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早開時相的搜尋結果,共63

  • 苗警推出「發光迷你紅綠燈」 安全創意隨身亮起來

    苗警推出「發光迷你紅綠燈」 安全創意隨身亮起來

    苗栗縣警察局為強化民眾交通安全觀念,創新推出「會發光的迷你紅綠燈」,將傳統靜態宣導品升級為可實際發光、可互動的交通安全小物,以趣味互動方式深化民眾對「紅燈停、綠燈行」的守法意識,讓交通安全宣導更「亮眼」、更貼近生活。

  • 基隆市交通安全表現亮眼    行人事故減少達36% 全島最佳

    基隆市交通安全表現亮眼 行人事故減少達36% 全島最佳

    依據交通部道安資料顯示,基隆市(113年)在交通事故每十萬人死傷人數為本島第二低(次優),114 年1至4月交通事故每十萬人死傷381人為本島最低(最優);另113年行人每十萬人死傷人數列全國倒數第二(次差),114年1至4月行人每十萬人死傷31人列全國倒數第六(進步四名),顯示基隆市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暢專案」等政策奏效,車禍事故傷亡件數持續降低。另依據警察局統計迄114年7月24日止,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80件(-36%),每十萬人死傷人數僅39.3人,預估全國排名會持續躍進。

  • 基隆 友善專案奏效 行人事故降36%

    基隆 友善專案奏效 行人事故降36%

     交通部全國交通事故數據今年1至3月每10萬人死傷人數排名,基隆市在全國排名第2低,但每10萬人行人死傷人數卻是全國第2高,不過,統計至4月後進步至全國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暢專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80件,降幅高達36%,此外,經市府盤點將增設139處行穿線,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預計今年排名將再進步。

  • 基隆告別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驟降36% 神操作曝光

    基隆告別行人死傷全國第2高!驟降36% 神操作曝光

    交通部全國交通事故數據今年1至3月每10萬人(不分類型)死傷人數排名,基隆市在全國排名第2低,但每10萬人「行人」死傷人數卻是全國第2高。不過,統計至4月後進步至全國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暢專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80件,降幅高達36%,市府也已盤點增設139處行穿線,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預計今年排名將再進步。

  • 新北推人本交通 拚車禍零死亡

    新北推人本交通 拚車禍零死亡

     新北市三峽區5月19日放學時段發生駭人車禍,釀4死12傷,各界關注高齡駕駛、無照與通學安全等議題,民間團體6月21日於中和四號公園舉辦交通傷亡追思活動。新北市政府22日表示,對於罹難者表達深切哀悼,將持續透過「系統性工程」改善、法規執行與教育宣導等手段推動人本交通。

  • 甩行人地獄 專家籲全面檢討

    甩行人地獄 專家籲全面檢討

     2023年5月台南3歲余小妹綠燈過馬路,卻遭左轉車輾斃,引發眾怒並舉辦多場遊行,加上外媒大肆報導掀起國人重視「行人地獄」議題,但兩年過去,今年接連發生行人在人行道、行穿線等合法人行空間遭撞重傷甚至喪命的事故,專家與路權團體直言,台灣道路規範從工程到駕訓制度都應全面檢討。

  • 高雄行人專用燈號路口 僅30%

    高雄行人專用燈號路口 僅30%

     高雄近年為提升行人過馬路安全,已在652處路口設計為「行人早開」時相,另有131處為行人專用時相,透過讓行人綠燈先行,增加車輛對行人的能見度,不過民代發現,擁有行人專用燈號的路口,目前僅占全部號誌路口的30%左右,恐成行人時相設計阻礙,建議市府要加緊腳步提升人行道比例。

  • 學區速限不一「50km恐淪Kill Zone」 交長將溝通

    學區速限不一「50km恐淪Kill Zone」 交長將溝通

    新北三峽19日重大交通事故發生於學區釀3死12傷,現行各縣市針對學區速限規定不一,有速限20、30公里,有民眾更發現有學區速限50公里,大酸是「Kill Zone」。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縣市政府依周邊道路不同會訂有不同速限,後續將與地方政府協調。

  • 行人專用、先行號誌民眾有感 交通部祭獎金拚增1756處

    行人專用、先行號誌民眾有感 交通部祭獎金拚增1756處

    交通部觀察,民眾對行人專用號誌與行人早開時相支持度高,民眾有感。交通部長陳世凱今表示,今年祭出獎金續推「行人專用及早開時相計畫」,透過縣市分組,鼓勵地方政府增設行人專用號誌與行人早開時相,目標共增設1756處,並納入年度道安考評,未達目標值的縣市,將於後續記者會公布。

