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替代役備役的搜尋結果,共48

  • 內政部:明年1.6萬替代役男將接受8小時無人機訓練

    內政部:明年1.6萬替代役男將接受8小時無人機訓練

    內政部從2023年起針對替代役男展開「三階段五模組」的訓練課程,三階段訓練為基礎訓練、各機關專業訓練、上工後在職實務訓練;五模組內容為自衛防護、緊急救護、防災避難、民防教育及協同演訓。內政部6日宣布,明年規劃針對1萬6577名役男進行8小時的無人機訓練,並從中選出240名優秀役男進行高階訓練。

  • 桃園市八德警分局替代役男訓練登場 強化治安維護能力

    桃園市八德警分局替代役男訓練登場 強化治安維護能力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替代役備役役男治安維護組訓練,於11月5、6、7日在八德警分局演訓召集,本次召訓八德區轄內替代役備役役男83人,警察局副局長劉印宮、防治科科長顏證文、八德分局分局長鄭文銘及八德區主任秘書徐秀華到場為役男加油勉勵,現場主任秘書徐秀華也贈送替代役備役役男慰問品,期許役男們能藉此次召集,熟悉各項民防技能,以提升支援民防團隊能力及 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

  • 苗栗200名替代役役男 斗煥坪營區實彈射擊訓練

    苗栗200名替代役役男 斗煥坪營區實彈射擊訓練

    苗栗縣政府14日在頭份斗煥坪營區舉行替代役教育召集開訓典禮,本次教召擴大召集200名苗栗籍替代役備役役男進行為期2天的射擊與防護訓練。開訓典禮由縣政府祕書長陳斌山主持,並在典禮中對參訓役男致詞勉勵,強調專業訓練與安全管控的重要性,期許役男掌握技能、守護社會。

  • 內政部跨區動員替代役花蓮救災  累計1580人次

    內政部跨區動員替代役花蓮救災 累計1580人次

    內政部今(9)日部務會報安排替代役訓練及管理中心報告「替代役役男支援協助馬太鞍溪堰塞湖專案防救災情形及精進措施案」。部長劉世芳表示,這次因應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內政部第一時間跨區動員現役替代役,並啟動備役替代役勤務召集,統計至10月8日已動員1580人次救災人力,共同協助災民,讓受災地區早日恢復原貌。

  • 中秋救災 光復湧2萬鏟子超人

    中秋救災 光復湧2萬鏟子超人

     雖然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總協調官季連成多次呼籲「一般性志工可以好好的放假」,但4日中秋連假第1天,花蓮光復鄉災區仍湧進大批「鏟子超人」,進出光復車站人數均破2萬人次。季也說,為因應颱風來襲,將請一般志工幫忙裝填1萬個「防颱沙包」,並再次呼籲需要水電等專業志工前來。

  • 替代役備役役男首度勤務召集 千人動員跨區投入花蓮災後復原

    替代役備役役男首度勤務召集 千人動員跨區投入花蓮災後復原

    內政部今(4)天表示,因應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花蓮縣政府首次啟動替代役備役役男勤務召集,此次規劃分二梯次辦理,每梯次120人,共計240人投入協助,第1梯次自114年10月13日至17日,第2梯次於10月20日至24日,第3梯次則視災情發展再行規劃,召集對象為設籍花蓮縣之備役役男,將依災害應變中心需求、統籌運用。

  • 《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更新版上線 首教民眾遭遇敵軍如何因應

    《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更新版上線 首教民眾遭遇敵軍如何因應

    國防部今(13)日發布自2022年以來,首次更新《台灣全民安全指引》,內容說明遭遇天災以及軍事侵略時的應變方式,也首度指導民眾在遇到敵軍時如何因應,也強調「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 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 都是假訊息」;指引最後提到,團結一致,勇敢前行,台灣人將繼續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中華民國台灣永世屹立。

  • 消防替代役成救災最佳後援 副署長簡萬瑤勉勵「學以自用」

    消防替代役成救災最佳後援 副署長簡萬瑤勉勵「學以自用」

    為強化全民防衛韌性及提升災害應變能力,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9月3日至5日,假大同大學辦理「114年度替代役備役役男防災救護組訓練(第1階段)」, 9月3日內政部消防署簡萬瑤副署長在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劉永洀副局長的陪同下到場開訓,勉勵所有參訓役男把握3天的學習機會,認真吸收專業知識與技能,在臺北市全力動員下,前6梯次報到率均超過95%,展現青年朋友積極參訓的熱忱與勇於承擔的態度。

  • 新北替代役備役役男訓練 防災救護建構韌性城市

    新北替代役備役役男訓練 防災救護建構韌性城市

    為建構新北防災韌性城市,提升備役役男應變能量,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於114年8月18至20日辦理為期三天的「114年度替代役備役役男防災救護組」召集訓練,共計召集71名參訓。

  • 嘉市替代備役男開訓 強化防災韌性

    嘉市替代備役男開訓 強化防災韌性

     嘉義市政府消防局30日辦理114年度替代役備役役男防災救護組第1階段訓練開訓,市長黃敏惠期勉94名來自各行各業備役役男,提升救災能量,為強化國土全民防衛韌性盡一分心力。

