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晶圓代工價格的搜尋結果,共60筆
總體經濟狀況分析:國發會公布9月景氣燈號,受惠AI需求熱絡,持續帶動外銷動能,燈號亮出代表景氣「轉向」的黃紅燈,終結「連四綠」,也是今年的第五顆,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35分,另領先指標微幅上升,同時指標僅略微下滑,顯示景氣仍延續成長態勢。
AI半導體強勁需求影響性再擴大,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此狀況進一步壓縮台系封測廠產能,先進封裝將出現疫情晶片缺貨以來首度漲價,並把二大封測股日月光投控(3711)、京元電(2449)推測合理股價分別升至228元與218元。
譜瑞-KY(4966)今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第三季每股盈餘約10.4元,展望第四季合併營收預計將季減6.6%至15.5%。董事長趙捷表示,第四季營收下滑主因季節性因素,以及自9月起部分客戶因先前關稅提前備貨,導致需求轉弱。他強調,公司並未出現結構性變化或設計案流失,情況屬於短期調整。
全球半導體再掀漲價潮!晶圓代工產能吃緊,記憶體報價持續走高,從DRAM到NAND全線上揚。對需要記憶體的處理器晶片來說,成本壓力恐上揚;法人指出,聯發科(2454)首當其衝,將影響毛利率。供應鏈觀察,晶片業者透過高階產品比重出貨增加及向下游漲價,維持獲利表現。
台積電近期宣布,下一代2奈米晶圓代工價格將較3奈米製程上漲約50%,傳出引發主要客戶高通與聯發科強烈反彈。根據《朝鮮日報》報導,高通因台積電3奈米製程代工價格上升而面臨成本壓力,導致獲利受損,現正評估將部分晶片訂單轉向三星,以分散風險並降低生產成本。
TrendForce發布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受中國消費補貼引發的提前備貨效應,以及下半年智慧手機、筆電/PC、Server新品所需帶動,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與出貨量轉強,推升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至417億美元以上,季增率達14.6%寫下新高。
今年第2季晶圓代工營收受惠大陸補貼政策,促使業者提前拉貨,以及下半年智慧手機、筆電/PC、Server新品所需帶動,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與出貨量轉強,推升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至417億美元以上,季增達14.6%的新高紀錄,其中台積電營收占比首破7成,穩居龍頭寶座。
聯發科(2454)法說會將於明日(7月30日)登場,美系外資在最新研究報告中預估,聯發科第三季以新台幣計算的營收將季減8%,以美元計則預估季減3%至5%,並點出市場目前聚焦的五大議題。該外資機構目前維持對聯發科「加碼」評等,目標價1888元。
台灣首檔、最具規模台股ETF「元大台灣50」(0050)「一拆為四」18日恢復交易首日,由於一張股票不到4.8萬元,開盤1小時小資族簇擁、爆量逾12萬,最終收盤成交張數達25萬2639張,不僅是單日成交量排行榜上第一名,也創下自2003年掛牌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超越2011年8月9日最高13.76萬張紀錄。
台積電5月營收出爐,就算面臨新台幣強勢升值侵擾,月減8.3%、年增39.6%,5月營收3,205億元依舊輕鬆寫下單月次高,外資看第二季財測達標機率高,有了基本面提供強大支撐,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證券等賦予1,100~1,300元推測合理股價,絕非漫天喊價。
台勝科(3532)6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郭文筆表示,儘管全球總體經濟環境仍面臨不確定性,包括美中貿易戰與匯率波動等外部因素,惟受惠於AI與高效能運算(HPC)應用持續成長,矽晶圓需求可望走出谷底。
小編今天(2)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5月初新台幣出現暴力升值,稍早中央銀行連日公開信心喊話,月中匯價明顯趨穩,但市場餘悸猶存。在高度不明朗的全球經濟局勢下,央行6月1日再發六點聲明,為市場投下定心丸。央行呼籲,外資匯入資金應依申報的匯款性質,運用於投資國內證券(台股),不得用來炒作新台幣匯率。央行並強調,目前美元做為最主要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仍無虞。
台積電2奈米即將投產,一線客戶除AMD,聯發科宣布Tape-out(設計定案)倒數,蘋果、高通明年手機旗艦級晶片將接棒採用。供應鏈透露,晶片廠打造2奈米晶片,從開案到產出總成本高達7.25億美元(約新台幣216億元),台積電2奈米晶圓代工價格每片飆升至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埃製程傳上看4.5萬美元(新台幣134萬元),未來僅有頂端客戶玩得起,確立晶片戰國時代來臨!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第一季面板驅動IC平均價格季減約1%~3%,第二季仍有小幅下滑的趨勢,但變動幅度有限,顯示近年價格持續下跌的趨勢,已出現緩和。
2025年上半年中國補貼政策和對等關稅議題,對品牌在面板的操作策略造成不小的影響,間接牽動面板驅動IC(Driver IC)的價格走勢。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第一季面板驅動 IC 平均價格季減約 1%至3%,第二季仍有小幅下滑的趨勢,但變動幅度有限,顯示近年價格持續下跌的趨勢出現緩和。
2025年上半年中國補貼政策和對等關稅議題,對品牌在面板的操作策略造成不小的影響,間接牽動面板驅動IC(Driver IC)的價格走勢。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第一季面板驅動IC平均價格季減約1%至3%,第二季仍有小幅下滑的趨勢,但變動幅度有限,顯示近年價格持續下跌的趨勢出現緩和。展望未來,驅動IC產業將持續受到上游晶圓成本、原物料價格與政策風險三大變數牽動,預期相關供應鏈將持續關注金價變動與地緣政治情況,適度調整其備貨與庫存策略,以因應價格趨勢轉折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呈兩極化發展,先進製程受惠AI等新興應用增長,及新款旗艦智慧手機AP和PC新平台備貨周期延續,帶動高價晶圓出貨增長,抵銷成熟製程需求趨緩衝擊,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合計營收季增近10%,達384.8億美元,續創新高。台積電以市占率67%穩居第一外,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分居第4、8及10名。
微控制器(MCU)廠盛群(6202)總經理蔡榮宗表示,煙霧報警器、健康量測及BLDC(無刷直流馬達)等新品齊發,加上代理商的庫存已逐漸去化,2025年全年營運將優於2024年、全年營運可望重回獲利。
盛群(6202)2024(去)年營運遇逆風,全年營收25.02億元,年減3.64%,每股虧損0.66元,為公司成立26年來首度出現虧損。不過,總經理蔡榮宗表示,受惠中國補貼政策,營運已逐步回穩,最快今年第一季可望轉虧為盈。此外,公司積極拓展整合型8位元MCU與電源IC業務,並進軍伺服器散熱風扇市場,目前已完成系統產品驗證,預計第三季開始挹注營收,後續還有兩項新案持續開發中。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頻頻揮動關稅大刀,甚至公開喊話要對半導體課徵關稅,時間可能落在2月18日,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外媒披露,台積電考慮將晶圓代工價格調漲15%,以應對關稅措施帶來的可能衝擊,此幅度與外界預估的調漲5%有不小差距,似乎反映嚴重的關稅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