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獨生子女政策的搜尋結果,共08筆
近期中共官方公佈2024年結婚數僅611萬,較前一年下降20.5%。而結婚數與次年的出生數正相關,意味著官方的出生數將從2024年的954萬暴跌到2025年的730萬-780萬,下降幅度則高達20.8%,生育率將只有0.9。人口專家易富賢指出,中國大陸結婚率已經低於台灣,生育率更遠低於日本,如果不進行大幅改革,中國的生育率可能會跌破0.7。
在少子化、老齡化的中國大陸,銀髮經濟當道,已超越育兒市場。據觀察者網引述《紐約時報》報導,10多年來,李冬梅(音)頂住了中國出生率下降的現實,開辦著一系列幼稚園和少兒學校。到了2020年,她終於要面對現實了。
中國日前宣布,正式停止幾乎所有的跨國收養。《華爾街日報》分析,這一舉動也折射了大陸國內人口問題的變化。自20世紀90年代,數以萬計出生於中國大陸的兒童被來自美國等國的家庭收養。多年來,來自中國的跨國領養兒童數量持續下降,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許多國家都收緊了對跨國收養的限制,部分原因是擔心領養兒童是被從父母身邊偷走的。
聯合國11日公布的一項預測,顯示中國的高齡化速度快速。《華爾街日報》分析,獨生子女政策強化了中國勞動力隊伍,但也讓中國加快了所謂的人口機會窗口期,實際上透支了未來。影響所及,預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進入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列,大陸人口學者呼籲,中國高齡化前所未見,年輕人應該盡早預作準備。
聯合國11日公布的一項預測顯示出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有多快。《華爾街日報》分析,獨生子女政策強化了中國的勞動力隊伍,但也讓中國加快了所謂的人口窗口期,實際上透支了未來。40多年前,中國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加快了家庭規模小型化的進程,而這個過程本該循序漸進。
美國人口問題學者、威斯康星大學麥迪森分校高級研究員易富賢為美國之音撰寫特約評論文章〈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是獨生子女政策〉。他強調,中國的產能過剩,起因於內需不足;而內需不足,皆因居民可支配收入太低;至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太低,則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
中國出現生育低谷的速度比許多人預期的要快,這引發了對人口結構崩潰的擔憂。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由於40多年前的誤判,如今應對這種生育低谷的形勢可能變得更加複雜。
隨著新生兒數量不斷快速下跌,中國正朝著少子化飛奔。而解決情況的責任被推到了女性頭上。據《華爾街日報》3日報導,面對中國政府讓她們多生孩子的要求,中國女性受夠了,她們發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