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油電混合車的搜尋結果,共204筆
車商今年第四季陸續推出新車,因應新貨稅優惠,且觀望半年的車市可望獲得略微反轉,第四季台灣車市銷量可期,至於展望明年車市狀況,雖然龍頭和泰車(2207)尚未明確底定,但目前評估將年比小幅成長,主因關稅不確定因素可望排除,減免貨物稅效應也可延續到明年。不過進口車關稅目前尚未有結果,三陽工業(2206)董事長吳清源認為,進口車大量仍停在港口,明年恐怕繼續銷售,整體車市規模不一定會縮減,但競爭激烈,整體市場將以保守看待。電動車上,和泰車TOYOTA的首款純電車休旅車款bZ4X迎來改款,和泰車預估2026年在台灣電動車市占率目標達1成。
電動車為年底車市戰火掀起最後一波高潮,繼歐系豪華品牌賓士壓低純電入門車價後,車業龍頭和泰車27日也展開反攻電動車市「起手式」,發表全新改款TOYOTA bZ4X純電車,除車價下殺至128萬元,更同步祭出限時半年「免費隨插即充」優惠。
VOLVO 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品牌在邁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旅程中達成重要里程碑 — 成功交付第 100 萬輛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得益於 VOLVO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賽中,以前瞻的遠見設定目標與發展願景,提前啟動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進程,透過完整布局豪華汽車品牌中最齊全的新能源車款產品陣線,截至 2025 上半年為止 PHEV 車款在 VOLVO 全球銷售量的占比已達 23%,其中 XC60 在 2024 年更一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高端豪華 PHEV 級距車款銷售冠軍,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下深獲廣大消費者青睞。
Volvo 於今年九月正式宣布:品牌在邁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旅程中達成重要里程碑 — 成功交付第 100 萬輛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得益於 Volvo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賽中,以前瞻的遠見設定目標與發展願景,提前啟動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進程,透過完整布局豪華汽車品牌中最齊全的新能源車款產品陣線,截至2025 上半年為止 PHEV 車款在 Volvo 全球銷售量的占比已達 23%,其中 XC60 在 2024 年更一舉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高端豪華 PHEV 級距車款銷售冠軍,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下深獲廣大消費者青睞。
「二○二五年的慕尼黑車展(IAA),是德中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爭奪霸主地位的一場鬥爭,」歐洲市場分析公司Inovev觀察。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的高速成長神話出現警訊。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2025年9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39.62萬輛,年減5.52%,這是自2024年3月以來,連續18個月的年增長趨勢首次被中斷。銷量下滑主要受油電混合車型拖累,純電車型則持續成長。與此同時,老牌車廠上汽集團重奪單月銷量冠軍寶座。
新聞提要■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藉由低價策略,在西班牙攻城掠地,銷售據點從去年25家暴增至目前近百家,對歐美汽車大廠形成強大競爭壓力。由於西班牙缺少本土汽車龍頭,但有良好的工業基礎與廉價電力,比亞迪考慮在此投資設廠。
金門大橋自2022年10月30日正式通車以來,大幅提升大、小金門間往來交通的便利性;然隨著交通流量攀升,亦潛藏事故的風險。今年6月間就曾發生車輛爆胎引發火燒車事故,突顯該路段在事故初期為高風險區域,倘未能及時處理,對受困民眾將構成生命威脅。為強化消防人員之應變能力與搶救技巧,消防局日前特別辦理模擬橋上車禍消防演練,確保未來事故發生時,能以安全、迅速之方式完成救援任務。
