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看懂了「十五五」字裡行間藏的發展機會,就能搭上政策的順風車。「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先進製造業的配套需求、新興產業的服務缺口、民生領域的剛性市場,每一個都是能紮根的地方。
崑山科技大學2025年邁入創校60周年,不斷隨著時代與產業脈動前行,近年更以「前瞻」、「永續」、「綠能」作為發展的核心關鍵字,積極推動跨域創新與產學鏈結,期望為台灣的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注入新能量。
台塑新智能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成功開發鋰電池乾式電極技術,展現國內新能源技術在材料與製程上的重大突破。此次成果讓雙方正式建立乾式電極製程能力,推動電池關鍵技術國產化,強化台灣新能源領域的研發能量與產業自主性,為未來儲能及電動車市場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台塑新智能宣布,成功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開發鋰電池 乾式電極技術,展現國內新能源技術在材料與製程上的重要突破,藉此正式建立乾式電極製程能力,推動電池關鍵技術國產化,強化台灣新能源領域的研發量能與產業自主性,為儲能及電動車發展奠定基礎。
台南烏山頭水庫設置水面光電設施,近日引發民間爭議。對照大陸的情況,大陸近年來亦大力推動水面型太陽能,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雙碳戰略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被列為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在大陸迅速推廣。
2025年10月3日,泰國合作社聯盟與能源部宣布啟動「公務人員及合作社會員太陽能用戶計畫」,由合作社組織全額出資,預計涵蓋逾20萬戶公務員家庭,成為東南亞綠能發展的指標性案例。此專案由Energy Solutions Goal公司總承辦,並攜手多家台灣綠能科技企業合作參與。
中國大陸9月30日正式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安地斯山共同體(Andean Community),專家分析指出此舉將強化中國大陸在南美洲的戰略佈局,為從AI人工智慧到以及電動車等關鍵產業提供發展動能,安第斯四國蘊藏豐富的黃金、銅、鋰礦產,皆為中國發展人工智慧與電動車產業所需的關鍵資源。
大陸央視報導,內蒙古有著豐富的「風光」資源,新能源總裝機量位居大陸全國首位。綠色電能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產業升級的強勁動力。
全球傳動(4540)布局汽車及機器人產業均有斬獲,汽車轉向機構產品與大陸當地汽車業者簽署戰略合作夥伴意向書,切入供應鏈;全球傳動另以線性執行器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微型螺桿及線性執行器應用在機器人靈巧手,目前已交由台灣機器人大廠驗證,最快11月明朗。
台灣碳梭科技是一家專注於環境材料開發新創公司,針對鋰電池製造與廢電池回收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含氟廢水,碳梭科技團隊新開發出的高效CF系列除氟吸附材,可在不大幅改造既有系統下,以更高效率、低成本、環保方式,協助產業客戶符合日益嚴格的含氟廢水排放標準。
富士康新能源電池公司(鄭州)儲能生產基地落戶鄭州航空港,預計第四季將實現首批生產線投產。該公司總面積達2萬平方公尺的示範廠房已改造完成,配備工藝先進的Pack全自動化產線,可相容源網側、工商業全場景產品製造,致力打造中部儲能產業示範標竿。
新華社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陸內蒙古開展防沙治沙與風電太陽能一體化工程,推進庫布其沙漠治理。目前,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等庫布其沙漠北部地方,一片片太陽能基地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成為當地生態治理、經濟發展的堅實屏障。
根據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統計,2025年上半年大陸新能源產業投資出現明顯降溫,總額約人民幣(下同)1.4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2.2%。市場資金正加速從傳統風電、太陽能等產業,轉向電池、智慧電網及儲能等新興領域,顯示大陸新能源產業正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向「品質提升」。
大陸正在推動新能源產業「反內捲」,其中,降低電池用磷酸鐵鋰產能備受市場關注。據陸媒報導,磷酸鐵鋰材料分會近日召開會議,探討出清磷酸鐵鋰「落後」產能。
大陸內捲問題愈來愈嚴重,從民眾日常生活到教育與醫療機構、企業與職場,全面的過度競爭,幾乎無所不捲,因而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進而傷害到運作機制。其中最受詬病,是企業的惡性競爭行為,不僅拖延產業的轉型升級,更經由產品出口影響對外貿易,進而引發貿易爭端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