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特色醫療的搜尋結果,共55

  • 童敏哲敢衝第一「不轉型就等死」

    童敏哲敢衝第一「不轉型就等死」

    在童綜合醫院的紀錄片中,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記錄著1971年創立初期偏鄉小診所的模樣。走過半世紀,這家位於台中海線的區域醫院,已經在台灣微創手術、國際醫療、智慧醫療占有顯著的地位。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今年6月,總院長童敏哲再接下「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董事長一職,正式完成第2代接班。

  • 桃園 市立醫院擴張 3年建3院區

    桃園 市立醫院擴張 3年建3院區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施政報告宣布桃園市立醫院除八德霄裡總院,未來將設大溪埔頂、觀音草漯、復興3院區,不分黨派議員要求有明確定位,市府強調3院區都設門診中心,約600坪規模,因不用土地變更,期程會較總院快,預估3年內可以完工營運。

  • 桃園市立醫院「一總三院區」 3年內門診中心搶先完工

    桃園市立醫院「一總三院區」 3年內門診中心搶先完工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施政報告宣布桃園市立醫院除八德霄裡總院,未來將設大溪埔頂、觀音草漯、復興3院區,不分黨派議員要求有明確定位,市府強調3院區都設門診中心,約600坪規模,因不用土地變更,期程會較總院快,預估3年內可以完工營運。

  • 以醫帶產、鏈結南向 台菲攜手智慧醫療

    以醫帶產、鏈結南向 台菲攜手智慧醫療

     台灣的醫療實力在國際有目共睹,衛福部也持續在推行「醫療產業南向」,由外貿協會協辦,臺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主辦的「台菲智慧醫療與AI科技應用研討會」18日在馬尼拉舉行。北醫大校長吳麥斯表示,台灣有最強的ICT及醫療產業,希望藉此建立一個平台,達到雙向交流與長期合作,並「以醫帶產、鏈結南向」,對外展現台灣醫療科技創新產品,為台灣醫療產業開拓更多可能性。

  • 與菲深化合作 臺灣形象展開鑼 聚焦五主軸

    與菲深化合作 臺灣形象展開鑼 聚焦五主軸

     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17日在馬尼拉舉行開幕。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臺灣形象展以合作為核心價值,建構跨國合作平台,推動臺菲產業鏈結,不僅回應菲律賓產業升級及永續發展需求,也強化臺灣與菲律賓及東協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機會,展現臺灣多元產業的創新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 《貿易》菲律賓台灣形象展3度登場 拚創5270萬美元潛在商機

    2025菲律賓台灣形象展疫後回歸,也是第三度於菲律賓舉辦台灣形象展,於9月17日起至19日假馬尼拉SMX展覽中心登場,參展規模邀集超過145家台灣企業,瞄準5大主軸,為綠色永續、農漁科技、智慧科技、大健康產業、智慧生活,今年本展特別凸顯台菲產業互補的優勢,隨著菲律賓內需市場持續成長與基礎建設加速推進,台灣企業以創新技術、優質服務正逐步深耕菲律賓市場。貿協預期展覽將吸引超過一萬名買主與觀眾造訪,並創造超過5270萬美元潛在商機。

  • 長庚推17項高齡創新照護 抽一管血即可打造個人化治療

    長庚推17項高齡創新照護 抽一管血即可打造個人化治療

    第2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長庚醫院動員全體系醫院,於1樓A224攤位以「健康守護」、「創新醫療」、「智慧科技」三大主軸、共17項主題提供高齡創新照護特色。

  • 外泌體、AI藥物設計 雙引擎發動 訊聯營運靚

     AI正重塑全球生技產業格局,訊聯集團宣告擬定「外泌體」與「AI藥物設計」兩大引擎,驅動營收與創新同步加速。訊聯基因數位以AI藥物設計平台,協助精準選藥、模擬蛋白結構與病理機轉,成為新藥開發、藥物再利用的重要助力;訊聯細胞智藥結合AI的外泌體全球研發代工,翻轉中醫藥領域,帶動既有產業革新及創造新市場。

  • 大溪衛生所 擬增聯合門診中心

    大溪衛生所 擬增聯合門診中心

     桃園市議員陳治文為大溪醫療資源不足發聲,直指唯一衛生所建築老舊,位於老城區,交通動線不佳,服務功能受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副市長王明鉅坦言觀音跟大溪醫療資源相對缺乏,但規畫醫院曠日廢時,將先以聯合門診中心服務地方,盼能滿足8成醫療需求。

