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曾偉峯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近日表示,中國將繼續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金融強國。同時也強調中國金融系統要推進防風險、強監管。專家指出,中國現在的「開放」與以往不同,不單純是開放市場,而是與國際標準一致「制度型對接」。
中共第20屆「四中全會」日前落幕,做為大陸「十五五規劃」政策方針前哨站。學者認為,「十五五」的本質是以經濟、發展為方法,鞏固政治安全才是目標,政策規劃強調大陸國內經濟韌性的建構,以建立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
政大國關中心27日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認為,十五五期間,大陸的政企關係將更朝向有為政府傾斜,「國進民退」情況將更明顯。
520後美中台關係是否產生變化?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21日表示,目前是美中關係關鍵90天,一旦談出共識,8月之後,台灣的戰略自主甜蜜期將逐漸消失,建議政府要盡早評估局勢發展,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作為;學者王信賢認為,尚無法評價兩岸關係是否出現和緩,但大陸對賴清德總統的定性沒有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掀起關稅戰,賴清德總統昨天就職滿一周年,如何評估並展望接下來的美中台關係?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表示,目前是美中關係關鍵90天,直到8月12日,一但在此期間,美中在貿易、科技、貨幣等議題談出共識,八月之後,台灣的戰略自主甜蜜期將逐漸消失,建議政府要儘早評估局勢發展,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作為。
大陸14日舉行《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學者分析,此次座談會並未特別高調,內容也不若15周年時疾言厲色,顯示出大陸對台政策基本穩定且沒有改變,但強調「以法懲獨」或也預示未來北京在法律上「懲獨」將有更進一步的作為,同時凸顯其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動權跟主導權,不會隨台灣起舞。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專家分析,這表示中共會在未來1年加強兩岸交流在「制度面」的工作,但同時也顯示出,對台工作在當前中共的政策順序上並非最優先,只要平穩有進展即可。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聲稱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專家分析,這表示中共會在未來1年加強兩岸交流在「制度面」的工作,同時也顯示出,對台工作在當前中共的政策順序上並非最優先,只要平穩有進展即可。
2024年兩岸關係波動不斷,大陸對台持續「軟硬兼施」。學者分析,北京仍會對台持續推進各項交流活動,台灣如何因應陸方的「熱絡」態度,將是影響2025年兩岸關係的主要因素,但執政黨仍希望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上取得優勢,應不至於採取激進做法惡化雙邊關係。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向本報指出,從上海推動居民赴台團客遊,再到大陸文旅部此次拍板定案,這是大陸對台工作固定且一貫的「進展」,即在「大交流」的基調下推進兩岸交流,拋球希望民進黨政府可以在台灣民眾赴陸旅遊方面相互開放,觀光開放的壓力又推回到民進黨政府身上。
大陸文旅部今宣布,將於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客遊,兩岸觀光交流露出曙光。學者分析,陸方持續在「大交流」的基調下推進兩岸交流,「拋球」希望民進黨政府可以在台灣民眾赴陸旅遊方面相互開放。而隨著民眾赴陸旅遊人次數漸增,陸方釋出開放消息,也把兩岸觀光開放與否的壓力推到民進黨政府身上。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0日舉辦「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無論誰當選,美中競爭局勢不改,但大多研判川普勝選機率高,同時選後兩岸關係「口頭善意不變、實際僵局不變」,更示警未來4年恐是兩岸關係的坎坷路。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認為,若川普當選,美國對台灣有更多要求,若是賀錦麗勝選,台灣將面對更多大陸的壓力。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0日舉辦「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表示,近期美國兩黨候選人川普與賀錦麗都發表兩岸政策看法,賀錦麗基本延續拜登方向,但認為這幾年對台海的模糊策略,從軍事與台灣角度來看是失敗的,無法有效嚇阻中共在台灣周邊針對灰色地帶進行的軍事行動。
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的選情拉鋸,儘管選戰議題煙硝味四起,但台灣學者指出,兩人對中政策基調一致,中國議題並未在選戰中發酵,反而聚焦在通膨、墮胎等內政議題上。專家預期,不論誰勝出,在美中貿易戰下,中國經濟將持續衰退,台商撤離中國的趨勢不變。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0日舉辦「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雖然美國兩黨選情陷入膠著,與會專家學者大多認為,無論誰當選,美中競爭局勢都不會變,但大多研判川普勝選機率高。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認為,就台灣未來面對的挑戰這塊,若川普當選必須更多來自美國;賀錦麗勝選則更多需面對大陸。
0214金門事件順利落幕,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認為,民進黨政府不再執著「官方對官方」協商;陸方也不再堅持將事件定性為「惡性撞船」,雙方各退一步,尋求事件務實解決,值得肯定。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也認為,這是兩岸自520之後人員雙向正常交流,做了一個很好氛圍的鋪墊。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第4屆年會30日在台北舉行,正式將台灣納入成員,並通過決議確認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沒有提及台灣、也沒有主張中國對台主權。賴清德總統則在演說中重申,將以「和平四大支柱」做為指引,願意在對等尊嚴原則下,和中國進行交流。
兩岸今日就0214金門事件達成共識、順利落幕,學者分析,此次協商可以當做未來兩岸解決衝突的個案,預料未來若發生任何危機、衝突,雙方不會一直處在僵局,仍有一些開創性的方式解決爭議;這也顯示兩岸至少在民間需求等方面還可以溝通,雙方民間交流或在既有的對話機制上面看到一些曙光。
中共20屆三中全會落幕,學者分析,大陸面臨各方面的巨大挑戰,但北京思維也出現快速變化,台灣應更努力避免誤判,以防範意外、管控分歧;雙向多元交流或是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增進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法門。另有學者呼籲,政府應理解大陸的決策體制等,才是「精準避險」的努力方向。
中共20屆三中全會落幕,學者分析,大陸面臨各方面的巨大挑戰,但北京思維也出現快速變化,台灣應更努力避免誤判,以防範意外、管控分歧;雙向多元交流或是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增進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法門。另有學者呼籲,政府應理解大陸的決策體制等,才是「精準避險」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