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氣候法的搜尋結果,共88

  • 《國際產業》Stellantis呼籲歐盟放寬碳排規定 支援汽車生產

    Stellantis集團執行長菲洛薩(Antonio Filosa)周一宣布,在義大利新增聘400名員工,並確認要在該國提高產量的計畫。他同時警告歐盟,碳排放的規定需要改變,以支援該地區的汽車生產。

  • 助閒置農田轉型 Netflix購買為期15年的碳信用額度

    助閒置農田轉型 Netflix購買為期15年的碳信用額度

    「淨零碳排」是全球的首要目標,因此很多國家及國際機構會制訂『碳排放上限』,若是一家企業碳排超標,就要購買『碳信用』來抵銷多出來的部分。日前,全球知名的串流服務Netflix與美國森林基金會(AFF)簽訂合約,將從AFF的《Fields Forests》計畫購買為期15年的碳信用,目標在2032年實現75,000英畝土地及480萬個信用額度,使美國南部土地的所有者受益。

  • 地球發燒誰負責?國際法院稱各國皆有責任 不作為下場曝

    地球發燒誰負責?國際法院稱各國皆有責任 不作為下場曝

    聯合國國際法院(ICJ)於昨(23)日發表歷史性諮詢意見(advisory opinion),裁定各國若未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保護氣候系統,可能已違反國際法,並可能需對受害國賠款。這項諮詢意見對氣候談判與氣候訴訟具有重大指標意義。

  • 澳洲海岸浩劫「屍滿沙灘」!毒藻面積首都2倍 重創經濟

    澳洲海岸浩劫「屍滿沙灘」!毒藻面積首都2倍 重創經濟

    澳洲南澳省海岸3月冒出神祕「黃綠泡沫」,沙灘滿是死魚,戲水民眾呼吸困難眼睛不適,州府確認是有毒藻種「米氏凱倫藻」所致。這種海藻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漁業、旅遊業大受波及,重創經濟,藻華面積已達澳洲首都面積2倍大,南澳省首府車程僅1小時海邊可見大量沖上岸的生物屍體,死亡物種超過400種。聯邦政府遲未定調為國家級災難,地方政府與民代大表不滿。

  • 要求加嚴2030年減碳目標 7青年攜手環團將提行政訴訟

    要求加嚴2030年減碳目標 7青年攜手環團將提行政訴訟

    環境部去年提出我國2030年減碳26至30%目標,為了促使政府加大減碳力道,7名青年與環團今天在台北高等法院前舉辦記者會強調,此目標將使台灣違反巴黎協定應盡的減碳責任,將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環境部應以巴黎協定為基礎,訂定2026至2030年的完整減碳目標,落實世代正義。

  • 綠色金融助力 促企業淨零轉型

    綠色金融助力 促企業淨零轉型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暖化,各國政府及企業近年積極促進「淨零轉型」目標,綠色金融發展則扮演重要角色。證基會「2025資產管理前瞻系列論壇」於6月20日登場,針對「永續經濟活動指引 引領企業永續轉型趨勢」、「國際永續分類標準與金融影響力之實踐」與「發揮議合行動影響力 支持產業永續發展」三大主題邀請專家進行專題演講。

  • 金融永續-金融投融資永續策略 驅動淨零治理基礎

    金融永續-金融投融資永續策略 驅動淨零治理基礎

     去年(2024年)第29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在亞塞拜然巴庫討論對貧困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分享與探討如何利用數位技術進行氣候行動;2023年TCFD最後一次利用AI技術分析國際揭露程度並退場後,則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接棒。

  • 最新減碳數據出爐 彭啟明:今年估減8%~9%

    最新減碳數據出爐 彭啟明:今年估減8%~9%

    環境部26日公布最新減碳數據,2023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64%,較前一年減少減少3.02%又有增加。環境部長彭啟明26日表示,初估2024年減量幅度能有5%~6%,2025年則有望達到8%~9%,雖然與階段目標10%有一點點差距,但認為當前減量有在既定幅度上。

  • 首起氣候訴訟案敗訴 環團批司法自我設限、漠視環境基本法

    首起氣候訴訟案敗訴 環團批司法自我設限、漠視環境基本法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針對台灣史上首起氣候訴訟案作出判決,駁回由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及4位公民在2021年初提告經濟部制定「用電大戶條款」過於寬鬆,無法有效推動企業減碳的訴訟。綠色和平對此表示深感遺憾,顯示現行法律仍不足以保障人民免於氣候災難的基本權利,與全球的淨零碳排共識和氣候正義有所違背。

