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植物性蛋白質的搜尋結果,共129筆
不少愛美人士注重頭髮保養,還會透過飲食來養髮,但若吃錯恐得不償失。營養師趙函穎分享案例指出,一位48歲婦人月花萬元養髮,其中會吃高糖分的黑芝麻糊、喝蜂蜜水,結果不僅白髮開始冒出,48公斤的她還罹患中度脂肪肝,三酸甘油脂更是高達250 mg/dL,經調整改喝豆漿燕麥飲後半年,頭髮、身體狀況都有所改善。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一項綜合101個國家的大型研究發現,攝取較多植物性蛋白質的人,例如堅果、鷹嘴豆、豆腐和豌豆,通常壽命更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所需要動物性蛋白質會減少,植物性蛋白質的需求會增加。
米飯是日常主食中的最佳能量來源,比麵食更易消化。農糧署建議,想要吃得更健康,除了搭配蔬菜與蛋白質外,每碗飯的1/3可選糙米、胚芽米或黑米,增加纖維量,更有飽足感。其中糙米富含膳食纖維與B群,是養生族首選,黑米則具天然抗氧化力,可幫助補鐵、養氣。
台灣今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想活得「逆齡」就要多運動,不過不少長輩以為散步、走樓梯就是動,恐怕遠遠不夠。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然而國內高齡長者能達標的僅4成,醫師建議,運動應要能達最大心率才有效果,簡單公式用「220減去年齡」即可。
飲食西化、不健康的飲食型態增加,讓越來越多人罹患脂肪肝。日本肝臟名醫尾形哲指出,擺脫脂肪肝,喝水是關鍵因素之一,每天至少得喝1500cc的水,以多次補水為佳,可掌握4個時機,包括起床後先喝200cc,中午前再補充500cc,下午再500cc,晚上洗澡前後共喝300cc。
白飯是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用對技巧烹煮可以讓米飯更香、更營養。營養專家洪泰雄建議不要過度洗米、留意浸泡時間,不想米飯過於溼黏,可以加點油或米酒,若想吃進更多營養,可以混搭糙米、紫米、紅藜或少量豆類、小米一起煮。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8日邀請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權威、李綜合醫院體系總院長李旭東醫生,主講「大腦的防盜術:如何保護你的“大腦財寶”」, 深入淺出解析失智症的類型、症狀、治療方式與預防方法。講座吸引近400人聆聽,網路觸及人數近8000人,反映大眾對腦部健康議題的高度關注。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傳出已罹患失智5年,引發關注。造成失智症成因很多,包括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而研究發現若能落實「麥得飲食」,也就是多吃全穀雜糧、莓果、堅果、深色蔬菜、橄欖油、魚等,能減少53%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減緩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
減重、想控血糖,就不能吃零食嗎?只要選擇正確,其實是可以的。家醫科醫師黃煜晏指出,希臘優格、豆花、無調味堅果、無調味海苔都是不錯的選擇,其中熱量低的無糖豆花富含植物性蛋白質,有助穩定血糖、提升飽足感。他認為,吃零食關鍵在於選擇健康的食材、適量的攝取,不僅能補充營養,也能讓減重之路多了樂趣。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營養師科提斯分享由哈佛醫學院提出的5項實用的飲食原則,包括植物性食物應佔餐盤的一半以上、攝取足夠蛋白質、減少加工食品、限制飽和脂肪與均衡攝取多樣食物;另項同由哈佛發表的研究則發現,每增加攝取3%植物性蛋白質,延緩老化機率能增加46%,助人更長壽。
許多人在吃早餐時,會以補充蛋白質為原則做挑選,但總是忽略暗藏的油脂陷阱,影響健康。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國人喜歡的漢堡+冰奶茶、鐵板麵+紅茶、燒餅油條夾蛋+鹹豆漿等組合,都是錯誤的蛋白質來源,會吃進許多油脂。
漢堡、燒餅油條、鐵板麵再配杯大冰奶,是現代人鍾愛的早餐店選擇,雖然吃得飽,但健康嗎?這些選擇在營養師眼中,都是「油脂+精緻澱粉」的陷阱組合,因此營養師趙函穎以「統一陽光陽光黃金豆豆漿」當作基底,設計1套「7日優質蛋白質補充菜單」,讓上班族用最無腦且不膩口的方式,輕鬆避開「油脂陷阱」,EASY補對蛋白質!
漢堡、燒餅油條、鐵板麵再配杯大冰奶,是現代人鍾愛的早餐店選擇,雖然吃得飽,但健康嗎?這些選擇在營養師眼中,都是「油脂+精緻澱粉」的陷阱組合,因此營養師趙函穎以「統一陽光陽光黃金豆豆漿」當作基底,設計1套「7日優質蛋白質補充菜單」,讓上班族用最無腦且不膩口的方式,輕鬆避開「油脂陷阱」,EASY補對蛋白質!
早上快要遲到,很多人的早餐,都是簡單打發。不過,專家提醒,吃對早餐才能擁有健康體態與良好身體機能,若是吃錯了,可能加速老化,包括充斥碳水化合物的飯糰、已氧化的超商熟食、過甜的果汁,都是容易讓人加速老化的早餐,想要抗老、長壽,早餐可吃豆腐、堅果或淋上油的生菜沙拉。
苜蓿芽熱量低,深受減重人士喜愛。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表示,苜蓿芽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成分,也很適合男性食用,像是類黃酮、皂苷等植物活性化合物,有助降低膽固醇、延緩老化,維生素E可幫助保護精子品質與活性,並可能對攝護腺肥大有輕微緩解的效果。
不論是想增加肌肉,或是要預防肌少症,蛋白質都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只要蛋白質吃夠,不管吃肉或吃豆腐,肌肉合成的效果都一樣好,且進食後3小時,是肌肉生長的黃金時段,沒分散在三餐,一次吃太多蛋白質,不但沒更有效,還可能被身體轉成脂肪儲存,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
古穀物(Ancient Grains)熱潮源自歐美國家,2013年《Time》雜誌將藜麥(Quinoa)列為「超級食物」代表,引起全球關注,直至近年因著主流媒體、營養師及網紅的推波助瀾又再度翻紅,就連好萊塢巨星葛妮絲派特洛、潔西卡艾芭、知名主持人歐普拉都是擁護者。
忌口是減肥最重要的事,對外食族來說,食物的選擇不如自煮來的多,只能盡可能的挑選熱量較低的食物。不過這些看似「不肥」的食物,其實也暗藏了許多熱量,像是普通的湯麵,其實藏著大量的油脂,容易熱量破表。醫師蔡明劼列出了外食族飲食的5大陷阱,例如沙拉、無糖飲,都要小心在一些情況下越吃越肥。
春聚相「匯」,人氣蔬食Buffet「果然匯」推出春季塔可餅主題餐檯,可用酥脆的塔可餅搭配墨西哥辣味咖哩若丸、義式橄欖油烤時蔬、天貝及新鮮酪梨,體驗墨西哥美食文化。晚餐時段,還可選擇「膨膨」的印度麥餅來搭配料理
長期食用過多鹽分容易導致腎臟負擔,除了減少攝取量外,吃對食物對於腎臟健康也有幫助。營養學者洪泰雄分享10款護腎食材,包括小黃瓜、洋蔥、大蒜、橄欖油、蘋果、豆芽菜、黑木耳、羽衣甘藍、藍莓及魚油,只要吃對,就可以讓腎臟多撐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