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有機水稻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台灣農會熱潮來襲!
新竹縣湖口鄉稻米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市場肯定,今年稻米外銷日本數量成長翻倍,讓台灣米再次飄香日本,農業部長陳駿季9日特別與新竹縣長楊文科、湖口鄉農會總幹事周星江等人至湖口鄉農會農產加工廠了解湖口白米裝櫃情況,並共同為外銷白米封櫃,期許台灣米站穩日本市場,於世界各地發光。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生產面臨種種嚴苛的挑戰,且淨零減碳亦成為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目標之一,對此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符合永續和環保的栽培方式,其中「農用紙膜」有望取代傳統塑膠膜,成為有機農業栽培的新選擇,高雄場指出,鋪設紙膜相較於未鋪設、未人工除草下,減少24%雜草覆蓋率,產量增加約1倍,而紙膜可持續5個月以上。
在全球淨零碳排政策推動下,農業已從傳統產業蛻變為影響氣候變遷的重要環節,東海大學智慧暨精緻農業學位學程攜手彰化縣政府舉辦「一貫化低碳有機水稻栽培管理觀摩會」,展示最新智慧農機科技與AI技術,為台灣農業轉型提供實踐樣本,讓農業減碳不再只是環保口號。
斗南鎮農會推廣種植有機水稻卻遇到雜草齊發的困境,2年前開始使用紙蓆插秧機,已試驗種3期水稻,防治雜草長的效果不錯,但成本稍高,最近積極推廣農民一起使用,以量制價降低成本。
花東兩縣為台灣有機水稻生產重地,栽培面積約1788公頃、占全台52%,有鑑於全程有機生產尚欠前端育苗一環,農糧署攜手產官學輔導花東種苗場業者導入溫湯消毒法,台東縣南島種苗場於今年中旬通過有機驗證,成為縣內首間且唯一有機種苗場,每期作預估產能約1.5萬盤秧苗。
花東地區有機稻米生產面積約1788公頃,占全國52%,農糧署東區分署為健全花東有機農業生產鏈,與各農業單位成立有機水稻種苗場輔導團隊,輔導業者建置有機種苗生產系統,目前已有3家業者通過有機種苗驗證,其中花蓮2家、台東1家,每期作共可生產約4.8萬盤有機水稻種苗,預計能供應約190公頃有機水稻種苗需求。
台東縣有機水稻耕作面積達455.1公頃,是國內有機稻米生產種地之一,然而重中之重的秧苗,囿於種子消毒技術門檻及投資成本高,全程有機生產差臨門一腳,關山鎮南島種苗場經農糧署輔導,今年5月通過有機驗證,成為縣內首間且唯一有機種苗場,每期作預估產能約1.5萬盤秧苗。
總統賴清德今(29)日上午接見「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理監事首席及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肯定得獎人在食安把關、農產品競爭力提升、永續農業等方面的努力與貢獻。 並指出,政府十分關心農民,將提供農民、農業及農村最大的幫助及生活保障。期待大家持續跟政府一起打拚,精進農業技術,創造台灣農業的新價值,讓台灣農產品行銷到全世界。
新竹縣政府因應原物料價格上漲,決定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加碼10元,並向農業部爭取「有機米供學校午餐計畫」,113學年度在9月1日開學後,竹縣國中、小學生除能吃到豐盛菜餚,每周並能吃到2次有機米。
新竹縣政府因應原物上漲,決定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加碼10元,並向農業部爭取「有機米供學校午餐計畫」,獲核定1330萬7千元辦理,9月1日113學年度開學後,竹縣國中小學生除能吃到豐盛菜餚,每週並能吃到2次有機米。
因應氣候變遷、節水減碳的農業生產趨勢,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發展稻田乾濕灌溉栽培模式,以降低稻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結合水稻紙膜插秧技術,可減緩水稻田因為長期湛水導致甲烷增加排放的情形,也達到節省灌溉水量及抑制雜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