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油市場的搜尋結果,共174筆
機車產業迎電動化與低碳轉型潮,除三陽已發布PE3增程式電動機車,光陽今年米蘭機車展(EICMA)也發表首創「TRI-POWER TECHNOLOGY三向動力科技」,並推出首款導入該技術的白牌油電混動車People R Hybrid 125。光陽董事長柯俊斌表示,此次展出三款新世代車款均已進入量產,明年初將率先在歐洲上市,全球代理商及子公司訂單已陸續開展。
長期深耕台灣汽車保修與零配件市場的慶通汽車,自2022年起成為法國IGOL機油在台灣的獨家代理,並成功將其產品布局從市場拓展至賽道。IGOL 憑藉逾 75 年的研發經驗,始終秉持「品質、創新與緊密的客戶合作關係」的核心精神。
受國際原油跌勢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17日微幅走跌,1月合約期貨下跌8馬幣至每噸4,512馬幣,周線也可能收跌。交易員指出,美俄領導人將在匈牙利面談,全球能源供應前景不明朗,原油價格走弱打壓市場人氣,導致棕櫚油市場走低;利多部分,印尼正在考慮,要求自2026年開始,從雅加達和峇裡島出發的國際航班,要使用1%永續航空燃料。
俄烏交戰超過3年半,烏克蘭持續以無人機攻擊俄羅斯煉油、儲油設施,俄羅斯許多地區面臨汽油供應不足,農戶與其他柴油用戶供油困難。俄國本周面臨西方進一步經濟制裁,使用俄羅斯原油製造的燃油不得輸入英國,經濟恐再受衝擊。克宮官網16日宣布,俄羅斯把石油產品進口稅率降到零並持續至2026年年中,同時延長汽柴油出口禁令,以保各地秋冬用油無虞。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真實社群平台猛烈抨擊中國暫停採購美國大豆,稱是「經濟敵對行為」,並揚言將終止與中國食用油等貿易往來作為報復。實際上,中國近年來透過「轉單南美」方式大幅減少向美國採購黃豆,轉而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大量進口,使美國對中國農業出口貿易驟降。此舉被視為對美關稅政策經濟反擊,也波及川普農業票倉利益,造成美國大豆農嚴重虧損。川普政府正評估對中國食用油貿易採取強硬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美中之間所謂「食用油」往來,實際是進口中國回收廢棄食用油(UCO),作為生質柴油等再生燃料原料,而非超市貨架的食用級植物油。
黃金大漲,白銀漲勢更兇猛,今(13)日在台股交易的期元大道瓊白銀(00738U)再漲2.36%,今年來漲幅59.49%,打敗期元大Samp;P黃金(00635U)的漲幅47.8%;受到關注的是,國際白銀現貨價格更罕見出現高於期貨,顯示市場積極買進,法人看好這波貴金屬漲勢中,白銀可望更有表現空間。
ADP全國就業報告顯示,9月民間就業減少3.2萬人,遠不如市場預估的增加5萬人,進一步加深市場對聯準會10月底降息的預期,加上美國政府因預算僵局導致關門,官方數據恐將延後發布,這些不確定因素吸引市場資金湧入黃金避險,金價走勢沿5日線盤堅走高,在美政府關門事件未解除前,有利金價進一步挑戰新高。
油價16日漲勢延續,布蘭特原油期貨小漲0.08美元,至每桶67.52美元;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WTI)上漲0.11美元,每桶63.41美元。分析師指出,烏克蘭空襲俄羅斯煉油廠,不只是限制了俄出口原油,也反應出美國意圖攪亂國際石油市場,為油價上行增添支撐。此外,美國財長貝森特15日也喊話歐洲國家,先行對中國加徵關稅,促使中國停購俄羅斯石油。
國際能源總署(IEA)11日發布最新月報預測,隨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國(OPEC+)進一步增產,加上其他產油國供應也在增加,全球2025年石油供應成長速度料快於預期,2026年供過於求狀況可能加劇。
台股10日多頭猛攻,加權指數突破25,000點大關,美國10日公布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2.6%,遠低於市場預期,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台積電ADR續揚超過3%,台指期夜盤也同步上漲105點,暫報25,281點。
經歷美國上周公布的8月非農就業數據,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近乎已成定局,但分析師也提醒,本周將陸續公布各項通膨數據,若結果顯示美國通膨開始升,則恐使降息預期生變,美股四大指數8日漲跌互見,但科技股普遍走強,台指期夜盤也勁揚56點,暫報24,612點。
台聚(1304)今(26)日舉辦法說會,累計上半年每股虧損1.40元。展望下半年,台聚認為,第三季中國暫無新增產能,加上美國對印度擬課徵高額關稅,EVA供過於求壓力有望稍獲緩解,但當地光伏及發泡市場的影響仍待觀察。
俄烏談判目前進展非常有限,地緣政治風險與颶風「艾琳」動態,成為牽動原油市場的關鍵變數。法人表示,OPEC與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對2026年供需看法分歧,也讓油價前景更添不確定性。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表示,由於需求成長放緩加上供應激增,明年全球石油市場將面臨創紀錄的供給過剩。
據能源諮詢公司 Energy Aspects 稱,中國煉油廠向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的需求正在下降,此一趨勢可能預示著全球原油流向正在重新調整,因為更多俄羅斯原油開始進入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發動的關稅戰,目前已逐漸明朗,台灣面臨20%的對等關稅。雖然賴總統說這稅率是暫時性的,但事實上這可能就是台灣的最終稅率,因為要再降低到和日、韓一樣的15%,付出的代價可能台灣難以承受。經濟部據此評估台灣受創最重的產業包括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零件等四大「慘業」。
美國川普總統對全球貿易夥伴發動的關稅戰,目前結果已逐漸明朗,雖仍有細節有待釐清;除了半導體較特殊,須看企業是否在美國投資來決定是否繳交100%關稅外,整體而言,台灣面臨20%的對等關稅。雖然賴總統說20%的稅率是暫時性的,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可能就是台灣的最終稅率,因為要再降低到和日、韓一樣的15%,付出的代價可能台灣難以承受。因此,經濟部據此評估台灣受創最重的產業包括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零件等四大「慘業」。
美國總統川普29日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結束烏克蘭戰爭方面沒有進展,他將在「10天之後」開始對俄徵收關稅並採取其他措施。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同日也稱,如果中國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將提高關稅。在川普及貝森特發表相關言論後,國際油價拉升,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及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均逾3%,創下自6月20日以來最高收盤價。
美國與歐盟正式達成重大關稅協議,將歐盟大多數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包括汽車)的關稅降至15%,成功化解可能引爆的美歐貿易戰,美日也於上周達成貿易協議,黃金期貨再度下跌,反映全球貿易緊張趨緩,打擊避險資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