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泌尿外科的搜尋結果,共88筆
「金門女兒」李能緣雖長期旅台仍心繫家鄉醫療需求,已連續8年捐贈金門醫院醫療器材,總價值逾千萬;今(5)日再度捐贈1部造價約新台幣140萬元的「全無線尿路動力檢查儀」,以具體行動提升地區醫療照護品質,用愛與關懷守護鄉親的健康。
因為好奇心作祟,差點害了自己!大陸一名14歲少年因為一時好奇,將38顆「水寶寶」塞進尿道,2天後吸水膨脹撐滿膀胱,武漢兒童醫院專家連夜緊急手術,少年最終脫險。
大陸有一名王姓男子近日透露在日本大阪旅行時,搭乘雲霄飛車後於廁所排出一顆小石頭,自稱「症狀全沒了」。該帖一出立刻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網友們甚至戲稱未來醫生可能開藥方寫「每日搭雲霄飛車排石」。究竟是否可能?對此醫師提醒,這類狀況屬極低機率,並非一般人可模仿的方式,甚至有可能引發風險。
「不是每一顆結石都會叫出來,越安靜的,反而越致命。」醫師曲元正指出,腎結石掉入輸尿管常會引發劇烈絞痛,但也有些情況會讓人沒有痛感,等發現時可能已受到不可逆的損傷,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患者、曾動過腎臟手術、平時水分攝取少與常憋尿等7類人,是最容易遇上「沉默型輸尿管結石」,建議定期檢查。
新竹40歲的郭姓男子,日前深夜從外院轉診到東元綜合醫院急診,到院後郭男扶著下身表情痛苦,彎曲身體無法站立,經醫療人員檢傷問診後,原來是夫妻適逢結婚紀念日想好好「大戰一場」慶祝,孰料床戰過猛,竟不慎陰莖斷裂,疼痛難耐,所幸經泌尿外科醫師戴順慶深夜緊急執行修復手術才得以挽救雄風,術後追蹤性功能已能大鵬展翅。
熱死了!全球暖化的高溫不只頻傳熱中暑、熱衰竭事件,醫界研究長時間暴露在高溫35、36度環境下,每天暴露2小時長達56天的話,睪丸將縮水30至40%,且多數不可逆,恐造成男性生殖系統全面當機!
振興醫院將正式啟用第一台「達文西單孔手術系統」,由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名義捐贈,有別過去多孔機械手臂,仍有3至5個傷口,單孔只需一個切口就能完成,還能達到幾乎無疤痕。振興醫院也將成立「創新醫療中心」,推動精準醫療、個人化治療及智慧醫療發展。
很多女生愛美,怕自己有蘿蔔腿,覺得不好看。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表示,有蘿蔔腿才是好腿,他在開刀前,一定要特別看病人的小腿,若有蘿蔔腿,代表肌肉結實,不只手術成功率高、恢復也快,平時走路也更穩,年紀大了自理能力相對高,比較不會失能。
頻繁夜尿損害睡眠品質,導致白天精神不佳。醫師曲元正指出,每晚夜尿2次以上,就等於是身體代謝與老化的「臨床黃燈」,需要進一步接受泌尿系統評估,長期夜尿與心血管疾病、情緒障礙、生活品質下降有明確相關性,更是慢性病「悄悄惡化」的早期訊號。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但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往往因為攝護腺肥大而意外發現。醫師指出,臨床上多達1/3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遠端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常伴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惡性高血鈣症等併發症,對身心帶來嚴峻考驗。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每年有近萬人被診斷,但由於沒有症狀,高達1/3患者發現時已經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68歲李先生因骨盆疼痛就醫,痛到無法行走,意外發現罹患攝護腺癌且已經骨轉移,心情頓時陷入憂鬱,經過1年多整合性治療,不僅病情控制穩定,還重拾行動能力,如今可以和家人開心出遊。
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聯同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及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組成跨校研究團隊,歷時6年研究,發現常見的抗過敏藥物「佩你安」可抗膀胱癌,其機制是提升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與攻擊力,啟動自然殺手細胞來抑制腫瘤生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享有「醫界最佳CEO」的美名,日前以「唯變不變」為題,分享從醫理念。他常鼓勵醫者要創新,不要抹殺年輕人的創意。多年前他為保住骨肉癌病童的腿,發揮創意移植了成人的上臂骨,打造出「長短腳怪物」,卻也讓孩子順利長大,更從醫學院畢業。創新能改變一個病人的一生,這是外科醫師最快樂的事。
南投1位40多歲林姓男子近期因反覆出現尿急、漏尿與排尿不乾淨的困擾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至彰基醫學中心泌尿外科求診,發現是與他罹患多年的重症肌無力相關的膀胱功能異常,醫師依重症肌無力疾病特性選藥,協助林男擺脫如廁困擾。
為提升醫療品質與手術水準,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去年12月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排名全台第80台,卻是雲林縣的第一台,自今年(2025年)1月啟用以來至本月初,已完成累計60例手術,涵蓋婦產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一般外科。
彰化1名裝潢工人昨(9)日下午施工時,因操作圓盤切割器不慎,造成其右大腿內側及生殖器遭切割傷,睪丸也發生外露情形,該名男子意識清楚,被送往彰基醫院治療,緊急進開刀房進行輸精管以及相對應血管重建手術,彰基表示,男子生命徵象穩定,是否影響生育功能仍需觀察。
多喝水有助預防結石形成,但如果喝水方式錯誤,腎結石還是會找上門。醫師曲元正指出,有上班族不能理解,自己日飲2公升以上的水,為何還是長了腎結石,但其實預防的關鍵不是看喝水總量,而是在於水分攝取的頻率與均衡程度,如果是一次性大量飲水,腎臟會快速排出多餘水分,尿液短暫稀釋後又回到濃縮狀態,就容易造成結石,應少量多次補充,並小口慢喝,也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更別一次猛灌。
台中61歲婦人擁有5顆腎臟,她因腎衰竭3度換腎,先是母親捐腎,後又受到大愛器捐,今年3月再度面臨腎衰竭,其曾經罹癌的丈夫不捨妻子受苦捐腎;醫療團隊表示,夫妻倆不同血型,加上腹部都曾手術都有沾粘…,手術困難重重,經評估在4月間以達文西手臂完成摘腎與不同血型活體腎移植手術。夫妻倆5日同時現身,丈夫張先生說,希望和妻子可以一起環遊世界。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推估高峰就診人數恐達到20萬人,由於病毒不斷變異,中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組成跨校團隊投入研究開發,證實金銀花天然小分子「MIR2911」對新冠病毒變異株有顯著抑制作用。團隊還開發出創新的「運送系統」,讓MIR2911更容易進入細胞,有望成天然抗病毒療法新契機。
國內新冠疫情再度升溫,預估6月將進入高峰期,根據由中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組成的台灣跨校研究團隊,最新研究不但證實金銀花中的天然小分子「MIR2911」對新冠病毒變異株具有顯著抑制作用,有如病毒的「絆腳石」,研究團隊還開發出一種創新的「運送系統」,讓MIR2911更容易進入細胞,發揮抗病毒效能,研究可望成為天然抗病毒療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