由成創永續、SGS及中國時報合辦的綠色供應鏈產業論壇,8月21日下午在高雄洲際酒店舉行,聚焦各產業如何推動永續轉型。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在開幕影片中指出,政府已公告第三波溫室氣體盤查名單,新增多個產業自明年起須完成盤查登錄,將以「三不一沒有」原則(不會麻煩、不用委外、不須查驗、沒有要收碳費)協助業者降低負擔,並提供指引與工具;因此,論壇邀請新光醫院、嘉里大榮物流、SGS與成創永續分享ESG實務。成創永續總經理陳峙霖強調,永續議題已超越傳統環境管理範疇,成為企業營運新課題,台灣企業應把握時機,將風險轉化為契機。
美國關稅陸續生效,且美國川普不支持電動車,朋程(8255)保守看待第3季及第4季出貨,不過朋程總經理吳憲忠表示,雖然汽車客戶受美國關稅影響短期較為觀望,但今年營收還是會比去年成長,獲利則希望維持去年水準,在法人買盤加持下,朋程盤中股價一度亮燈漲停,為2025年5月12日以來新高。
榮惠-KY創董事長劉世璘自2007年創業以來,從PCB供應切入市場,發展成跨國化的電子零組件服務商。這位外界眼中善於布局日系客戶、靈活掌握供應鏈的企業家,有一句座右銘:「碰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他認為,企業經營從不是平緩之路,要勇於跨出第一步,在不確定的挑戰中找解答。
由成創永續、SGS及中國時報合辦的「綠色供應鏈產業論壇」21日下午在高雄盛大登場,論壇聚焦在各產業未來如何推動永續轉型。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新光醫院院長特助傅健泰、嘉里大榮物流品保室主任陳祥,以及SGS副總裁鮑柏宇、成創永續總經理陳峙霖等人,分別針對醫院ESG、運輸業低碳轉型、碳盤查實務與供應鏈趨勢交流分享。
裕隆(2201)周三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消費者因擔心未來關稅變動帶來價格波動,選擇觀望等待,台灣今年上半年新車領牌數共19.8萬輛,其中純電車年減29%。裕隆總經理許國興表示,強化費用控管與資源運用效率,也持續與客戶深化合作推出新品,延續銷售動能。裕隆總經理許國興也提到,關稅、貨物稅不確定因素排除後,市場回到正常發展,對國產車競爭力仍有信心。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全球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和氫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車(NEV)新車銷量達486.8 萬輛,年增30%。若計入油電混合車(HEV),第二季電動車(EV)銷量更達645.6萬輛,占全球汽車總銷量29%。單計純電車(BEV)單季銷量達328萬輛,年成長39%;單計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為158.7萬輛,年增15%。展望電動車後市,中國、美國各項補助減少,電動車產業缺乏發展前景。整體而言,預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為1970萬輛,年增21%,預期2026年的增長幅度將放緩至14%。
面對來自中國大陸車廠的強勢競爭,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加速調整供應鏈策略,以維持在東南亞市場的優勢。日媒報導指出,豐田汽車(Toyota)計畫在泰國的生產線引進更多成本較低的大陸製零件,以提高2028年在東南亞推出的新款電動車的價格競爭力。
興勤(2428)雖然受到匯損影響,但上半年仍賺半個股本,展望下半年,法人預估,興勤下半年旺季仍可期,有望優於上半年,訂單能見度2-3個月,若匯率穩定下,今年營收目標雙位數成長,興勤今年仍可望賺逾一個股本,維持前幾年平均水準。興勤去年每股配發新台幣6.1元,公司將在8月22日進行除息交易。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接受日媒專訪表示,如果貿易失衡的狀況改善,美國對各國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會像「融化的冰塊」,有機會再調降。
IKKA-KY(2250)公布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業收入為17.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當,但因上半年有匯損0.2億元,稅後淨利0.75億元,年減25.9%,每股盈餘2.2元。豐田汽車持續成長,無人機零組件即將進入量產,下半年營運看好優於上半年。
車用功率元件大廠近期揭露第二季財報及下半年看法,恩智浦(NXP)觀察Tier1車廠處庫存去化尾聲,第四季汽車營收邁向年增;德儀(TI)看法保守,認為汽車市場仍呈年減,不過減幅收斂。兩大廠同指電動車與軟體定義汽車的長期趨勢確立,法人看好功率元件業者強茂(2481)、朋程(8255)等,下半年溫和復甦。
美國總統川普似乎為中國大陸送上一份厚禮!外媒引述大陸汽車業界人士看法,川普於7月4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對傳統汽油動力車更有利,這反而讓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在全球市場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