  • 高雄市十大危險路口事故頻傳 交通局推動改善方案

    高雄市十大危險路口事故頻傳 交通局推動改善方案

    高雄市議員湯詠瑜今(7)日質詢時關心,高市十大危險路口的安全隱患,特別點名中正、五福、凱旋路口、中華民生路口、四維光華路口等地,頻傳事故,要求交通局善用科技專業改善。交通局長張淑娟回應,已針對各路口問題評估,將逐步改善。

  • 新北斥資近億 改善109處路口

    新北斥資近億 改善109處路口

     新北市有109處經常發生事故路口,經市府團隊合作,斥資近億元經費,2024年底完成行穿線退縮、增設庇護島、放大行人燈及行人專用時相共475個改善項目,全面提升民眾行的安全。新北市長侯友宜7日視察三峽老街周邊交通改善成果後指出,不只改善道路安全,「通學廊道改善計畫」目前累計完成82所學校,預計2026年底可達成100校目標。

  • 新北推「人本交通」 耗資近億改善109處路口

    新北推「人本交通」 耗資近億改善109處路口

    新北市經常發生事故的109處路口,經市府團隊合作,耗資近億元經費,2024年底完成行穿線退縮、增設庇護島、放大行人燈及行人專用時相共475個項目,全面提升民眾行的安全。新北市長侯友宜7日視察三峽老街周邊交通改善成果,他指出,不只改善道路安全,「通學廊道改善計畫」目前累計完成82所學校,預計2026年底可達成100校目標。

  • 市民的小事是我們的大事  侯友宜:永續提升人行安全

    市民的小事是我們的大事 侯友宜:永續提升人行安全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7日)表示,交通局依據路口事故數據篩選出109處路口,提報中央「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交通局、工務局及區公所等市府團隊通力合作下,去年底如期全數完成,包括行穿線退縮、增設庇護島、放大行人燈及行人專用時相等共475個項目,不僅成功爭取到中央全額補助經費9621萬元,更全面提升市民行的安全。

  • 易肇事路口改善 挨批成效差

    易肇事路口改善 挨批成效差

     為保障行人安全,台中市近年來積極改善各易肇事路口相關交通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共改善55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有24處經改善後,交通事故發生件數不減反增,且增加幅度高達63%,質疑市府在評估工程設施改善時有不足,要求檢討並重新評估改善。

  • 台中改善24處路口反害事故數暴增 議員怒批 交通局回應了

    台中改善24處路口反害事故數暴增 議員怒批 交通局回應了

    為保障行人安全,台中市近年來積極改善各重要路口相關交通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表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共改善55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有24處經改善設施後,交通事故發生件數不減反增,且增加幅度高達63%,她質疑市府在相關工程評估時有不足處,要求檢討改善。

  • 中市逾200處路口 道安環境改善

    中市逾200處路口 道安環境改善

     台中為全台第二大城市,隨著都市快速發展,車輛數大幅成長,行人安全也備受關注。中市府交通局2日表示,去年已完成63處交通部盤點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140處校園周邊路口安全改善等,另包括行人穿越線退縮、庇護島增設、綠斑馬設置等,改善全長達22.7公里,持續致力推動人本交通環境。

  • 確保學生通行安全 台中改善153處校園周邊交通設施

    確保學生通行安全 台中改善153處校園周邊交通設施

    保障校園通行安全,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針對全市153處校園推動改善計畫,內容包含新設放大型行人燈、紅燈倒數計時器及視覺化減速標線等,並建置「通學區標誌」,提醒行經通學區的駕駛減緩車速、降低噪音,局長葉昭甫表示,「通學區標誌是一個愛心,也是一個保護」,獲得家長與校方肯定。

  • 台南道安策略奏效 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下滑

    台南道安策略奏效 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下滑

    台南2024年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前年同期減少25人(降幅14.2%)、A1行人死亡人數也較前年同期減少2人(降幅10%)。交通局強調,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關鍵在於以「工程、教育、執法」策略為核心,聚焦高風險路段與族群,推動高風險路段口改造、分眾交安教育與智慧執法科技應用,逐步優化用路環境等措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

  • 交通安全年 北市事故死傷降12%

    交通安全年 北市事故死傷降12%

     台北市長蔣萬安把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北市交通局26日表示,事故防制已有初步成效,整體行人、機車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皆較去年同期及過去3年平均低10%至12%,並完成30處行穿線退縮和庇護島工程、調整1477處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居全國之冠,另在大安區完成大學里、龍泉里2處交通友善區、分於信義區和松山區打造北市首處行人優先區和通學區。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