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本土製造的搜尋結果,共284筆
川普總統利用關稅手段,試圖降低美國對北京出口的依賴,並防止陸工廠的產能過剩淹沒美國經濟,但他的努力遭遇了障礙:北京早已在逐步讓自身經濟脫離對美國的依賴。
川普4月宣布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時,眾多經濟學家預測美國通膨持續飆升和增加衰退機率。但企業和民眾趕在物價因關稅而上漲前補充庫存,讓「關稅末日論」到目前為止仍未發生,通膨也未如預期那樣失控。
微軟3日宣布,他們已取得將輝達晶片出口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許可,成為美國首家從川普政府手中獲得這類批准的企業,為這家科技巨擘在波斯灣地區推動AI事業掃除障礙。
中國大陸一紙升級的稀土禁令,牽動全球科技命脈,大國被迫加速去中國化和重振稀土產業鏈,台灣不少廠商擁有回收技術優勢,能否在資源戰中突圍?
「台灣數位資產論壇——穩定幣與虛擬資產浪潮來襲,台灣準備好了!」昨(23)日於台北信義學堂登場,由「台灣數位資產暨開放科技協會」主辦,匯聚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穩定幣監管趨勢與台灣在全球數位金融生態中的定位。台灣大總經理暨富昇數位董事長林之晨受邀擔任講者,分享Web3的發展與機會;台灣大Web3事業副總暨富昇數位總經理韓昆舉則於「穩定幣對台灣的重要性探討」論壇中與產業專家對談,深入分析穩定幣的產業價值與應用潛力。
「我人生中做得最好的投資就是比特幣」,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23日出席「台灣數位資產暨開放科技協會」舉行的「2025台灣數位資產論壇」進行專題演講時提到,2013年12月他買入人生第一顆比特幣,當時買進價格是656.22美元,以目前比特幣逾10萬美元來看,大概獲利150倍、年化報酬率58%左右,幾乎是他人生中做得最好的一個投資。
輝達17日宣布首片在美國境內製造的Blackwell晶圓正式問世。這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晶片,是由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所生產。為了慶祝這項美國本土製造的重要成果,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還親自前往亞利桑那廠進行參訪。外媒分析指出,此事對於輝達以及台積電而言,都具有高度的戰略、象徵,以及政治意義,然而也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這款晶片仍然需要運送回台積電位於台灣的工廠,進行後續的封裝作業。
輝達17日正式發表首款在美國本土製造的「Blackwell」晶圓,此批晶圓是由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廠負責生產。由於這是輝達首次在美國境內生產核心AI晶片,為美國晶片供應鏈「在地化」邁出關鍵的一步。
全球AI產業迎來歷史性時刻,輝達(NVIDIA)17日宣布,正式取得首片於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生產之NVIDIA Blackwell晶圓,首次完全於美國本土製造(produced on U.S. soil)。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提前量產,標誌著台美半導體聯盟邁向實質成果。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中國船東或營運商使用中製船舶進入美國港口的航程,徵收「港口費」。此舉不僅震撼全球航運業,也再次暴露川普政府對全球供應鏈與制度治理的根本誤解。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中國也宣布向美船徵收「報復性港口費」做為反制措施。
台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但在產能過於集中或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考量下,許多客戶期待英特爾或三星成為替代選項,市場也出現晶片供應多元化的討論。對此,ChatGPT母公司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話說得直接,寧願台積電擴大產能。
航太股龍頭漢翔(2634)8日公布自結9月合併營收達34.26億元,年增34.2%,創下今年單月營收新高;但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244.93億元、年減12.58%,優於累計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年減17.27%。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提出「台灣模式」,計劃在美國打造產業園區、深化台美供應鏈合作,以回應美方希望強化本土製造的需求。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今(3)日分析,台灣拒絕美國「五五分」的要求,是正確且必要的決定,但如果沒有後續完整戰略,台灣恐怕會陷入「兩邊都失分」的困境。翁也提出台灣必須面對的兩大問題,並強調唯有讓「台灣模式」成為真正可落地的戰略資產,才能爭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間。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演講,針對美國提出的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2人皆認為短時間可行性不高,童子賢更認為美國政府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提出台美晶片生產「五五分」,引發外界好奇在對美談判過程中,是否也有找台積電參與?鄭麗君今(2日)明確回應,「可以非常清楚告訴大家『沒有』,談判是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意即政府之間)進行」。
行政院今(2日)召開「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副院長鄭麗君說明,還在持續談判,一切都有可能有變化。針對美國要求擴大投資,鄭麗君說,很願意向外界說明我方如何看待;她強調是以「產業投資規劃搭配政府支持措施」來進行,這是歷經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之後所提出的「台灣模式」,跟日韓歐盟不同。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喊話台美晶片製造應五五分,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再度赴美國談判對等關稅,並於昨(1日)凌晨搭機返台,而她今(2日)將出席「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中時新聞網》透過直播提供讀者最新資訊。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提出台美晶片生產「五五分」構想之際,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正在華府與美方進行實體磋商。鄭麗君1日清晨抵台,在機場澄清「從未做出五五分承諾,絕不會答應」。不過,在野立委認為,這次赴美沒做「五五分」承諾,不代表未來不會觸及此議題,政府恐怕只是用「暫時性不談」回應國內疑慮。
美國川普政府持續推動晶片自主戰略,要求關鍵產能回流本土,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被視為核心角色,已宣布砸下1650億美元擴大投資美國,市場也盛傳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甚至入股的可能性,但相關消息都遭到台積電否認,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直指背後原因。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這對雙方都不好,他提議美台生產各半,也就是「五五分」。盧特尼克還對「矽盾說」拋出新的註釋,認為美國晶片產量充足,才有助於保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