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書架的搜尋結果,共182筆
才小一的M總是坐在角落,他手裡緊握的那隻鉛筆,筆尖又不小心斷了一次,桌上布滿橡皮擦屑,作業簿上甚至有了擦不掉的黑印子。
仔細留意城市每一處的聲音,從文學館翻動的紙頁、藝術茶室中交織的對話、咖啡館裡機器的烘焙聲、餐桌間輕鬆的笑語,如同電台正播送一段段的頻率。調頻對準,細細收聽,順著桃園新舊城區串起的聲線漫步,置身其中,感受多元而溫潤的生活日常。
「桃園市立圖書館青埔智慧科技分館」於今(114)年10月31日至11月14日試營運,並於11月15日正式開館,展現桃園推動智慧城市與閱讀文化雙軌並進的成果,開啟智慧閱讀新世代。
民國五十四年,1965-66,我們大二。不用麥克風的時代,窗欄杆上也坐著四面八方趕來旁聽葉嘉瑩老師詩選課的人。班上同學先去占好前面座位,難道詩是苦悶的象徵嗎?當時才大二的學生,也許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界定文學或創作的意義,但我們對一己幽微的生命是有感受的。老師的詩選課不僅是蒼茫少年時的心靈安慰,也是啟發我們對人世間各種情境與情感的領悟,逐漸建立自身思想和洞察力的過程。
台中市政府民政局3日在神岡區舉辦圳堵里、大社里與岸裡里市民活動中心落成啟用典禮,教育局同步啟用岸裡國小專科教室,令證公司捐建岸裡國小紙圖書館也在今天啟用,立委楊瓊瓔等人一同剪綵,場面熱鬧溫馨。
人生下半場
張凱富的曾祖父年輕時是箍桶師,誰也沒料到,當年木桶箍著箍著,竟預言般箍出年輕世代的人生風景–他們一家姐弟在木業黃金年代出生,被父祖輩經營的製材廠養大。儘管木業式微,他們最後全回到廠裡。不管學室內設計讀機械唸企管,各自發揮。他們像木桶裡的板材相互倚靠,力拼個局面,一方面留下古早的貯木池,同時在Threads等平台行銷,直面新一代消費者。儘管承接的是夕陽產業,但他們相信,努力就會看見方向找到光,那是箍在一起的力量。
收納,不只是藏東西的技術,更是生活態度的延伸。日作空間設計從11個居家案例,重新定義「美感收納」的可能:興趣展示到生活動線,櫃體比例到材質語彙,讓物件與空間緊密串連,每個家都藏有獨特的收納祕訣,讓日常整理變成優雅的風景。
一九八七年,主計處有一項關於「做家事時間」的調查,顯示女性每天做家事的時間平均達到三小時二十四分鐘,而男性僅有二十一分鐘。可以說幾乎都是太太在做家事!到了二OOO年,情況稍有變化,女性做家事的時間大幅減少為二小時十九分鐘,男性做家事的時間也略成長,但是!僅增加到二十八分鐘,比十三年前多出七分鐘。到距今較近的二O一六年調查,有配偶的女性每天做家事時間平均是二小時十二分鐘,男性則是三十八分鐘,仍是增加有限。簡言之,家中大多數家事仍是太太在做,且當中有不少時間是花在買菜、煮飯、清潔等廚務上。
「深圳,有好多滑板好手!」板齡10年的高雄男大生MAX說,今年暑假,台灣有數十位混齡滑板手到深圳與同好交流;事實上,就連知名塗鴉畫家今夏也聚集深圳,共同創作。在深圳高新技術心臟地帶南山區一處老舊廠區改造的文創園區裡,CTWANT記者看到了一片片六層樓高的塗鴉牆。
屋瓦上不時透著外面的陽光、鄰近還有滾滾溪流流過,屋瓦下面則是一間小小的雜貨店,雜貨店後面就是12歲黎氏黃鶯與其行動不便母親相依為命的房間,房間除了供休息外還要做為廚房使用,房間中僅有微弱燈光,僅有的書桌更是從其幼兒園使用到現在,憑著教育能夠翻轉貧窮信念,她成績始終保持全班前三名,未來想要從事法律工作,希望能夠幫母親蓋間房子、讓她不要辛苦工作。
以出版村上春樹、EQ、丹布朗、蔡志忠等系列長銷書籍傲視書市的時報出版,今年邁入第50年,沒有絢麗的大型出版派對活動,反而安安靜靜地到偏鄉種樹,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強調,在碎片化閱讀與數位挑戰並存的年代,時報出版期許回到出版初心,「下一個50年,我們的任務是重新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型態,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負擔。」
