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法船的搜尋結果,共124筆
台灣周遭海纜遭破壞案層出不窮,行政院9月18日拍板修正海纜7法,立院也將於本週排審。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海纜7法強制所有船舶開啟AIS(台灣海域船舶即時資訊系統),且船舶異常滯留可以要求離開,若不離開就不讓船舶進港,不允許進港就代表不允許長期滯留,盼法案獲立院支持。
美國戰爭研究所(ISW)3日發布的兩岸動態更新周報指出,今年9月,多艘以假身分船隻進入台灣專屬經濟區(EEZ)活動的大陸漁船,發出了虛假的自動識別系統(AIS)訊號,其中一艘甚至冒充了俄羅斯軍艦,另一艘則偽裝成大陸海事執法船。而此舉或是對台認知作戰的新型態實驗,旨在測試台灣海上監測與情報判讀的反應能力。
大陸一艘循小三通載運砂石到澎湖卸貨的「星東18號」砂石船,1日在澎湖尖山碼頭卸砂石時,船上的洪姓輪機長趁無人注意,違法偷溜下船,並騎船邊工作人員的機車企圖離開港區被港警查獲,將他依入出國及移民法、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移送法辦。而該砂石船也因缺輪機長,船員最低安全配額不足,卸完貨後迄今都無法開航。
監察院16日針對大陸快艇偷渡案通過調查報告,指海巡署岸際情監偵能量與通報機制確有違失,國門洞開。海巡署對此表示尊重,坦承「零漏接」十分困難。監院報告直指海防並非單點失效,而是系統性問題,敦促行政院出面協調。
中元普度將臨,建寺近300年的彰化社頭鄉清水岩寺舉辦中元超度法會約有20年歷史,報名人數年年創新高,清水岩寺總幹事陳慶福表示,約在10年前超度對象5成以上都是嬰靈,近年則多為冤親債主,但今年廟方卻碰到首次有信眾大手筆花費12萬元,請紙藝公司製作法船、蓮花超度嬰靈。法船、蓮花擺滿廟埕,場面壯觀。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蓄謀已久的登台計畫,如今正式浮上台面。
金門漁船「嬐舟號」於今年4月16日未經許可駛入大陸地區水域企圖走私拒檢,遭海巡署第九海巡隊圍捕,經金門地檢署循線追查,逮捕包含船主、船員、搬運及倉儲等共11名涉案人,全案偵結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國家安全法》等罪提起公訴,其中7人羈押禁見、其餘4人具保候傳。
今年4月間一艘「嬐○號」漁船未經許可駛入大陸地區水域,行跡可疑;海巡署第九海巡隊循線追查時,該船為規避檢查竟加速逃離後與陸船併靠搶「交貨」,最終逮捕包含船主、船員、搬運與倉儲等共11名涉案人,全案已由金門地檢署偵結,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國家安全法等罪提起公訴,其中7人經聲請羈押禁見獲准,其餘4人則命具保候傳。
廣州公安近日宣稱當地的公司受到民進黨豢養的駭客組織攻擊,國台辦對此表示將依法公開通緝、予以打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該指控是一起假旗事件,目的是墊高中國內部對台灣的仇恨情緒,除轉移內部的民怨壓力,另一方面也恐是對中國武力侵犯台灣所做的情緒、情感鋪陳,不可不防。
新北市交通局5月接獲民眾檢舉,淡水河疑有不明船舶從事違法載客行為,經查證非新北市合法營運的藍色公路業者,且查無船舶登記資料,交通局已將相關事證函送主管機關交通部航港局依《船舶法》及《船員法》查處,船舶所有人及駕駛恐面臨6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駕駛航行。
高雄為台灣漁港產業基地重鎮,近日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高雄市專勤隊與憲兵指揮部高雄憲兵隊主動聯手出擊查處漁業黑工,在高雄旗津港口查獲船主孫姓男子疑為省去申請程序銜接手續,將3名未經申請工作轉換或許可的印尼籍船員分配到其它船隻工作,移民署說,全案調查後,依違反就業服務法移送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裁罰。但該船長喊冤,一切都有符合程序,認為是移民署搞不清楚狀況,
這次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所推動的「海峽雷霆-2025A」軍演,標誌著解放軍已從傳統的「演訓展示」進一步轉型為「準封鎖式常態化威懾」。這樣的戰略結合軍警聯合的戰術模擬與不設結束日期的持續部署,不僅針對台灣的內政與台美關係,更在逐步改變台灣周邊的戰略現狀,並向國際社會傳達「台海內海化」的既成事實。
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北京頻頻透過演習、軍機逼近等方式對台灣施壓。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以「中國準備封鎖台灣」為題,報導中國大陸可能對台採取的戰略。報導引述專家看法,從短期來看,相較於入侵或封鎖,中方更可能以隔離的手段,測試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同時也能讓中方就此建立海上新常態。
成立逾10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因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擺爛,只顧充實組織安缺,卻不思致力於平衡地方發展與生態保育,積極研擬海洋遊憩規範,已致於亂象叢生。讓澎湖海洋志工陳盡川在臉書痛批這樣的失職怠惰,放任台灣的海洋國家公園擺爛,掛羊頭賣狗肉,欺名盜世。
海巡署艦隊分署「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35噸級巡防艇」PP-3525艇,日前在行政院長卓榮泰的見證下正式遞交,臺南海巡隊今(17)日派遣100噸巡防艇噴水伴航迎接,為加入海域執法行列的35噸艇獻上祝福,讓臺南海域執勤能量再添生力軍。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菲律賓方面12日表示,已部署了一艘菲海岸警衛隊巡邏艦,以挑戰試圖「改變」南海爭議地區「現有現狀」的中國海警船。
據大陸《經濟日報》報導,時值歲末年初,中國大陸主要港口不斷傳來好消息:貨物、貨櫃吞吐量不斷創新高,綠色智慧轉型步伐加快,功能佈局不斷完善……繁忙的港口生動展現出港口經濟強勁的動能,更湧動著中國經濟蓬勃活力。
我國遠洋漁業蒙上血汗海鮮的惡名,更3度列名美國勞動部「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對此漁業署推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盼改善工作環境,但遭民團質疑效果有限;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12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捕撈利益,罔顧生命》,揭露2019年至2024年有12艘台籍遠洋漁船遭投訴涉及強迫勞動和非法漁業,呼籲台灣政府採取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