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物流成本的搜尋結果,共167筆
電商平台PChome即將迎接統一集團入股以來,首場年度雙十一促銷大檔期,他們今年強打的,正是與該集團旗下7-Eleven合作推出的新物流服務:「超速配」。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7日表示,京東物流經過十年的技術積累,如今許多無人物流設備已具備可以大規模部署的條件。他透露,明年4月,京東將建立全球第一個全無人的貨物配送站。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7日開幕,京東集團主席劉強東繼2017年後,事隔8年再出席該大會。他表示,京東的無人倉儲與智能配送已趨成熟,在北京的分撿中心,90%已由機械人完成,明年4月京東將建立全球第一個全無人配送站。
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天(7日)上午在浙江烏鎮開幕,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以「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為題發表演講,暢談AI與機器人時代的來臨將如何深刻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他預言,在不遠的未來,人類或許每週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時,而物流與生活服務將全面邁入無人化時代;機器人還可通過授權自動打開民眾家裡大門的密碼鎖,把包裹安全放進民眾家中。
台北家扶滿60年了!台北家扶邀請自立青年辦理60周年特展,讓各界知道台北家扶的故事,其中也展出經典報導如安室奈美惠在台北辦理演唱會時曾捐出500萬日幣、韓國藝人李英愛也曾捐出2萬5000元美金,更有前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共同出席台北家扶活動的經典照,今天邀請藝人聶雲擔任愛心大使呼籲大家捐款協助弱勢家庭。
工業技術研究院最新產業分析指出,台灣石化產業正面臨全球產能過剩、復甦緩慢及國際貿易風險交錯的嚴峻挑戰,預估2025年整體產值僅約1.3兆元,較2024年衰退達12.8%。工研院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台幣升值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導致國內製造端趨於謹慎保守。工研院建議,台灣石化業應加速朝向高值化、低碳化與循環化發展,以強化長期競爭力。
捷迅(2643)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21.61億元,季增5.83%,年增53.51%,再創單季新高;稅後淨利0.98億元,年增116.64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每股盈餘2.79元;累計前三季營收61.39億元,年增70.71%,稅後淨利1.64億元,年增13.45%,每股盈餘4.7元。
中新社28日報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旗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28日發布消息,「遠東—南美西」航線27日晚由海南洋浦港首航秘魯錢凱港。
京東旗下京東物流24日宣布,未來5年要採購300萬台機器人、100萬台無人車及10萬架無人機,全面投入物流供應鏈全鏈場景,進一步鞏固其在智慧物流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今年前三季,大陸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30.3億噸,同比增長3.4%。物流產品持續優化升級,助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系統電(5309)近期股價攀高峰,13日公告自結損益,9月營收3.11億元,年成長34.16%,稅後純益約22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01元,相比去年同期轉虧為盈。系統電看好第四季IPC、能源產品等傳統備貨潮展開,營收有望維持高檔水準。
據大陸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37天。
系統電(5309)9月合併營收3.11億元,年增34.16%、月增21.24%,創下單月同期新高,也刷新今年單月新高。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25.21億元,年增7.47%,同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主要受惠IPC(工業電腦)、無人機、能源產品帶動,促使營運動能持續走揚。
據《智谷趨勢Trend》報導,中國正在躍入一個「新運河時代」。今年4月,浙江《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作為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浙贛運河途經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饒、鷹潭、南昌等城市,規劃全長約760公里,堪稱打通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近年菲律賓整體產業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型,力求擺脫海外勞務匯款及低附加價值產業的依賴,積極朝向製造業與服務業並重發展的新格局邁進。
2025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簡稱「黔台會」)9月17日在貴陽舉行。今年以「十載同行譜新篇,攜手融合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400餘位台灣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地合作新契機。
據觀察者網報導,陸資企業海傑航運有限公司將在9月20日開通「中歐北極快航」,這條航線取道北極東北航線,將中國青島、上海、寧波等港口與英國費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德國漢堡以及波蘭格但斯克連接,使得寧波舟山港至費利克斯托的航程縮短至僅18天。
今年普發全民現金一萬元,是因為稅收超徵所驅動,但過去類似政策對經濟成長的實際貢獻仍非絕對,關稅對產業的衝擊又箭在弦上,值得密切關注。
據觀察者網報導,從8月下旬開始,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決定以「打擊拉美販毒集團」為由,在委內瑞拉附近加勒比海域部署軍事力量後,美國與拉丁美洲之間的緊張局勢再次升溫。當地時間9月7日,《日經亞洲》評論員秋田浩之撰寫評論文章認為,僅憑毒品問題並不能解釋當前的局勢升級,川普的動機或許是美國的某種「本能反應」。數代人以來,美國一直將拉美地區視為其「後院」,一個不容許任何潛在威脅出現的地方。為了保護美國利益,歷屆政府都曾多次干預該地區。
「一條航線,能改變貿易流向,也能悄然影響地緣政治格局。」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9月3日發文稱,中資企業海傑航運有限公司將於20日開通連接亞洲和北歐的首條常規貨櫃航線「中歐北極快航」,以史上最快的18天航運時間,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在世界之巔展現中國貿易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