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態復育的搜尋結果,共188筆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7日於石門水庫依山閣舉辦「台灣降壩經驗與未來展望研討會」,聚焦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防砂壩降壩,北水分署經完整調查規畫、模擬與監測程序後,採取「師法自然、減法工程」的新理念,更在民國113年完成第一階段切口降壩。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副署長郭耀程表示,降壩除了將粒料逐步排除,未來可達到替換攔沙壩功能,幫助河川完整、生態復育。
邁入第十個年頭的生態博覽會25日於大安森林公園登場,儘管風大雨大仍擋不住大安森林公園之友熱情;今年以「探見大安.微森秘境」啟動綠色行動力,並由台北市長蔣萬安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董事長林敏雄為「蜂旅館」揭牌,透過為蜜蜂打造新棲地的行動,喚起人們關注生態平衡與環境共生的價值。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6日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簽署「海洋保育與災防預警合作備忘錄」,以韌性海洋為核心,共同建立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風險預警機制,運用遙測、大數據與數值模擬技術,強化海洋環境變化監測,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態衝擊,打造健康韌性海洋。
近日台南烏山頭水庫因架設浮動光電板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再度踢爆,高雄鳳山水庫也布滿光電板,並質疑相關設置竟無需環評。對此,高市府經發局澄清,該區域設立太陽能光電設備,是在2019年5月由前市長韓國瑜發函同意籌設許可。
桃園市各社區在環保局的積極輔導下,逐步成為推動永續轉型的重要力量。以蘆竹區錦興里為例,10年來在里民與水環境巡守隊的攜手努力下,成功將南崁溪人工濕地從泥濘荒地,轉變為兼具防洪、生態與休憩功能的綠色秘境,更榮獲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最高榮譽,展現地方社區在低碳永續發展上的成效。
屏東縣萬巒鄉公所27日舉辦五溝水生態復育活動,由萬巒鄉長林國順與五溝守護工作站長劉晉坤帶領志工及社區民眾,在五溝水劉氏宗祠前的繞園溝清除外來種巴拉草,並種下原生石龍尾草與水蕨,再放流原生種條紋小鲃,接著騎乘單車在台全最完整客家文化聚落五溝社區舉行文化導覽低碳之旅。
屏東萬巒鄉公所今(27)日舉辦五溝水生態復育活動,由萬巒鄉長林國順與五溝守護工作站長劉晉坤帶領志工及社區民眾,在劉氏宗祠前的繞園溝清除外來種巴拉草,並種下原生石龍尾草與水蕨,再放流原生種條紋小䰾,接著騎乘單車,在全台最完整客家文化聚落五溝社區進行文化導覽之旅。
中秋將至,正值毛蟹繁殖期,毛蟹是重要的洄游性物種,每年會從河口地區逆流而上至淡水河系中上游淡水域繁殖。新北市碧潭水域繼今年5、7月觀察到「蟹」潮大爆發後,新北市水利局24日晚間再度發現大量毛蟹溯溪而上,現身於碧潭堰,準備前往上游繁衍。這是今年毛蟹第3度造訪碧潭,證明碧潭堰魚道生態友善設計的成功。
淡水區忠寮與樹興2大農村社區,憑藉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生態資源,蛻變為北海岸重要的觀光亮點。忠寮社區以「智慧綠能村」之姿推動魚菜共生與環境永續;而樹興社區則透過茶籽油產業及農村體驗,結合返鄉青農力量,轉型為兼具產業與觀光的在地典範。
高雄市政府收回澄清湖高爾夫球場,近期將轉型以「高雄果嶺自然公園」向公眾開放,未來整合周邊區域打造總面積達433公頃連續綠地的計畫,就都市治理決策而言,既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在城市生態學範疇與都市永續治理層面也都具備深遠意義。
高雄市政府收回澄清湖高爾夫球場,近期將轉型以「高雄果嶺自然公園」向公眾開放,未來整合周邊區域打造總面積達433公頃連續綠地的計畫,就都市治理決策而言,既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在城市生態學範疇與都市永續治理層面也都具備深遠意義。
2025年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博覽會近日盛大舉行,吸引全台逾百所大專院校單位參展,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以「自然為本韌性社區」為主題的展出,因兼具學術深度與在地實踐廣度,成為展場矚目的焦點,獲得參觀民眾與專家學者代表一致肯定。
2025年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9月11日至13日登場,集結超過百家政府、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展示能源轉型、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等多項成果。信義集團今年以「心意市場」亮相,從展場設計到材料選用,都試圖呈現企業在永續實踐上的多元行動,更用一張「能種出植物」的資訊紙條,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
斥資7.85億元打造的桃園市大仁滯洪池,歷經3年工期,即將於9月底前完工,可提供約13萬立方公尺滯洪容量,防年產值6085億的龜山產業園區及周邊社區積淹水,龜山產業園區11家企業也投入滯洪池環境營造與物資捐助,水務局8日表揚,感謝產業、機關、社會共同協力推動永續環境。
斥資7.85億元打造的大仁滯洪池,歷經3年工期,即將於本月完工,可提供約13萬立方公尺滯洪容量,保護年產值6085億的龜山產業園區及周邊社區積淹水風險,龜山產業園區11家企業投入滯洪池環境營造與物資捐助,水務局8日表揚,感謝產業、機關、社會共同協力推動永續環境。
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對企業營運造成潛在衝擊,也提供了調適與創新的契機。台積電在《113年度永續報告書》中,整合科技發展、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參照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的方法學,識別全球廠區、台灣在地供應商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並以《生物多樣性宣言》為原則,啟動涵蓋棲地、物種、知識培力三大面向的「Eco Plus! 生態共融計畫」,串聯產、官、學、研、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加速推動生態復育與自然教育培力。
明台產險迎來加入日本三井住友海上集團(MSIG)2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2日宣布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珊瑚礁與海草床復育,攜手打造海洋永續藍圖。
桃園市大園區華興池於2024年底完工啟用,因公園圍繞埤塘螢火蟲復育計畫,今年3月時大園區公所展開復育計畫,投放約700隻的黃緣螢幼蟲,並在4至5月間成功復育,全盛期平均1小時可見約100隻螢火蟲。大園區長余誌松表示,首次復育計畫相當成功,後續將針對復育計畫進行檢討,預計明年將啟動淺水區、迎風面改善等工程,另外增建灌木等,盼打造邊看飛機邊賞螢火蟲的亮點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