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態調查的搜尋結果,共162筆
風力發電業者計畫在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溪下游沿岸設置10座陸域風機,疑似未經政府同意卻悄悄動工,引發當地民怨。鄰近的枋山、獅子鄉居民組成自救會,30日搭車北上立法院陳情,呼籲政府正視民意。在野立委直言,若強行推動此案將重創環境,並質疑業者尚未通過申請卻先打地基,實在太囂張,要求中央出面處理。
鄭吉延表示,公部門任職時,常聽前輩們說「人在公門好修行」,正因公職從政策、執行、民眾溝通諸多繁複,除對業務兢兢業業,還積極取得各項證照,如攀樹證照、ISA國際樹藝師、專業無人機操作證等,不斷完成升級通關挑戰。
台東綠島再現外來種!農作物殺手「綠鬣蜥」繼3年前首度現蹤後,近日又被民眾在島上目擊。生態專家呂縉宇指出,目前無法確認是否為同一隻綠鬣蜥,初步研判可能是遭人棄養或遊客攜入,暫未發現族群跡象,持續監測中;另已長期入侵綠島的多線真稜蜥已經確認存在穩定族群。
宜蘭縣在海洋保育工作再傳佳績!今年小燕鷗繁殖成功率高達八成,巢數達791巢,創下近十年新高,因長期投入海洋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育的努力,也讓宜蘭從全台19縣市中脫穎而出,榮獲海洋保育署頒發「113年度海洋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育計畫」考核成效績優獎。
台灣珊瑚正逐漸衰退!環團實際調查發現,被畫設為「海洋保護區」的小琉球及澎湖南方四島竟有多處珊瑚礁被大量藻類覆蓋,甚至死亡,例如澎湖知名潛點「紫色薰衣草森林」就只剩白色骨骼殘骸,其中漁船在小琉球活動程度最高,對當地珊瑚造成不小壓力,而澎湖南方四島部分禁漁區的漁船活動數值偏高,顯示執法不力,示警3地海域缺乏有效漁業管理、執法困難,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珊瑚生態持續衰退,面臨漁業、觀光與生態三輸的巨大挑戰。
雲林縣有兩處地方級重要濕地─成龍濕地與椬梧濕地。日前來自山區的林內鄉民生國小全校師生受邀走讀兩處濕地,進行生態教育體驗,與短暫的「濕地工作假期」,對於難得走進沿海的山區小朋友而言,很驚訝「地上菸蒂跟山區一樣多」,也因看見大海與搭竹筏而興奮尖叫。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死傷,全台堰塞湖危機受關注,南投縣921大地震造成國姓鄉崁斗山順向坡滑動,阻塞九份二山的澀子坑溪、韭菜湖溪形成2個堰塞湖,歷經20多年整治,即使堰塞湖潰堤或溢流的風險解除,成了觀光景點,為了居民安全,仍持續監控。
台灣中油與學術界及外部專業團體攜手合作,在營運場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已漸漸體現成果。23日公司再與玉山商業銀行簽署生物多樣性保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攜手推動環境永續工作。合作項目含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維護、海陸域OECMs(其他有效保育區或保育共生地)認證,響應30X30目標等,目標成為台企的典範。
新北市自94年起推動成立水環境巡守隊,今年迎來20周年重要里程碑,新北環保局特別在板橋435藝文特區內的濕地故事館推出《新北水巡 20有成》主題特展,展期自114年9月20日起至115年2月28日,展覽回顧水域巡守與清理、生態調查、河川走讀,展示公私協力與環境教育等成果,共同見證這段珍貴的水環境守護歷程。
百年茄苳樹長出火龍果!雲林縣元長鄉元長國小師生近日發現,百年茄苳樹的樹枝間有紅色果實,原來是鳥類在樹枝排便,糞便內火龍果種子發芽成長,共長出7顆火龍果,學生們開心說「七龍珠」出現了,校長趁機講解這是「小鳥農夫」的傑作,讓火龍果寄生在樹上,大自然的奧妙隨處可見。
聯發科(2454)今(27日)發布《生物多樣性宣言》及相關行動措施,強調生物多樣性對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並承諾自公司本身做起,帶動員工、合作夥伴以及大眾共同投入,攜手守護森林資源、降低環境衝擊。
中和區藤寮坑溝日前1隻紅冠水雞正在溪畔築巢下蛋,巢中2顆白底帶斑點的蛋,水環境巡守隊在藤寮坑溝巡查時驚喜發現。這份珍貴的發現,不僅是大自然給的禮物,更是新北市水利局長期投入水環境整治,所換來的最好回報。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近日公布第4屆農村領航獎得主,全台共有31位優秀農村實踐者通過初選,最終選出「農村領航獎」及「農村推廣大使」各10名;桃園市溪口台部落主席巴度瓦旦脫穎而出,一舉榮獲農村推廣大使,展現桃園市農村再生在部落文化保存與產業推動深耕永續發展的具體成果。
新北市農業局日前舉辦「與龜同行:路殺防治與食蛇龜保育工作坊」,邀集食蛇龜保育專家蔡繼鋒、石碇永安社區居民及政治大學USR駐村大專生,藉由講座、社區經驗分享與座談互動,促進永續保育理念落實與凝聚社區參與力量,引導社區投入永續保育行動。
海洋委員會與農業部聯合提報的「海草復育」與「紅樹林植林」藍碳方法學,24日經環境部審議通過,成為我國首套具科學依據與操作可行性的藍碳制度指引。藍碳指的是如紅樹林與海草床等海岸生態系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自然碳匯,由於其碳吸存效率遠高於陸域森林,已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新趨勢。台灣擁有廣大海洋與沿岸資源,在藍碳發展上具備天然優勢,未來將成為淨零轉型過程中重要的自然解方。
原本應該在5月梅雨季來臨之時往上游遷徙的毛蟹,今年遲遲未出現,新北市水利局派員持續監測,終於在20日於新店區碧潭堰監測到毛蟹洄游潮,證明碧潭堰魚道的生態效益持續發威,成功為毛蟹創造洄游通道,也展現新店溪流域豐沛的生命力。
新光保全與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及青出宜蘭農業運銷合作社攜手,簽訂蘭陽平原農田生態營造合作備忘錄,啟動以農田為核心的生態營造行動,守護蘭陽平原的生物多樣性,落實企業對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的實踐。本次合作以「棲地營造、環境教育、永續消費」為三大主軸,透過科學觀察、友善授粉昆蟲棲地建置等具體行動,支持農田生態多樣性營造與保育,並推動環境教育,喚起大眾對自然的關注與認同。企業也以認養田區、採購友善農產品等方式,實質支持在地農民,協助穩定生產與提升收益。
高雄觀音湖螢火蟲復育有成,市府觀光局透過劃設生態棲地潛力區、栽植300棵喬木、保留高草區等措施,讓台灣窗螢重現蹤跡。此項「觀音湖內埤生態廊道營造工程」近日榮獲2025年「國家卓越建設獎」、「建築園冶獎」等雙料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