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深化經貿的搜尋結果,共159筆
副總統蕭美琴9日清晨自比利時返抵國門,她在機場發表談話表示,期待國際對台灣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支持,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但我們始終沒有退縮,因為相信台灣人民與世界公民一樣,都該有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同時,前總統蔡英文9日已抵達柏林,10日預定出席「柏林自由會議」,向國際表達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應邀赴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並發表專題演說,成為首位進入歐洲議會殿堂發言的台灣副總統。針對有網友稱「法國BBC報導,台灣捐了80億歐元(約2800億新台幣)」的訊息,總統府也駁斥此事,並表示已通知警政單位依法調查處理。
副總統蕭美琴結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行程,9日上午搭乘中華航空CI62班機返抵國門,並在桃園機場發表談話。蕭美琴表示,此行代表賴清德總統出席,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的民主故事與國際責任,強調「台灣是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習近平指出,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陸俄關係,是雙方的戰略抉擇;雙方要保持密切協調,把陸俄合作的蛋糕做好,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
外交部長林佳龍3日於社群平台發文指出,日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長史坦(Josh Stein)率領經貿訪問團來台,除了與總統賴清德對談,也來到外交部與他會晤。他表示,台灣在美國「AI行動計畫」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且與北卡州形成高度互補,期許雙方能更進一步鏈結資金、技術與人才,協助台灣產業布局美國市場,讓台美兩國互利互惠,共創繁榮。
總統賴清德昨(31)日下午接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長史坦(Josh Stein)訪問團」,期盼未來雙方強強聯手,持續在經貿關係、生技醫療、電動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達成互利雙贏的成果。
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當地時間2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出席第九屆未來投資倡議大會並發表演講。韓正拋出4點倡議並表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受益者,願與各國一道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更具韌性;願與國際社會一道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8日在北京與哈薩克新任外長科舍爾巴耶夫會談。王毅表示,中方願與哈方保持高層交往,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繼續堅定相互支持。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總統賴清德27日晚間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晚宴,感謝其長期關切海台和平對區域及全球和平繁榮的重要性。他並表示,台灣、美國及以色列雖然地理位置相距遙遠,但都站在面對威權主義的第一線,保衛最基本的文明與價值。台灣也將提高國防投資,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期盼發揮半導體重鎮優勢,結合美國、以色列研發資源,深化經貿合作,為區域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7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李強表示,盼打造更加成熟穩定、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積極探討推進中澳兩國自貿協定的審議和升級,進一步推動經貿合作走深走實,挖掘綠色經濟、高新技術、數位產業等領域合作潛力。
歐盟創新週由10月21日登場至23日,歐盟執委會率領官方與來自歐盟的產業聚落及企業訪團來臺。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雙方將持續透過「臺歐盟貿易暨投資對話(TID)」及「臺歐盟產業對話(IPD)」等對話平台,深化經貿合作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會見冰島總統湯瑪斯杜提爾(Halla Tomasdottir)時提出中冰雙方要深化經貿、地熱、醫療健康等領域務實合作,共同推進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此外,9月23日自寧波舟山港啟航,航行北極航道的伊斯坦堡橋號貨櫃輪,當地時間13日晚間抵達英國費利克斯托港,航期20天,陸媒稱,象徵「中歐北極快航航線」啟航,體現「冰上絲綢之路」。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會見赴中出席全球婦女峰會的冰島總統湯瑪斯杜提爾(Halla Tomasdottir)。習近平表示,中冰雙方要深化經貿、地熱、醫療健康等領域務實合作,共同推進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
經濟部部長龔明鑫9月1日上任,已過了一個月餘,經濟部表示,除了國內重要產業公協會展開傾聽之旅外,龔明鑫亦密集與重要友盟國家駐台代表及外國訪賓進行深度交流,包括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ullner),以及丹麥、立陶苑、捷克官員及日本、美國相關協會等。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4日由高市早苗勝出,可能成為首位女首相。高市9月19日在國會大廈召開宣布參選的記者會,她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因此對於高市早苗的當選,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表示,高市對台日關係絕對是正面的訊號。不過日本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等問題,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認為,高市若成為首相,她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率各公協會組成農產品貿易訪問團赴美參訪,外傳將以4年購買超過100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小麥和牛肉,交換美國降低關稅,農業部一再自清,仍難以化解疑慮。部分立委進而要求農業部須公布採購意向書,農業部回應,需要尊重農訪團公協會與業者的意願。
農業部長陳駿季17日與美方業者簽署意向書,承諾4年內採購逾3010億元美國農產品,較過去增加25%,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形容這是「美國農民與牧場主的重要勝利」。
農業部近日出訪美國並允諾「未來4年將採購百億農產」,隨即引發各界熱議擔憂衝擊本土農業市場,對此農業部今(21)日回應,赴美農訪團係由外交部籌組,每2年辦理1次,自1998年起迄今已經是第15屆,為行之有年的活動。且農訪團是由國內相關公協會與業者組成,相關採購金額規模,也都是國內業者視未來4年的實際需求所提出,據以與美國業者簽署採購意向書,政府並未出資採購。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日前赴南韓進行國會外交,拜會台韓議員親善協會會長李喆圭議員、共同民主黨廉泰英議員與國民力量黨的姜升圭議員,並首度向韓國國會議員提出比照台日模式,建立「台韓2+2」會談機制,並就台韓文化觀光、民間交流、經濟及區域情勢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率跨黨派立委完成9天歐洲國會外交行程,走訪愛爾蘭、英國、荷蘭與捷克。楊瓊瓔指出,各國高度重視台灣,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從推動避免雙重課稅、簽署ETP協議,到啟動半導體供應鏈韌性中心,交流成果豐碩;江啟臣則感謝旅歐台商,稱他們是「台灣之光」,並與捷克智庫座談民主價值、區域安全等議題,盼深化雙邊合作,共同守護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