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四商轉的搜尋結果,共19筆
第二波罷免在昨(23)日落幕,藍營仍以7比0成績完封,整個罷免大戰結束,31位藍委罷免案全數遭否決。國民黨前操盤手、前副秘書長張雅屏認為,在野黨必須要警惕,民進黨後續是否會延續政治羈押等司法手段,造成立法院執政黨實質過半的可能,「等到發生就來不及了」。
核三延役公投落幕,回顧最早以前在雙北的2次核四公投,都因沒有《公投法》而無實質影響力;《公投法》上路後,則舉辦2次與核能有關的全國性公投,其中「以核養綠」公投要求廢除《電業法》中2025非核家園年限,獲589萬同意票通過,蔡政府卻未實質改變能源政策,宛如狗吠火車,即使通過也不執行。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投票率54.8%,同意票占比59.5% ,不同意票占比40.5%,公投案確定通過。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於當年11月27日在立法院院會表示,「如果以空汙作為標準,最好的能源,就是核電啊。」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神主牌,2016年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明確的說當選後將落實非核家園政策,提出2025年發電的能源配比為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口口聲聲的宣示非核不會造成缺電與發電成本的大幅飆升。民進黨質疑核能電廠的安全性,但蔡當選總統後,立即啟動當時停機的核一與核二各一部機組,解決系統供電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2017年1月,政府修正電業法,增加第95條,確認台灣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2017年12月,民進黨政府修改公投法,放寬連署人數的門檻,同時連署時也不需要附身分證影本,大幅降低了公投提案的困難度。
核三延役公投投票倒數,投票率成為是否過門檻的關鍵。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這次有不信任賴的投票意涵,很有機會以26%的同意比例過關。
2024年7月,核三1號機除役;2025年5月,核三2號機除役,為台灣核電畫上休止符,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民眾黨團發起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清大核工教授李敏認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就是找不出理由來了,他們的行動僅止於鍵盤,不敢出來面對挑戰,不敢出來跟其他人談他們的立論,丟人現眼啊。
朝野趁著核三延役公投前最後一個周末,全力衝刺拉票!民眾黨除台南市黨部16日發起大型車掃活動外,多位挺核專家憂心,台灣備載容量相當緊繃,火力發電全開的下場就是肺腺癌比例直線上升;國民黨昨天也指出,AI時代不能沒核能發電,美國有66座核電廠延役40年,駁斥民進黨「核廢料沒地方放」非事實。
民眾黨台北市黨部15日在台北市成吉思汗健身房舉辦「核三延役擂台」,由多位挺核專家依序回應反核主張。這些專家認為,台灣被載容量相當緊繃,曾經在夜間跌到6%以下,火力發電全開的下場就是肺腺癌比例直線上升,強調核能可以減碳,並且提供穩定供電與經濟效益。
4年前「核四商轉」公投,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全台走透透力推「不同意」,主打「交給人民決定」的重要性,獲全面勝利也挽回其低迷聲望;如今面對823「核三重啟」公投,身為總統的賴清德卻改口「核安是科學問題,不是公投能夠解決」,號召投下不同意票。兩場公投話術前後不一,把公投當作是「工具性民主」,難道這就是賴口中「更大的民主」?
4年前「核四商轉」公投,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全台走透透力推「不同意」,主打「交給人民決定」的重要性,獲全面勝利也挽回其低迷聲望;如今面對823「核三重啟」公投,身為總統的賴清德卻改口「核安是科學問題,不是公投能夠解決」,號召投下不同意票。兩場公投話術前後不一,把公投當作是「工具性民主」,難道這就是賴口中「更大的民主?」
8月23日將舉行第三次有關核能的公投。本文回顧前兩次核能公投結果並預測此次公投結果。
8月23日台灣將舉行第三次有關核能的公投。本文回顧前兩次核能公投結果並預測此次公投結果。
夏季將至,新總統亦將上任,電力似乎不給力,台灣停電事故頻傳。今年4月桃園市便發生了35次停電,台灣的能源政策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核電發展的討論也甚囂塵上。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表態支持核二廠、核三廠延役,屏東縣恆春鎮長尤史經7日強調,核三廠延役是多數恆春人的希望,童子賢說出了在地的心聲。這也是繼鄰近核二廠的新北市金山慈護宮董事長游忠義表示地方居民從原本反核轉向擁核後,核三廠在地基層,明確表達不反對核電廠延役的聲音。
經濟部近日發出新聞稿指出「台灣不缺電」,甚至對學者的擔憂指稱「星座老師還沒分析運勢,就先展開缺電攻勢」,稱去年備轉容量率達標,但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去年1月至11月總發電量為2583.9億度,較前一年同期減少73億度,主要為去年經濟狀況不佳、用電量大幅下降,經濟部的說法是犠牲經濟成長,呼籲應務實面對,今年恐怕會缺電。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勳爵說過一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一定導致腐敗」。然而,2024大選不到一個月就要投票了,三大政黨不約而同喊出:「集中選票」,這是藍綠白的政客利益?還是台灣選民的權益?
持續使用核能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台灣則仍在意識形態泥淖中掙扎。新竹清華大學特聘教授、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表示,台灣3組總統參選人已有2組明確表示將恢復核能列為政策,剩下的一組態度曖昧不明「猶抱琵琶半遮面」,但他相信面對缺電限電現實及國際減碳壓力,不論誰當選,核電延役與核四商轉勢必執行。
持續使用核能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台灣則仍在意識形態泥淖中掙扎。新竹清華大學特聘教授、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表示,台灣三組總統候選人已有兩組明確表示將恢復核能列為政策,剩下的一組態度曖昧不明「猶抱琵琶半遮面」,但他相信面對缺電限電現實及國際減碳壓力,不論誰當選,核電延役與核四商轉勢必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