  • 首都韌性再強化! 北市辦理替代役備役實彈射擊訓練

    首都韌性再強化! 北市辦理替代役備役實彈射擊訓練

    臺北市政府於7月24日至25日假兵役局替代役中心及憲兵第205指揮部南勢埔靶場辦理為期2天的替代役備役役男實彈射擊訓練,共計有200名備役役男應訓,由兵役局李治安局長代表蔣萬安市長主持開訓,希望透過扎實的訓練,有效提升備役役男自我防衛能力,進而達到深化全民國防意識及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目的。

  • 強化全民國防!平鎮警辦理替代役男「治安訓練」提升應變戰力

    強化全民國防!平鎮警辦理替代役男「治安訓練」提升應變戰力

    為強化全民防衛韌性,提升備役替代役男在災害應變、治安維護與交通管制等任務中的實戰能力,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於21日至23日舉辦為期3日的替代役備役役男治安維護組召集訓練,透過多元課程與實作演練,強化參訓人員災防知識與應變技能,確保社會在突發狀況下能迅速穩定運作。

  • 新北首場備役替代役男EMT-1訓練開跑 近300人參與強化防災韌性

    新北首場備役替代役男EMT-1訓練開跑 近300人參與強化防災韌性

    新北市114年度首場備役替代役男EMT-1(初級救護員)演訓,於7月8日至11日在中和市民活動中心舉行,今(8)日由副市長劉和然主持開訓典禮,共有285名備役役男參與。

  • 金門首辦「城鎮韌性」實兵操演 戰地背景展現全民應變能力

    金門首辦「城鎮韌性」實兵操演 戰地背景展現全民應變能力

    金門縣首辦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實兵操演今(12)日下午嚴陣登場,以轄內遭到戰爭攻擊為想定,依序至金湖鎮瓊林里公所辦理民生必需品配售、中華電信機房演練經建設施遭受破壞搶救、金城衛生所實施大量傷患醫療救援及急救站開設、最後在金門縣立體育館操作災民疏散撤離、無人機散佈假訊息、災民收容救濟站開設及假訊息澄清等,總計動員中央與地方20餘單位、300餘人參演,演練過程緊湊逼真。

  • 高市替代役備役演訓召集 強化EMT-1救護技能與民防量能

    高市替代役備役演訓召集 強化EMT-1救護技能與民防量能

    高雄市「2025年替代役備役役男初級救護員繼續教育訓練演訓召集」於6至9日及13至16日在中華電信高雄所辦理共2梯次訓練,每梯次召訓360名替代役備役役男實施EMT-1初級救護繼續教育複訓,培養自救與救人能力,厚植備役人力動員能量。

  • 7/16高雄防空演習 「3行政區」列重點驗證模擬避難

    7/16高雄防空演習 「3行政區」列重點驗證模擬避難

    高市府今(29)日召開「114年三合一會報上半年定期會議」,由副市長林欽榮主持,宣布7月16日舉行「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全市人車管制,三民、新興、前金區為重點驗證區,模擬民眾快速避難至防空設施或堅固區域,強化全民防衛意識。

  • 重大災害發生 擴大召集替代役

    重大災害發生 擴大召集替代役

     內政部放寬替代役男召集年限跟次數,被質疑未來替代役也要上戰場。內政部長劉世芳24日強調,替代役列入民防人力,不論備役還是現役仍按照民防做適當處理。內政部也表示,現階段替代役備役各類演訓召集均維持以往做法,僅在重大災害等特殊狀況時,考量召集退役9年以上尚未除役的役男協助救災等勤務。

  • 內政部修正替代役召集規定  強化備役訓練

    內政部修正替代役召集規定 強化備役訓練

    內政部今(24)日指出,已經與國防部於本月17日會銜修正發布「替代役役男服役期滿後召集服勤實施辦法」,修正替代役備役召集日數、次數、人數及申請免除當次召集事由等規定,藉由召集訓練,強化替代役備役人力訓練及運用,提升對災害的自救及互助技能。

  • 放寬召集替代役   內政部:現階段維持以往做法

    放寬召集替代役 內政部:現階段維持以往做法

    內政部及國防部日前放寬替代役男召集規定引發外界質疑,內政部今天強調,現階段替代役備役各類演訓召集均維持以往做法,召集對象也規畫在8年以內列管的替代役備役役男。僅在特殊狀況發生時,考量召集退役9年以上尚未除役的備役役男協助救災等勤務,並無規畫增加召集5日以上、次數及退役9年以上的備役役男。

  • 「民安、萬安」併為城鎮韌性演習 7月與漢光演習結合登場

    「民安、萬安」併為城鎮韌性演習 7月與漢光演習結合登場

    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3月27日在台南登場。國安人士今天表示,未來民安、萬安演習將於今年4月份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系列演練將延續接軌至7月份的漢光演練,前者著重在「民」,後者著重在「軍」,7月份預計將有城鎮韌性、漢光兩套演習結合登場,各自驗證應變能力。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