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洋漁業的搜尋結果,共67筆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5日,在湛江海事局的現場護航下,全球首型深遠海智慧漁業養殖工船「湛江灣1號」駛入湛江招商國際郵輪港碼頭並安全靠泊。這艘被稱為「海上移動牧場」的「鋼鐵巨鯨」,歷經數月試航與調試,終於回到湛江,即將開啓深海養殖的新徵程。
第11屆水產精品頒獎典禮於27日在華山文創園區中4A館熱鬧登場,漁業署長王茂城親自蒞臨活動現場頒獎,今年以「拾一珍饌 漁你共享」為理念,象徵透過11屆累積的用心,將來自臺灣各地的珍貴海味,化作一道道精緻饗宴,與全民共享美味與永續的價值,期待透過水產精品頒獎,激勵業者持續開發精緻優質水產品與開拓國內外市場,增加漁業產值與能見度。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近日表示,「中國進入台灣管轄海域的行為多為騷擾,而不是執法;執法權牢牢掌握在台方手中」;「大陸越界漁船甚至被發現毒魚、破壞棲息地等行為」;希望能與大陸共同合作應對金門、馬祖等地海洋廢棄物治理問題。陳斌華表示,海峽兩岸都是中國的領土,大陸海警在相關海域執法巡查是合法正當之舉,大陸方面一向高度重視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大陸央視網報導,金秋時節,千帆競發。隨著中國大陸管轄的渤海、黃海等海域陸續結束伏季休漁,數以萬計的漁船揚帆起航,開啟新一輪的捕撈季,讓更多優質海產品「游」向民眾餐桌。
今天(29日)一早,澎湖七美島一名印尼籍漁工,右手手指不慎被鰻魚咬傷,造成右手手指第2、3節肌腱斷裂。由於當地七美衛生所無法手術處理,僅能救急包紮,因此申請後送,由海巡巡防艇將受傷漁工後送到澎湖本島的地區醫院手術治療。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繼18、19日兩天夜間成功查緝潛水器非法補漁和違規在距岸一海浬內使用底刺網作業後,於昨(27日)夜再度聯合海巡署十三巡防區及民間海洋保育志工隊出擊,原本是鎖定香爐嶼附近違規放流刺網害海龜纏繞的不法漁民,卻意外在龍門裡正角南方200公尺海域,逮到在近岸違法底刺網作業漁船。
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海上養殖業轉型升級,亮眼的成績單不只顯現再尋常百姓餐桌的海味菜餚,更反映在具體數字上。根據大陸官方數據,去年大陸水產品養殖產量占全球近60%;海水產品產量超3700萬噸,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
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海上養殖業轉型升級,亮眼的成績單不只顯現再尋常百姓餐桌的海味菜餚,更反映在具體數字上。根據大陸官方數據,去年大陸水產品養殖產量占全球近60%;海水產品產量超3700萬噸,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
高雄市旗津區過去是台灣拆船產業重鎮,目前是以修造船廠進行船舶解體,但附近住戶控訴,拆船作業不僅造成海面汙染,且工程噪音擾民,感覺生活宛如停留在舊時代。經立委賴瑞隆與港務公司、地方協調後,港務公司決議,未來將不再核准旗津任何拆船案件。
澎湖離島花嶼3日清晨被發現不明原因甫出港就觸礁擱淺在港外,並造成71歲陳姓船長死亡的龍富盛號漁船,經澎湖救難協會拖救2次未果後,13日不敵熱帶性低氣壓影響及西南風增強的風浪拍擊,船身斷裂。
金門縣政府響應「世界海洋日」,延續歷年傳統,今(6)日上午於小金門海域舉辦魚苗放流活動,由副縣長李文良、產業發展處長李銘培、水試所所長李佳發,以及縣議員洪成發、王國代等人,一起放流16萬尾各類高經濟價值魚苗;不過由於兩岸關係仍緊繃,往年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攜手放流時之大批船隊榮景不再,今年僅剩「金門護漁號」形單影隻於海上作業。縣府表示,陸方此次也將放流500萬尾各類魚苗,「兩岸共護一片海」的精神仍未變。
漁業試驗船肩負國內各種資源調查、漁撈試驗、漁法漁具及水文探測等任務, 由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管轄,目前既有二艘漁業試驗船水試一號及水試二號,28日在基隆總所公務碼頭舉行2艘100總噸級新建漁業試驗船啟用暨命名典禮,由水試所首長正式命名為「水試3號」及「水試6號」。
為增加海洋漁業資源,台電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3日上午在澎湖龍門漁港附近海域舉辦魚苗放流活動,現場搭架魚梯邀請學生一同參與,體驗「送魚兒回家」,此次總共放流包括黃錫鯛、象牙鳳螺、水晶鳳凰螺、草蝦、馬糞海膽、虎斑烏賊和斑節蝦等共計80萬尾種苗。
澎湖海巡隊12日查獲越南籍漁船越界到澎湖海域捕撈小管,海巡幹員將漁船連同船上11名船員於13日帶回馬公隊部碼頭留置調查。由於過往幾起案例都是發生在高屏外海,澎湖首度查扣越南籍漁船案也引起漁業署重視,第一時間便派員抵澎湖瞭解,預料將依過去慣例裁罰百萬元罰金後放行。
大陸央廣網「中國之聲」2日報導,大陸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海域,自5月1日12時起,全面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持續時間為三個半月到四個半月不等。大陸全國近12萬艘海洋捕撈漁船和捕撈輔助船回港休漁。各地做好執法監管工作,保護海洋漁業資源。
為持續增裕海洋資源及推廣民眾對海洋的重視,新北市政府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共組花枝繁殖復育團隊,在新北市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培育花枝寶寶後放流回歸海洋。近期花枝進入繁殖季節,新北市漁業處歡迎大家到復育園區看花枝寶寶,認識海洋復育工作。
大陸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大陸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首次突破10兆元(人民幣,下同);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7%、8.7%;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
台灣近10年漁業產量由2014年140萬噸降至2023年89萬噸,魚價「漲」聲不斷,水產試驗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致銜表示,除漁獲量銳減影響外,可能與後疫時代的全球通膨有關,可透過推廣「地產地銷」觀念,鼓勵消費者多選擇本土捕撈與養殖魚種。
為進一步關切台胞台企訴求,福建省日前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第四批政策措施17條,包括便利台胞線上換領和補領台灣居民居住證、試點台灣業者設立節目製作公司、支持台胞到寧德鋰電行業就業發展等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