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李豐楙的搜尋結果,共16

  • 北港武德宮出書談「靈祕」 中研院、政大學者記錄財神信仰

    北港武德宮出書談「靈祕」 中研院、政大學者記錄財神信仰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供奉天官武財神,每年參拜人次逾800萬,香火鼎盛,為宣揚財神信仰,5日發表新書《武德之靈祕見聞錄》,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中正大學、中山醫大等11名學者採訪,記錄36位武德門徒信仰事蹟,希望匯聚台灣宗教專家學者共同深耕,讓更多人深入認識財神信仰的內涵。

  • 265年歷史傳承!蘆竹五福宮五大庄普度出書揭密

    265年歷史傳承!蘆竹五福宮五大庄普度出書揭密

    桃園蘆竹五福宮6日晚間舉辦五大庄聯合中元普度,施放大量煙火,五大庄35里的水燈排車、藝閣車也在市區遶境,相當熱鬧。此外普度習俗265年,廟方邀請專家學者整理出書,同時發表新書,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傳承。

  • 台灣首位「道士院士」揭秘!帶你認識道教藝術文化脈絡

    台灣首位「道士院士」揭秘!帶你認識道教藝術文化脈絡

    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道教藝術」例如道經抄本、符籙文書、神像畫,甚至是法器衣冠與民俗文物,這些道壇的民間藝術,不只描繪人類對仙界的想像,更承載人們對生活、宗教、生命的多元觀點,對此國科會《人文沙龍系列》線上導覽活動,特別邀請台灣史上首位「道士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暨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透過多年的研究,帶民眾深入認識道教藝術與文化。

  • 美到像在國外 300年嘉義道爺圳大改造 文學步道很文青

    美到像在國外 300年嘉義道爺圳大改造 文學步道很文青

    擁有300年歷史的嘉義道爺圳,經嘉義市政府投入3560萬元,歷經兩階段、3年時間改造後,結合生態工法、綠化植栽的水圳有如水岸廊道,加上融入文化藝術打造的「道將圳文學步道」,民眾漫步其中,就像走在日本水圳之道。

  • 政大跨界教師學術交流講座 首度開放校外名額參與

    政大跨界教師學術交流講座 首度開放校外名額參與

    為深化跨領域學術交流,強化跨域研究基礎,國立政治大學延續112學年度開設「知識與實踐:政大傑出研究學者講座」,這學期續開「知識與實踐匯流:政大傑出研究學者講座」選修課程,增設「老師與談」環節,讓講座不僅是單向的知識傳遞,更成為真正的跨領域對話平台;除了開放校內學生選修,更期待吸引更多教師參與,首度開放校外教師碩博士生踴躍參與,開放名額20位。

  • 千斤「米龍」現身西門町 台大辦道教儀式融現代藝術展演

    千斤「米龍」現身西門町 台大辦道教儀式融現代藝術展演

    今(1)日恰逢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聖誕,也是傳統「龍抬頭」的日子,台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與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西門町樹心會館舉辦「安龍多重奏:道教與創作」活動。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台灣北部正一派道壇特色儀式「米龍」的現場展演,讓民眾親眼目睹這項傳統工藝,如何從數十斤白米塑造成神聖的龍形。

  • 北港武德宮辦「財神信仰學術論壇」 法國學者分享研究成果

    北港武德宮辦「財神信仰學術論壇」 法國學者分享研究成果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攜手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23、24日共同舉辦「第5屆的財神信仰學術論壇」,邀中研院院士李豐楙、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宗教研究所教授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等人共襄盛舉,並開放對財神信仰有興趣者報名,共有近200人到場,讓民眾更深入財神信仰文化。

  • 嘉中傑出校友陳適安榮膺工研院院士 AI醫療領航者

    嘉中傑出校友陳適安榮膺工研院院士 AI醫療領航者

    新出爐的工研院第13屆院士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以其專科心臟內科結合AI推動整體醫療的AI,帶領榮總體系醫院進行數位轉型,他是是嘉義高中傑出校友,今年4月嘉中百周年校慶曾返回母校,嘉中校長陳元泰說,將邀請陳適安回母校分享。

