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東風17的搜尋結果,共57筆
中科院研製天弓四型飛彈並將量產,對此,退役的前國防部情研中心副主任孫秉中質疑,中共對台遠程精準打擊的主要武器已從短程彈道飛彈,換成PHL─191遠程火箭彈;我們還在迷信高端防空反導彈,卻對火箭彈威脅視若無睹,花大錢搞「台灣之盾(T─Dome)」,實在令人費解。
國防部日前公布114年《國防報告書》,全書191頁,畫分「戰略環境」「堅實國防」「和平基石」「國防管理」四篇。報告強調全球安全形勢惡化,中共持續擴軍並對台軍演施壓,國軍將奉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強化多域聯合作戰與全社會防衛韌性。整體而言,台灣將以不對稱戰力及全民防衛應對來自中共愈趨嚴峻威脅。
賴清德總統10日發表國慶文告,首度提及要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高攔截率的防空網;府方人士表示,後續細節由國防部完整規畫,年底前提出國防特別預算。軍事專家認為,台灣在雷達技術上已有成果,但面對低空小目標的偵測及反電子戰方面,仍有挑戰性。
中方航母對美國強敵的最大優勢,並不是靠艦載戰機,而是靠火箭軍能密集發射的東風-21D、東風-26、東風-17等彈道飛彈、巡弋飛彈與高超音速飛彈,而這些飛彈由衛星、雷達、軍機與無人機組成的成熟殺傷鏈引導。
賴清德總統今天在國慶演說首度提及要打造「台灣之盾」(T-Dome),國防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是延伸自以色列鐵穹及美國金穹,面對中國大陸新防空挑戰,賴提出解決方案,整合既有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防衛能力,加上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台灣空防安全。
《紐約時報》報導,飛彈將是摧毀台灣防禦的關鍵。大陸火箭軍近年迅速擴張,正將部分東部沿海地區改造成能對台灣及鄰近水域進行飛彈攻擊的平台,並部署東風-17與東風-26等先進飛彈,試圖嚇阻美國介入台海局勢。
《紐約時報》29日公布衛星照,指出中國大陸解放軍正加速擴大2座飛彈基地,基地裡設置數十座飛彈發射台,其中一座距離台灣僅360英里(579公里)。
這次閱兵也出現許多種反艦打擊與陸攻的巡弋飛彈,它們不具備核打擊能力,屬於傳統武器,但也因為如此,使得它們可以在戰爭與衝突中使用。
中科院從9月23日起至10月2日,將在九鵬基地進行4種自製飛彈實彈射擊,根據軍方所公布的射擊通報,其中一款飛彈最大彈道高度為10萬呎(約為30.48公里),疑似中科院測試名為「強弓專案」的「天弓四型」飛彈,但「強弓專案」分為「一型與二型」兩款,性能均超越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的攔截高度,更有「台版薩德系統」之稱,另外二型彈為地對地飛彈彈道飛彈,外界單難以一窺究竟。
大陸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進行大閱兵,期間展示新款的東風-61洲際彈道飛彈,網路上流傳,這款飛彈最高速度可達35至55倍音速。對此,空軍前少校參謀、知名軍事作家邱世卿指出,55倍音速已超出「第二宇宙速度」,這恐使飛彈掙脫地球引力,「所以不要再亂說飛彈的速度,最起碼不要隨便說它超過32.5 倍音速,會被笑的」。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活動,主要是紀念反法西斯及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和所有公開的軍事演習一樣,具有強烈的政治與軍事目的。
大陸紀念抗戰閱兵3日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儀式在上午9點分列式依序展開,多款解放軍新型武器裝備首次亮相,包含多款鷹擊系列飛彈、紅旗-29、東風31BJ、大型水下無人載具,以及備受關注的東風-61陸基洲際飛彈。
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大陸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並進行大閱兵,引發全世界關注。前立委郭正亮直言,中國大陸真的是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把他會對付美國的陸海空導彈齊出,讓美國有感的所有的武器都展現了,這相當可怕!
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大陸今(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進行大閱兵,當中展示了包括東風-61洲際彈道飛彈、驚雷-1空射遠程飛彈在內的多款新型戰略飛彈。退役陸軍少將栗正傑分析,驚雷-1的發射載台應為轟-6N戰略轟炸機、有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驚雷-1飛彈的出現,代表共軍「核三位一體」最後一塊拼圖拼上了。
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大陸今(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進行大閱兵,當中展示了包括東風-61、驚雷-1在內的多款新型戰略飛彈。對此,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也分析了這次閱兵的4大特色。
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大陸今(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進行大閱兵,當中展示了包括東風-61、驚雷-1在內的多款新型戰略飛彈。《中時新聞網》也整理本次閱兵中展示,值得一看的5款共軍戰略飛彈照片,讓讀者體會共軍實力。
大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九三閱兵今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中國時隔6年再次舉行大規模閱兵,也是繼2015年之後第2次舉行抗戰勝利紀念閱兵。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東風-26D彈道導彈是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也就是大於等於每小時6125公里,若以這個速度從北極飛到南極,只需要不到3個半小時。
北京將於9月3日舉行閱兵,有何武器裝備亮相,頗受國際關注。國防部最新版114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中共擁有逾600枚核彈頭,估計至2030年超過1000枚,並將完成戰備部署。據了解,中共將汰除東風11、15及21等舊型短、中程彈道飛彈,換裝為東風17及26等新型飛彈,並加速研製(改)東風31彈道飛彈(含豎井式飛彈),提升精準打擊及飛彈突防能力。
解放軍對台威脅力道逐年遞增,造成我空防及海防壓力倍增,儘管我方自製中程與長程飛彈陸續完成戰備與服役,即使面對美方要求我方增購更多防空飛彈,但我方自行研發及產製高性能飛彈腳步仍持續加強。根據國防部提出的軍購特別預算項目,天弓三型、雄風三型及萬劍彈等打擊武器,將會持續增加量產,打造更堅實的海空保護傘。
美國高級將領說,中國軍方發展出更複雜的「擊殺網」(kill web),使飛彈對美軍構成更致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