  • 2035年擬封存600萬噸碳  碳封存辦法規劃年中預告

    2035年擬封存600萬噸碳 碳封存辦法規劃年中預告

    我國淨零排碳路徑規劃中有部分二氧化碳要以封存管理,日前台電、中油等也有提出相關計畫並通過環評,環境部擬在今年年中預告《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管理辧法》,並規劃政策環評、審議委員會、管理平台及相關指引等配套,盼在2030年至少封存176萬噸二氧化碳、2035年封存600萬噸。有環團就憂心,台灣條件不像其他國家的碳封存條件那麼好,企業不應高估碳封存潛力,仍要踐行自身減量工作。

  • 環境部次長 施文真:碳費先行 多元減量

    環境部次長 施文真:碳費先行 多元減量

     全球有75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涵蓋全球24%排放量,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台灣也已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採碳費先行,並透過優惠費率鼓勵實質減量,搭配自願減量核發減量額度等多元減量機制,加上參考國際經驗,中長程規畫逐步發展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

  • 溫管基金委員 排除地方政府代表

    溫管基金委員 排除地方政府代表

     排碳大戶2026年繳交約60億元的碳費挹注到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用法將由第5屆溫室氣體基金管理會討論,最快2月或3月開會,環境部長彭啓明昨指出,地方共22縣市,選哪一縣市都不公平,因此本次沒有納入地方政府代表,不過碳費運用將受立法院監督,地方的意見不會消失。

  • 台指期夜盤延續反彈 劍指23K大關

    台指期夜盤延續反彈 劍指23K大關

    外資4日台股期現貨不同步,現貨淨賣超152.56億元、期貨空單回補2,425口,頗有暗示前一日強烈偏空態度似有軟化,不過現貨累積近兩日大賣近900億元,暫未有明顯由空轉多的操作,台指期夜盤則延續反彈態勢,上漲80點、暫報22,905點,距離23K關卡不到百點,等待美股開盤後走勢。

  • 《國際經濟》為AI拚發電 傳川普將發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準備在上任後動用緊急權力,以釋放國內能源生產,並扭轉拜登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

  • 公司治理-董事/獨董面臨ESG 永續治理的挑戰

    公司治理-董事/獨董面臨ESG 永續治理的挑戰

     台灣第一起氣候相關訴訟,是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等團體在2021年發起,提告經濟部規範用電大戶設置10%綠電的門檻太低,延宕能源轉型與淨零減碳進度。2024年初更迎來氣候憲法訴訟,環權會等團體向憲法法庭提出聲請,控訴我國《氣候法》缺乏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為我國第一起的氣候憲法訴訟。

  • 環境部擴大碳盤查 新納入500家企業

    環境部擴大碳盤查 新納入500家企業

     為持續擴大與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源排放量之管理,環境部擴大應盤查登錄對象,並依《氣候法》盤查登錄與查驗分級管理規定,9日預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草案,廣徵各界意見;環團認為除揭露碳排量外,政府應再投入資源協助進一步做碳盤查並輔導推動減碳措施。

  • 新增500家企業擴大碳盤查 環境部:沒有要收碳費

    為持續擴大與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源排放量之管理,環境部9日預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草案,將用電量高、用油或其他化石燃料多之服務業、運輸業、醫療院所、大專校院、中小型製造業等500家企業新增列入管制,自2026年起,應於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前一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環境部並提出3不1沒有原則:「不會麻煩、不用委外、不須查驗、沒有要收碳費!」

  • 擴大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對象 環境部預告草案廣徵意見

    擴大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對象 環境部預告草案廣徵意見

    為持續擴大與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源排放量之管理,環境部擴大應盤查登錄對象,並依《氣候法》盤查登錄與查驗分級管理規定,僅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作業,無須查驗,今(9)日預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草案,廣徵各界意見。

  • 經濟思維-如何拯救失敗的國際氣候公約?

    經濟思維-如何拯救失敗的國際氣候公約?

     每年11月我們都會見證一個數萬人參加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今年是第29屆(簡稱COP29),事實上,此會議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定等三個聯合國環保公約締約國會議,其中京都議定書是UNFCCC的補充條款,而巴黎協定是取代京都議定書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目標是全球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

  • 擴大500家企業、2萬家門市碳盤查 2026年4月底前完成登錄

    擴大500家企業、2萬家門市碳盤查 2026年4月底前完成登錄

    配合新減碳目標,環境部將擴大應盤查登錄對象,涵蓋高用電量的資訊服務業、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連鎖便利商店、超市、旅館、電信業、醫院、大學及一定規模的運輸業(鐵路、捷運、客貨運)及中小型製造業等列入;預計新增盤查家數約500家企業、門市約20,000店,符合列管條件對象,自2026年起,應於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前一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