  • 桃園大溪醫療資源不足 擬於衛生所增聯合門診中心

    桃園大溪醫療資源不足 擬於衛生所增聯合門診中心

    桃園市議員陳治文為大溪醫療資源不足發聲,直指唯一衛生所建築老舊,位於老城區,交通動線壅擠,服務功能受限,難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副市長王明鉅坦言觀音跟大溪醫療資源相對缺乏,但規畫醫院曠日廢時,將先以聯合門診中心服務地方,希冀能滿足8成醫療需求。

  • 高雄長庚接手大同醫院 陳情暴增

    高雄長庚接手大同醫院 陳情暴增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今年起由長庚醫療體系接手,議員指陳情案件從去年4件激增至25件,現況問題包括夜間與假日門診不足、醫護人力短缺,健保申報量大幅下滑。院方強調,角色定位不同,營收每月成長逾2成。市長陳其邁也表示,聚焦急重症品質提升;衛生局推估履約10年公益權利金可破10億元。

  • 土銀主辦員榮聯貸案

    土銀主辦員榮聯貸案

     為強化地區醫療量能,土地銀行3月攜手員榮醫療社團法人簽署15年期總金額新臺幣62.8億元聯貸案授信合約,資金用途為興建南彰化最大醫院「員榮總醫院」,預計116年完工,全面提升中部地區醫療服務與品質。

  • 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DHI冠全球 創台灣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DHI冠全球 創台灣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智慧醫療在後疫情時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提供病人更即時、有效的醫療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致力於智慧醫療的創新和發展,榮獲美國《Newsweek》「2024 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World’s Best Hospitals」之雙項殊榮,取得「EMRAM Stage 7」再認證、「INFRAM Stage 7」與「AMAM Stage 6」之認證;同時榮獲美國HIMSS「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冠軍,不僅為台灣智慧醫療帶來新的里程碑,更為全球醫療科技進一步奉獻一份力量。

  • 衛福部苗栗醫院心臟血管中心 獲SNQ國家品質認證

    衛福部苗栗醫院心臟血管中心 獲SNQ國家品質認證

    衛福部苗栗醫院心臟血管中心近期以「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區域之全時全方位心導管網布建—整合、創新、突破」為主題,參加第27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並榮獲「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醫療組」國家級品質認證,獲得專業評審團高度肯定。

  • 中大新竹附醫 結合中西醫精準治療

    中大新竹附醫 結合中西醫精準治療

    中醫大新竹附醫陸續成立癌症中心、細胞治療中心、腦中風中心、心血管中心、血友病中心、婦幼中心、健檢中心、醫學減重中心、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智慧診斷暨卓越內視鏡手術治療中心、AI微創脊椎中心、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等,提供特色醫療服務、推動尖端細胞治療,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與照護。

  • 台灣醫療展 蕭美琴關注AI應用

    台灣醫療展 蕭美琴關注AI應用

     台灣醫療科技展7日邁入第3天,副總統蕭美琴到訪新光醫院展區,了解住宿型健檢、新型AI PET Biograph Vision等特色醫療。新光醫院也帶來好消息,預計在明年引入單孔達文西手術,不僅傷口更小,還有AI加持,年輕醫師動手術時,AI可提醒前輩怎麼做,如同「傅培梅教做菜」,提高手術品質。

  • 醫療科技展 長庚四展區重磅登場

    醫療科技展 長庚四展區重磅登場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於5日盛大開幕,為讓民眾充份了解台灣醫療科技進步的現況,長庚醫院今年再度全體系動員,包括林口、基隆、桃園、雲林、嘉義、高雄、土城、鳳山、台中仁愛等院區,並結合長庚醫學科技公司,透過「特色醫療」、「智慧醫療」、「創新研發」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48項主題特色,共同展現長庚醫院全方位醫療創新的亮眼成果。

  • AI助拳新藥研發、智慧醫療…醫療體系 創新有醫手

     台灣醫療科技展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中部兩大知名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在現場大秀新醫療技術,並展示新科技與新應用。

  •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今開幕 長庚專區展醫療成果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今開幕 長庚專區展醫療成果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今(5日)於南港展覽館開幕,參展的長庚醫院展區透過特色醫療、智慧醫療、創新研發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共48項主題特色,涵蓋林口、基隆、桃園、雲林、嘉義、高雄、土城、鳳山、台中仁愛等院區,並結合長庚醫學科技公司,展現長庚醫院全方位醫療創新的成果。

  • 國軍參加臺灣醫療科技展 AI、無人機救援成焦點

    國軍參加臺灣醫療科技展 AI、無人機救援成焦點

     國防部今(3)日舉行例行記者會,說明國軍醫療體系將於「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中,展出包含「戰術暨災難無人機救援」、「敵火危急下重症傷者救治」及「智慧眼鏡AI化療藥物調製技術」等40個主題醫療技術,展現國軍醫療創新研發的成果。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