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亞集團的搜尋結果,共125筆
稍早,《華爾街日報》等外媒預期,在川習會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說服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的支持,而有專家認為,一旦川普在會中說出有利於北京立場言論,未來將成為美中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新基準,並持續約束往後繼任的美國政府。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21日經由國會指名選舉正式上台,首當其衝的頭疼難題之一是要處理通貨膨脹引發的民怨。分析人士認為,支持核電的高市會推動加速「核能復興」,重啟核反應爐增加核電比例是降低進口昂貴發電燃料的關鍵所在。除了日本自身對於重啟核電的內部壓力,外部也有棘手問題待解。
據觀察者網報導,據海關總署10月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中國稀土磁鐵的出口量較8月份下降了6.1%,為5774噸,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增長勢頭。
據大陸海關總署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大陸稀土磁鐵的出口數量相較於8月下滑了6.1%,降至5774噸,終止了之前連續3個月的增長趨勢。
據觀察者網報導,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佈兩項關於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引發外媒熱議。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新限制措施類似於美國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出口管制體系,這正是美國用來阻止第三國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相關產品的規則。
台海局勢日益升溫,近百萬在台外籍移工的安危逐漸受到關注。專家警告,若中國大陸對台動武,這群已在平日遭遇邊緣化與剝削的勞工,恐將成為最脆弱的群體,下場最為悲慘。
美媒先前揭露,美國總統川普為促成「川習會」,今夏拒絕一筆逾4億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的對台軍事援助。英國《衛報》指出,川普暫停對台軍援,令外界擔心他會利用台灣為籌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專家認為,華府暫停對台軍援恐讓北京有機可乘,川普原本只是「暫時性的戰術退讓」,最終可能延長成為「新現實」。另有日媒指出,中國正試圖要求美方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條件。
隨著日本首相石破茂自請辭職,日本下一任領導人的競選活動已拉開序幕。就目前的民意調查來看,前經濟安全擔當大臣高市早苗,以及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分列一二,而高市又略高於小泉,或許她有可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首相。
英國《金融時報》5日揭露,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九三閱兵前幾天,美國防部代理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羅耶爾(Jed Royal)與時任台灣國安會副祕書長徐斯儉,上周於阿拉斯加舉行祕密會議。
就在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向世人展現中方強大的軍力前幾天,美、台國防官員上周在阿拉斯加舉行秘密會談。
CNBC報導,由網路廣為分享的短影片與照片來看,在上合組織天津元首峰會,印度總理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牽手入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中有說有笑,引起外界熱議。分析師認為,表面上看,似乎是3位領導人之間的輕鬆對話,但這實際反映出中印兩國之間微妙的競爭和權力格局的轉變。
大陸股市18日漲勢如虹,多個指數盤中創波段新高。上證指數盤中突破2021年2月18日3,731.69點前高、達3,745.94點,創近10年新高,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均突破2024年10月8日的高點,締造近兩年新高。陸股收盤市值超越人民幣(下同)100兆元,創下歷史新猷。
韓國總統李在明應美國總統川普的邀請,將於24日至26日訪美,25日舉行首次領袖會談。本次峰會除了關稅協議細節、安保問題,在先前關稅談判基礎下,也將涉及半導體、電池、造船業等加強兩國產業合作關係的議題。
川普總統極力促成中東和平之際,以色列突然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攻擊,令美國大感意外。雖然在各方斡旋下,以敘很快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但以色列的行為對敘利亞新政府的處境、中東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尤其對美國的聲譽,都造成深刻的影響。
川普總統極力促成中東和平之際,以色列突然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攻擊,令美國大感意外。雖然在各方斡旋下,以敘很快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但以色列的行為對敘利亞新政府的處境、中東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尤其對美國的聲譽,都造成深刻的影響。
中美針對「對等關稅」的貿易協議尚未出爐,傳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的首場「習川會」,有望在10月底於韓國主辦的APEC峰會前後登場。知情人士指出,川普可能將在峰會舉辦前訪問中國,或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上進行場邊會談。
《南華早報》20日引述多位消息人士說法表示,今年在南韓舉行亞太經濟合作峰會(APEC),很可能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今年最有可能面對面會晤的場合,但川普也可能在APEC峰會前訪問中國。
正值日本通膨居高不下之際,日本參議院20日將舉行改選。據多項民調顯示,執政聯盟可能繼去年10月在眾院選舉失去多數席次後再度敗北。該結果不僅動搖投資者對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信心,且讓美日關稅談判更趨複雜化。
大陸國家統計局與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30日公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雖連續3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但已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且是連2個月反彈,且新訂單指數50.2%也是闊別2個月後重回擴張區間。在調查21個行業中,有11個位於擴張區間,比上月增加4個,顯示製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
以色列13日空襲伊朗引發德黑蘭反擊,兩國彼此轟炸不休,美國總統川普21日下令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以伊停火協議24日生效。川普一向標榜「不打外國人的仗」,此番打擊伊朗顯示他仍願意參與距離美國本土遙遠的戰爭。美國《紐約時報》26日刊登主跑台海兩岸議題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深入分析,此事引起北京質疑華府可能給台灣問題帶來風險,川普如何處理這個敏感議題又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