  •  中山醫大民俗醫療論壇 多元視角探究破除迷信色彩

    中山醫大民俗醫療論壇 多元視角探究破除迷信色彩

    中山醫學大學於端午連假期間舉辦為期兩天的民俗醫療論壇,會中邀請中研院及大學院校學者,和民間公廟、道壇的儀式專家及中醫師與會分享,透過多元視角探究民俗醫療所展現的諸多面向,及其提供的社會功能、文化內涵、心靈療癒等無法被現代醫療所取代的獨特性。

  • 工科博士在星巴克第一次替人收驚 用LINE PAY請虎爺回家降妖

    工科博士在星巴克第一次替人收驚 用LINE PAY請虎爺回家降妖

    理工科系出身的黃士豪(28歲)因緣際會踏進玄學世界,拜師李游坤(道教正一派)門下,成了一名小道士,而台灣唯一的「院士級道士」李豐楙則是他的師伯。雖然黃士豪還未出師,但已巧妙將看似互相牴觸的科學與玄學結合,除幫助師父將實體課程數位化,也以自己的科技專業,利用3D列印技術製做出模板、自己印製法器,甚至還研究開發太陽能板點香爐。

  • 2024燈會主燈龍來台灣 亮相

    2024燈會主燈龍來台灣 亮相

     「2024台灣燈會」將於2月24日至3月10日於臺南市「高鐵燈區」及「安平燈區」正式點亮,交通部觀光署對外揭開主燈「龍來台灣」的神秘面紗。

  • 《產業》2024台灣燈會 主燈「龍來台灣」亮相

    2024台灣燈會將於2月24日至3月10日在台南登場,交通部觀光署今(3)日對外揭露公布主燈「龍來台灣」面貌,以台南大天后宮殿前石柱飛龍為靈感,小提燈則以今年生肖龍為主題、打造為將龍變身為在身上的「小龍包」。

  • 「2024台灣燈會」 主燈「龍來台灣」、小提燈「小龍包」造型曝光

    「2024台灣燈會」 主燈「龍來台灣」、小提燈「小龍包」造型曝光

    「2024台灣燈會」今年邁入第35屆,將在台南登場,這也是台灣燈會時隔16年重返臺南,加上今(2024)年適逢台南建城400年之際,讓大家可以可以藉機看見臺南充滿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面貌的古都形象。相關燈會活動,將於2月24日至3月10日於臺南市「高鐵燈區」及「安平燈區」正式點亮,今(3)日除了對外揭開主燈「龍來台灣」的神秘面紗外,小提燈「小龍包」也正式亮相。

  • 北港武德宮AI鸞文建置系統 結合人工智慧傳承扶鸞文化

    北港武德宮AI鸞文建置系統 結合人工智慧傳承扶鸞文化

     雲林縣北港鎮武德宮財神廟今年1至9月遊客人次達669萬9519人,位居全台第4,由於報名扶鸞問事信眾日多,廟方為擴大服務,16日發表「AI鸞文建置系統」,藉由AI人工智慧輔助辨識鸞文,未來將建立近20萬篇鸞文資料庫,結合現代科學傳承扶鸞文化。

  • 《產業》台灣燈會重返台南 主燈「龍來台灣」動土

    2024台灣燈會將在明年2月24日至3月10日於台南市舉辦,規畫為「高鐵燈區」及「安平燈區」兩大展區。交通部觀光署13日於主燈設置預定地舉辦「2024台灣燈會甲辰年主燈基座動土儀式」,祈求燈會施工順利、燈會活動圓滿成功。

  • 2024台灣燈會在台南! 「龍來台灣」主燈基座今動土

    2024台灣燈會在台南! 「龍來台灣」主燈基座今動土

    睽違16年的台灣燈會即將於明年2月24日至3月10日在台南市登場,高鐵台南站周邊「高鐵燈區」主燈設置預定地13日舉行主燈基座動土儀式時,由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周廷彰及台南市長黃偉哲等人共同祈福,祈求燈會施工順利、活動圓滿成功。黃偉哲也誠摯邀請全台民眾及國際旅客,明年台灣燈會台南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