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盟對中國的搜尋結果,共322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7日在吉隆坡出席第28次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李強表示,東亞奇蹟是進行式,中方願與各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堅持開放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他更表明,希望能深化數位經濟、與電動汽車等合作。
中歐貿易摩擦未歇,歐盟早前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近日則強力升級稀土出口管制,衝擊歐洲供應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21日應約與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委謝夫喬維奇進行近2小時視訊會談,針對上述議題交換意見。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同意將盡快在布魯塞爾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
據觀察者網報導,談到國際貿易這一問題,往往應當從互利共贏的合作角度來看,可在一些西方人士,卻一直用零和博弈的思維思考這一問題。據路透當地時間10月18日報導,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當天宣稱,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歐洲需要「採取更具攻擊性的方式」,以保護自身及其企業的利益。
德國央行總裁納格爾(Joachim Nagel)近日表示,歐洲在面對中國貿易關係上必須「停止過於膽怯的作法」,改以用「更強硬態度」捍衛自身經濟利益。
新聞提要■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藉由低價策略,在西班牙攻城掠地,銷售據點從去年25家暴增至目前近百家,對歐美汽車大廠形成強大競爭壓力。由於西班牙缺少本土汽車龍頭,但有良好的工業基礎與廉價電力,比亞迪考慮在此投資設廠。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數據顯示,比亞迪(BYD)8月在歐盟的新車銷售量,為前一年同期的3倍,並且連續第二個月銷量超越特斯拉(Tesla)。
美國財長貝森特18日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發表談話。他說,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升值的情況感到滿意,但人民幣兌歐元貶至歷史新低,對歐元區經濟帶來了挑戰,由於人民幣、日圓、韓元等亞幣,今年走勢都落後於歐元,貝森特一席話被市場解讀,暗示主要亞幣仍有升值的空間。
據大陸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今天消息,近日,經初步調查,輝達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和《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輝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決定對其實施進一步調查。
美國總統川普為儘快結束俄烏戰爭,擬聯手七大工業國(G7)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中國及印度,課徵高關稅。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計劃在12日的G7財長視訊會議上,呼籲成員國對中國與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祭出50%至100%之間的懲罰性關稅,以切斷俄羅斯的戰爭資金來源,迫使莫斯科重返談判桌。川普近期為強化「和平斡旋」,除已要求歐盟對中國及印度加徵最高達100%的關稅外,現正擴大向G7盟國施壓。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中印購買俄國原油正在資助普丁的戰爭機器,延長對烏克蘭人民的無謂殺戮。若歐洲真想結束戰爭,就必須與美國同步行動,關稅會在戰爭終結之日即刻撤銷。」G7成員國分別是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及美國。
英國新任商業與貿易大臣凱爾(Peter Kyle)10日飛抵北京,此行旨在重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也是自2018年以來,兩國首度恢復高層經貿會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天會見凱爾時表示,中國將大力支持英國企業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0日表示,歐盟正考慮加快淘汰俄羅斯化石燃料,呼應美國施壓要求歐洲停止購買俄油,作為歐盟第19輪對俄制裁的一部分
據一名美國官員和一名歐盟外交官的透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周二敦促歐盟官員,向中國徵收100%關稅,以此作為向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施壓的戰略之一。
《金融時報》週二(9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要求歐盟對中國大陸與印度徵收最高100%關稅,以加強對持續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施加壓力。川普是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歐高層會談中以電話方式參與,向歐盟提出要求。此舉旨在透過對持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為其提供經濟支持的中國大陸和印度課徵關稅,間接打擊俄羅斯。
泰國海軍自2017年向中國訂購S26T潛艦後,一度因沒有採用德製發動機而打算變卦。然而,歷經千迴百轉後,泰國內閣8月5日終於同意修正案,敲定採購S26T柴電潛艦。
7月2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der Leyen)在英國的Turnberry會見了美國Trump總統,在此之前,7月24日她與歐州理事會主席一同曾到訪中國,7月25日她與Trump總統通了電話,在英國,二人的會晤中,Trump親口表示:美國與歐盟達成初步關稅協議:歐盟的關稅從30%降為15%,歐盟承諾3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但鋁材關稅依然維持25%,這是繼日本之後,歐盟也趕在8月1日前與美國完成了關稅談判,歐盟「贏得」關稅降低與日本的「勝利」如出一轍,拿錢買美國的「關稅減低」。
自冷戰結束後,美國憑藉其絕對的軍事、科技與文化優勢,一度主導了全球的單極格局,被視作唯一超級大國。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崛起速度加快,在經濟增量、科技創新以及國際影響力等方面與美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正面競爭。川普上台後,尤其自2025年再次執政以來,從加徵關稅到技術封鎖無疑加劇了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
於北京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在俄烏戰爭及美國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大背景下,圍繞經貿摩擦、全球治理、地緣政治等議題,雙方各有堅持,會議呈現前所未有的緊繃。中歐關係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重要變數,特別是走在十字路口的歐盟,如何處理好與中美兩大國之間的關係,更是決定歐盟在未來世界地位的重大選擇。
於北京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在俄烏戰爭及美國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大背景下,圍繞經貿摩擦、全球治理、地緣政治等議題,雙方各有堅持,會議呈現前所未有的緊繃。中歐關係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重要變數,特別是走在十字路口的歐盟,如何處理好與中美兩大國之間的關係,更是決定歐盟在未來世界地位的重大選擇。
中歐峰會24日登場,雙方同意建立新的「出口供應機制」,以解決歐盟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擔憂。會談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行與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會晤。習近平除對中歐關係發展提出3點主張,強調中歐合作大於競爭,「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希望歐方克制使用限制性經貿工具。
歐盟領袖科斯塔與范德賴恩今天與中國領導人在北京舉行峰會。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峰會主要涉及雙方貿易摩擦以及烏克蘭戰爭等敏感問題,但目前看不出會有很大的突破。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中心主任馬克·朱利安(Marc Julienne)告訴法新社,此次會議的緊張程度在兩個大國之間「可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