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玉米製的搜尋結果,共13

  • 地獄廚神暌違7年回歸!《澳洲頂級廚師》第17季歷屆選手榮耀再戰

    地獄廚神暌違7年回歸!《澳洲頂級廚師》第17季歷屆選手榮耀再戰

    實境競賽節目《澳洲頂級廚師》第17季(MasterChef Australia: Back To Win)以「Back To Win」為主題,邀請自第1至第16季的明星選手回歸廚藝戰場,展開一場榮耀與實力兼具的頂尖對決,爭奪25萬澳幣(約新台幣477萬元)獎金。此外,本季最大亮點之一是「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暌違7年重返《澳洲頂級廚師》舞台,他於開場週擔任客座評審,以一貫高標準為新賽季揭開序幕。

  •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5/1啟程 逾31萬香燈腳創新高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5/1啟程 逾31萬香燈腳創新高

    全台矚目的宗教盛事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將於5月1日深夜從苗栗通霄啟程,展開為期10天9夜的進香行程。2025年報名人數突破31萬人,創歷年新高,通霄鎮公所結合宗教、藝文與永續行動,規畫系列活動迎接香燈腳展現信仰與地方文化融合魅力。

  • 東方快車引領東西交流 融合台日法料理的饗宴

    東方快車引領東西交流 融合台日法料理的饗宴

    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在舊時代被看作是歐洲與亞洲連結的象徵之一,時至今日,歐亞的文化的交流,包括兩地的飲食都未曾間斷,崇尚法國文化的日本,也不斷將法國料理發揚光大,甚至結合日本料理,展現多層次的風味。大倉久和大飯店攜手東京知名法式餐廳A ta gueule,推出東方快車風華饗宴,除原本的日、法風格,再加上台灣的料理技法,將三地的飲食特色加以融會交流。曾於威尼斯東方快車、亞洲東方快車擔任主廚,現任A ta gueule主廚的曽村讓司,受邀與旅台的大倉久和西餐行政主廚山本克哉,就台日法廚藝相互切磋,使用台灣豐富的在地食材,例如台灣本土牛、本土現撈魚種、水果,結合茴香子、地中海香草及香茅、九層塔等東西方香料調味,向三地的飲食文化致敬。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餐會,特地與日本知名高湯專門店「雅結寿」合作,雅結寿致力將日本傳統高湯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方式,將日本高湯文化發揚光大,本次的餐點以雅結寿高湯增添食材的深度與層次,呈現東西飲食文化的交融。3月16日前東方快車風華饗宴將於大倉久和大飯店以預約制推出,每日午、晚餐共限量30席,每套餐點售價3600元。

  • 大膽挑戰嗜辣族味蕾 「蝦乖乖辣味」創新登場

    大膽挑戰嗜辣族味蕾 「蝦乖乖辣味」創新登場

    身為台灣經典零食的代表,乖乖除了以「品牌霸主」地位聞名外,「電子產品必放綠色乖乖」的都市傳說深入人心,近年更積極推出各種聯名合作,還大膽挑戰味蕾,一直帶來創新口味,曾風靡市場的「蝦乖乖」再度升級—「蝦乖乖辣味」正式登場,滿足嗜辣族的味蕾,也讓民眾的零食清單再次更新,絕對非試不可。

  • 萊卡 展示永續創新成果

    萊卡 展示永續創新成果

     全球領先企業萊卡公司,專為服裝和個人護理行業開發創新纖維及技術解決方案。15至17日參加2024 TITAS展,以「加速去碳化之旅」為主題,展示其永續發展產品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 花藝美學環境友善兼顧 永續花藝海綿問世

    花藝美學環境友善兼顧 永續花藝海綿問世

    花藝在日常生活中,是增添浪漫與愜意氛圍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然而隨著永續議題被廣泛討論,永續花藝也成為被關注的一環。因此,越來越多人倡導在花藝上使用乾燥花,或採無海綿插花等方式呈現,對此美國Phoam Labs就研發出永續環保的花藝海綿,為花藝創造了全新的可能。

  • 聞米色變 避免食材汙名化 學者籲正名

    聞米色變 避免食材汙名化 學者籲正名

     「米酵菌酸」名稱使民眾聞「米」色變,不敢吃粿條,連米製品也受到波及,廠商喊生意大受影響。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預計本周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將「米酵菌酸」改以音譯或其他名稱,避免對常用食材造成汙名化。有學者則建議衛福部、農業部,正名為「椰酵菌酸」。

  • 米酵菌酸極少與米製品相關! 清大副教授籲正名「椰酵菌酸」

    米酵菌酸極少與米製品相關! 清大副教授籲正名「椰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由於截至目前仍無法排除惹禍的「米酵菌酸」是否真與「米」製品的粿條有關,加上「米酵菌酸」是米帶頭的名稱,讓民眾聞「米」色變,對此,馬國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黃貞祥特別在臉書呼籲應改「米」為「椰」,將「米酵菌酸」正名為「椰酵菌酸」!

  •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食安新啟示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食安新啟示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已確定致病原是米酵菌酸,且所有中毒者都曾食用粿仔條或河粉。米酵菌乃大陸翻譯名稱,原文是印尼語椰子油壓餅之意,早在100多年前,印尼人食用椰餅製成的日常食物天貝,導致中毒事件,因而發現致病原為發酵過程裡產生的米酵菌酸。後來印尼禁止製作這類椰餅天貝,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銷聲匿跡,直到近2、30年大陸陸續出現食用遭汙染的米製品與木耳而死亡的事件,才又被重新認識。

  • 寶林茶室中毒案愈演愈烈 醫示警:若是此毒未來台灣恐盛行

    寶林茶室中毒案愈演愈烈 醫示警:若是此毒未來台灣恐盛行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愈演愈烈,衛福部昨召開專家會議,認為米酵菌酸導致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較高 ,北市聯合中興醫院內科醫師姜冠宇指,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可能產生唐菖蒲伯克氏菌,再洐生出「米酵菌酸」毒素,台灣是濕度高的地方,要發酵不難,若禍首真是「米酵菌酸」,代表這病原體,在台灣民間有可能未來會盛行,以後我們對食品保存就要嚴格些了。

  • 「米酵菌酸」無解毒劑 醫:中毒恐抑制呼吸快速死亡

    「米酵菌酸」無解毒劑 醫:中毒恐抑制呼吸快速死亡

    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已接獲9起案例,其中1人死亡、2命危,有醫師研判元兇恐是「米酵菌酸」。對此,毒物科醫師表示,「米酵菌酸」非常毒、且沒有解毒劑,中毒者會因呼吸被抑制,恐快速死亡。

  • 1mg就致命!寶林茶室食安疑雲醫揭可能元凶 3年前一家12口9死

    1mg就致命!寶林茶室食安疑雲醫揭可能元凶 3年前一家12口9死

    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疑似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接獲9起案例,其中1人死亡、2人命危。對此醫師表示,致命元凶恐是「米酵菌酸」,只要1mg就能致人於死。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