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月球南極的搜尋結果,共40筆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中,最新組建的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亮相。這個嶄新的戰略兵種與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等一起,以全新的軍旗和裝備接受檢閱,集中展示了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成就。這些先進的航天裝備不僅展現了大陸在太空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彰顯了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美國川普政府對印度加徵高達50%關稅今天(27日)正式生效,引發對印度國內產業衝擊的憂慮。日媒指出,將於 29日訪問日本的印度總理莫迪,在展現向中國、俄羅斯靠近之際,仍維持與美國、日本兩國的緊密關係。
大陸央視新聞20日報導,中國大陸科研團隊藉由高精度年代學研究嫦娥六號月壤樣品,首次精確測定出月球阿波羅盆地形成於41.6億年前,這一發現精準限定該盆地形成時間,將月球「撞擊風暴」開始時間點,向前推進至少1億年,有助於推動人類重新認識地月系統的演化。該成果2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發表。
印度歷史悠久,一次次遭受異族統治,欠缺有效文字,不能保存歷史記錄,累積不了文化傳承。這片南亞次大陸上數百個小邦林立,語言繁多,宗教複雜,一直處於部落型態,沒有國家。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1858年英國通過《印度政府法案》,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使用India作為官方名稱,200多年殖民統治後才諦造了國家的雛形。1942年聖雄甘地發起溫和的不合作運動,開始反抗英國統治。1947年英國國會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將殖民地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讓他們獨立。缺乏記錄的歷史,沒有傳承的文化,不經流血的獨立,散裝結構的政府,徒有選舉的民主,形成今天印度的國家性格。
4月份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威攝全球之際,渾然忘卻自己的稀土與關鍵礦產罩門被中國捏在手中。在瑞士兩天會談後,中美12日讓全球Surprise,達成大幅下調關稅並暫時休戰90天共識,中國嚴控稀土出口成為雙方走上談判桌的主因之一。中國以稀土牌制美,足以令台灣反思,在國際地緣政治動盪下,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的穩妥,其緊迫性不遜於能源、糧食。
新聞提要■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電信巨頭諾基亞(Nokia)正計畫在月球上架設4G網路,使得未來人類在月球上傳簡訊、甚至追劇再也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星期日,私人企業螢火蟲航太公司(Firefly Aerospace)月球登陸器「藍色幽靈」(Blue Ghost)成功登陸月球,它的4支腳穩穩的降落月球表面,成為民營太空行業中,第一個完成此壯舉的單位。該公司還帶著美國航太總署(NASA)提供的的鑽頭、真空吸塵器和其他實驗設備,將展開新的月球探測任務。
據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導,過去一年,鵲橋二號繞月搭橋,助力嫦娥六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隨著嫦娥六號任務的圓滿完成,按照計劃,大陸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為什麼要去月球南極尋找水冰?目前任務進展情況如何?本次任務又有哪些難點看點?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2024年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壯舉。今年,探月四期後續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的研製工作也將穩步推進。其中,嫦娥七號計畫於2026年發射,不但將搭載首個在月球飄動的旗幟,也將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2024年2月15日,全世界一個由私人公司發射的探測器在月球安全著陸,全世界開發月球商業價值的投資競賽正快速升溫。
印度週四(16)成功實現無人太空對接,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及中國大陸後,第4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為未來太空任務奠定重要基石。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日報導,2024年,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壯舉。今年,探月四期後續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的研製工作也將穩步推進。嫦娥七號計畫2026年發射,將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
大陸《環球時報》引述美國「太空」網站消息,建立月球基地構想越發具有可行性。最近中國公布利用模擬月壤建造月壤磚進展,該技術為月球基地提供新的建設思路。報導稱,中國科學家一系列具體試驗,模擬月壤磚已送到太空站,建設月球科研站可望實現。
大陸《環球時報》引述美國「太空」網站4日消息,建立月球基地構想越發具有可行性。最近中國大陸公布利用模擬月壤建造月壤磚進展,該技術為月球基地提供新的建設思路。報導稱,中國科學家一系列具體試驗,模擬月壤磚已送到太空站,建設月球科研站可望實現。
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2日向大陸祝賀國慶後,美國總統拜登也於近日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祝賀大陸75周年國慶。此外,中美競逐從地球到外太空,港媒指出,隨著月球探索成為近年來世界航太領域關注的焦點,中國和美國正在研究如何制定月球的時間標準。
「月球上現在是幾點?」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4日發文稱,隨著月球探索成為近年來世界航天領域關注的焦點,中國和美國正在研究如何制定月球的時間標準。觀察指,這場「競賽」不僅是政治影響力的體現,同時可能為未來的國際月球任務設定新的標準。
中國探月工程進展再迎新突破,大陸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嫦娥六號任務完成後,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2035年前後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大陸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關鋒表示,嫦娥八號將考慮月球上的通信能力,月球上將會有無線網路和能源供應。
中國探月工程進展再迎新突破,大陸國家航天局24日宣布,嫦娥六號任務完成後,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奠定基礎。大陸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關鋒表示,嫦娥八號將考慮月球上的通信能力,屆時月球上將會有無線網路和能源供應。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號任務後,中國探月工程還將透過2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打基礎,最快將在2026年執行第一次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