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特別委員會的搜尋結果,共307筆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政府、執政黨民主黨以及總統府辦公室9日召開高級黨政會議,會議期間提及是否要將股息收入最高稅率擬從35%降至25%,以鼓勵韓國企業積極派息,帶動股市暢旺。
《韓國時報》報導指出,韓國正在向超高齡社會轉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民主黨)正在計畫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掀起相關辯論。批評人士稱,延長老年勞工的職業生涯,可能會擠壓韓國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並給已經面臨高昂人力成本的公司帶來額外負擔。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德國《時代周報》報導,德國希望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為此,來自經濟界、工會和科研領域的專家將共同參與。新委員會將重點研究價值鏈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以及德國在能源和原材料進口方面的依賴情況。
美國總統川普周日表示,輝達先進的AI晶片Blackwell不會給「別人」。
美陸達成1年休戰協議後,雙方貿易角力並未止歇。美媒指出,在稀土與農業外,北京手中仍握有一項「尚未使用的武器」,也就是全球藥品供應鏈,因為大陸製藥實力現已匹敵歐美。專家警告,若陸美再陷對立,北京可藉切斷藥品與原料出口施壓,而美國已「完全喪失獨立生產抗生素的能力」,對陸依賴已構成潛在風險。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當地時間29日表示,已告知川普政府,美國不能向中國出售最新的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五宣布,將對中國所有商品加徵100%關稅,以回應北京本週宣布的稀土礦出口限制,使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局勢急速升溫。
根據CNBC 10日報導,新加坡政府正在調查輝達亞洲地區合作夥伴Megaspeed,是否疑似成為中國白手套,協助中國企業繞過美國出口管制,將輝達晶片供貨給陸企。
美國國會一份跨黨派報告揭露,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存在重大漏洞,使中國企業在2023年仍成功購買近400億美元的高端晶片製造設備,報告特別點名三家中國企業被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報告警告,若不補漏洞,中國將迅速縮小與西方在先進晶片製造領域的差距,對全球技術競爭與民主價值構成長遠挑戰。
美國近年聯合盟友圍堵中國,但仍有漏洞。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公布最新調查報告,點名三家中國晶片商,疑似利用日本與荷蘭的規定與美國不一致,暗助受美國制裁的華為公司,獲得高階晶片製造設備。報告呼籲華府應與盟國加強合作,進一步擴大對中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
周三(10月8日)歐股盤初小漲,銀行股與能源股上漲帶來提振,但BMW下修財測和美國要求收緊出口管制引爆汽車股與科技股賣壓,使大盤漲幅受抑。
美國眾議院委員會在調查發現,中國晶片製造商去年竟還能採購高達380億美元的先進設備,國會議員因此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對銷往中國的晶片製造設備擴大管制,包括將那些可以實現「中國製」設備的零組件納入出口限制。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美國國會一份跨黨派調查報告指出,儘管美國及其盟國試圖限制中國發展先進運算晶片能力,但由於各國管制標準不一致,中國企業在2023年仍成功購買近400億美元的尖端晶片製造設備。報告還特別點名三家被認為與華為關係密切、值得警惕的中國晶片製造商。
美國眾議院昨(7)日公布報告指出,美國與盟友抑制中國大陸製造先進晶片的努力出現漏洞,原因在於各國的法律規範有落差,讓中國企業去(2024)年仍能合法採購將近40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設備,5大西方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也因此賺飽荷包。
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但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逐漸傳出懷疑聲浪。《外交政策》指出,台灣失去在美國政府內的對中鷹派盟友,即便曾被視為台灣堅定盟友的國務卿盧比歐立場也不若以往鮮明。為此,台灣或可藉由在國會的盟友向白宮施壓,以期美國持續武裝台灣,然若長遠來看,台灣不再信任美國,台灣可能會重啟核武計畫。
美國總統川普25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社群平台抖音海外版(TikTok)的美國業務,轉移給全由美國投資人組成的團隊。不過,3名知情人士透露,美版TikTok未來可能分拆成兩家公司,字節跳動仍保留對TikTok美國業務大部分經營權與約半數利潤分配;僅將數據、內容與演算法的管理權,交由新成立合資公司。
儘管中美兩國元首近日通話和緩了雙邊關係,但美國國會劍指中國科技業仍動作不斷。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以降低依賴「敵對來源」技術為由,禁止五角大廈向中俄官方支持的企業採購OLED顯示器,並致函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要求對中國電子製造大廠安克創新(Anker)展開非法規避美國關稅調查,試圖在科技業供應鏈上「去中國化」。
儘管中國大陸8月深加工稀土產品出口量創2012年以來單月新高,但歐洲企業卻因中國的供應短缺而被迫停產。
美國國會議員呼籲川普政府限制或暫停中國航空公司在美降落權,除非北京恢復對稀土和磁鐵的全面供應。
日本芝浦電子表態支持國巨*公開收購提案,建議股東參與此次投標,有了芝浦加持,國巨力拚第四季完成收購,為2016年鴻海跨國收購夏普電子之後,台灣最具指標性的收購日企案,也替國巨日後進軍日本的收購行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