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利部的搜尋結果,共91筆
大陸《第一財經 》報導,中國自然資源部表示,將研究推進在沿海地區謀畫布局大型「平急兩用」海水淡化工程,納入國家水網並加強水資源統一配置。配合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論證將海水、苦鹹水淡化納入國家「十五五」規畫部署。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22日發布,自2022年啟動實施母親河復甦行動以來,截至2025年9月底,88條(個)母親河(湖)復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台南烏山頭水庫設置水面光電設施,近日引發民間爭議。對照大陸的情況,大陸近年來亦大力推動水面型太陽能,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雙碳戰略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被列為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在大陸迅速推廣。
大陸《第一財經 》8日報導,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表示,將研究推進在沿海地區謀畫布局大型「平急兩用」海水淡化工程,納入國家水網並加強水資源統一配置。配合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論證將海水、苦鹹水淡化納入國家「十五五」規畫部署。
據《智谷趨勢Trend》報導,中國正在躍入一個「新運河時代」。今年4月,浙江《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作為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浙贛運河途經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饒、鷹潭、南昌等城市,規劃全長約760公里,堪稱打通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中新網4日報導,大陸水利部預報,受第21號颱風麥德姆影響,4日至7日,華南各地將有強降雨;廣東粵西沿海諸河、廣西郁江及支流左江右江、桂南沿海諸河,海南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雲南元江、南盤江等河流出現漲水。海南省已發布海浪二級預警和風暴潮三級預警,廣東將防風Ⅳ級應急回應提升至Ⅱ級。此外,4日一早廣西郁江2025年第1號洪水洪峰通過南寧。颱風圈外的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同時在湖北發生今年第5號洪水。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死亡人數還在上升,這場天災如同放大鏡,將台灣災害防治體系的脆弱性暴露無遺。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尚未解除,藍綠白只會互噴口水卸責,不如看看對岸處理偏遠山區堰塞湖的經驗,應能提供一些啟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死亡人數還在上升,這場天災如同放大鏡,將台灣災害防治體系的脆弱性暴露無遺。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尚未解除,藍綠白只會互噴口水卸責,不如看看對岸處理偏遠山區堰塞湖的經驗,應能提供一些啟示。
新華社報導,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6日以中英文向全球發布智庫報告《碧水奔騰萬里情——新時代長江治理的成就啟示與世界意義》,全文1.6萬餘字,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長江治理的歷史性成就、科學方略和世界意義。
大陸央視新聞聯播24日報導,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24日下午5時左右,在廣東陽江海陵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颱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預計,樺加沙將以20公里左右的時速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華北近期暴雨成災,至少40人死亡,本輪強降雨於30日基本結束,大陸國台辦當天表示,目前無台胞因災傷亡。大陸專家解讀北京強降雨會持續140多個小時,係因異常降水強度高、時間長、範圍集中所致。對此災情,蘋果公司執行長已捐款支持救援與災後重建。而竹節草颱風在30日上下午在舟山群島、上海兩度登陸,又有強降雨影響華東,然而,華西卻持續高溫悶熱。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30日報導,7月23日以來北京市持續出現強降雨,本輪強降雨基本結束。這輪強降雨持續140多個小時,對於北京來說是較為罕見的,這樣的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中共中央決定,馬興瑞不再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並由中共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陳小江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委員、常委、書記等職務。由於新疆占有中國大陸國土面積1/6之多、戰略地位重要,過去一直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一把手」。此番人事調整下,陳小江料將在中共二十一大晉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端午節過後,大陸北旱南澇,華南跨7省暴雨,光是湖南一省就傳出有40多萬人受災,珠江、長江流域等水系27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多地發洪水警報。反觀華北各省卻在「發燒中」,局部地區出現40度以上高溫,北京湯河口41.8度,打破今年大陸最高溫紀錄。
大陸央視22日報導,6月21日8時至22日8時,受降雨影響,廣西柳江幹流及支流方村河、貴州沅江支流巴拉河、雲南右江支流舊莫河及瀾滄江支流猛統河等2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3.71米,其中廣西方村河、貴州柳江上游都柳江及巴拉河、雲南舊莫河等4條中小河流超保0.01~2.51米,雲南猛統河發生1979年以來最大洪水。此外,江蘇里下河地區新增8站水位超警0.02~0.51米。
大陸央視新聞18日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2025年全國春灌總面積約4.3億畝,有力應對乾旱,確保夏糧穩產豐產。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5日報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受南海季風爆發和副熱帶高壓北抬共同影響,華南地區極易出現持續性、大範圍集中降雨過程,易引發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稱「龍舟水」。據預測,今年「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北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西江、韓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洪水,暴雨區內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大陸央視4日報導,大陸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長江、黃河幹流統一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蓋轄區內重點河流的跨區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跨流域重大引調水工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穩步推進,森林、草原、大氣、溼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態環境要素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得到有益探索。
大陸央視4日報導,這兩天,中國大陸部分地方由於連續強降雨造成一些災害,還在發生。華南進入主汛期,重點地域在如何「防」汛?華北海河流域下的北京,今年汛期同時旱澇急轉風險較高,如何防汛抗旱,形勢複雜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