前立委鄭運鵬的兒子「德德」去年以超帥外型爆紅,雖曾傳出參加過《原子少年2》,但也曾多次強調暫無出道計畫,不過話題與關注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德德仍開設了公開社群帳號,偶爾分享與品牌合作的照片與影片,與粉絲互動,近期他以全新形象照回歸社群,升上大學的他,更在新釋出的形象影片中出現「疑似螢幕情侶」設定,再度掀起熱烈討論。
2025諾貝爾化學獎得主8日揭曉,由日本學者北川進、英裔澳洲學者羅伯森、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獲得表彰,3人先後研究化學材料架構MOF(金屬有機骨架),為能源、環保、材料等廣泛應用開啟革新篇章。3人之中最年輕的亞基(Omar Yaghi)是出身難民營的巴勒斯坦人,高中畢業前自隻身赴美,英文欠佳,邊打工邊念大學,念到博士畢業,在美國任教從事研究,人稱「網格化學之父」,諾貝爾學術桂冠加身,阿拉伯世界歡欣鼓舞。
教師節將至,南華大學文學系學生為感謝師長的諄諄教誨,特別在教師節前巧思策劃「師『奪』獎」感恩祝賀活動,並為每位老師量身打造創意獎項,藉以感謝師長們辛勞的付出與指導。創意獎項包含「大愛無邊獎」、「普渡救世獎」、「女力全開獎」、「慈悲系女神獎」、「三刀流堅毅獎」等共有9個獎項。學生的創意祝福讓師長們不僅驚喜萬分,也深深感動。
歷經12年籌備與興建,備受矚目的「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開館。台中市長盧秀燕23日與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及劉培森,帶領來賓搶先開箱4大亮點空間。盧秀燕盛讚綠美圖是一棟「偉大、唯美而且令人讚嘆的建築」,不僅將成為台灣的地標,更會是世界的文化地標。
歷經12年籌備與興建,備受矚目的「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盛大開館!台中市長盧秀燕23日與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以及劉培森,帶領來賓搶先開箱4大亮點空間。盧秀燕盛讚綠美圖是一棟「偉大、唯美而且令人讚嘆的建築」,不僅將成為台灣的地標,更會是世界的文化地標。
沒錯!我在這裡看見了這位享譽國際的台灣漫畫家。週休期間,筆者因踏查文史景點來到山西省晉城的高平市。意外得知當地竟有座蔡志忠美術館,心想會不會巧合撞名,便興起了一探念頭。哈!果真是咱蔡大師專館無誤。
翻開設計網站,發現台灣常見的住宅設計:白牆、木地板、電視收納牆,極簡乾淨又舒適。對講究機能、喜愛簡約的屋主來說住得很舒服,但對渴望展現個性的人而言,這樣的空間少了點靈魂。反觀巴黎的公寓中,格局、設計、佈置則是多元有趣,即使一間小小的現代住宅,也能透過混搭設計散發獨特的氣質;而充滿歲月痕跡的老屋,也因為保留細節而充滿魅力。那我們能不能在家中借鏡巴黎人的做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設計感?以下整理四個靈感方向,為家注入更多故事與特色。 1. 保留細節,讓空間說故事 巴黎住宅很擅長在空間裡留痕跡。不急著把所有東西換新,而是保留下來,成為生活的記憶。像是牆上的線板、帶點磨損的木地板、甚至是復古壁爐,這些細節都會讓空間更有歷史感。 台灣的家也可以:保留老磁磚、窗框或搭配古董傢俱,讓新設計與舊物件碰撞出個性。與其全數翻新,不如選擇「保留」某些元素,讓家多點故事感。
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活動時曾指出,在蔡英文總統任內推動的台灣2030淨零目標不會隨著時空轉化而改變,他說,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將投注9,000億元,帶動民間共同投資4兆元,希望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