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技指數的搜尋結果,共39筆
美國總統川普25日突然宣布,若藥品公司未於美國設立工廠,自10月起將對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課徵100%關稅,引發市場震動。法人指出,非美藥廠將首當其衝,反之美國本土藥廠相對受惠,而生技股在新藥研發進展與併購熱潮支撐下,投資吸引力不減。
近期生技醫療類股再企業財報表現不俗,獲利展望趨於正向,以及評價面具備吸引力下,表現不俗,近一個月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上漲4.65%、NBI生技指數上漲4.33%,連帶生技醫療基金表現也同步走高,近一個月前十強表現普遍都再5%以上,當中又以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安聯全球升技趨勢基金、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累積表現超過8%最為亮眼。
全球生技產業籌資低迷,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活絡,吸引國際相關機構來台尋求合作機會,23日登場的亞洲生技大會投資高峰論壇,將有國際知名生技創投、新創公司和國內資通訊產業、家族基金和近50家國內外創投參與,創造投資媒合機會。
全球生技產業籌資低迷,台灣生技產業募資卻逆勢活絡,吸引國際相關機構來台尋求合作機會,率先於23日登場的亞洲生技大會投資高峰論壇,將有國際知名生技創投、新創公司和國內資通訊(ICT)產業、家族基金和近50家國內外創投參與,創造投資媒合機會。
亞洲生技大會將在下周(7月23日)登場,今年第二次舉辦投資高峰論壇,不僅吸引台灣傑出生技公司參與,更有國際知名生技創投、新創公司專程來台尋求投資標的與合作機會,大會也特別邀請資金豐沛的台灣資訊通訊(ICT)電子產業的法人代表、家族基金經理人及近50家國內外創投參與,創造更多投資媒合機會。
在台股交易的ETF主角換人做,國泰基因免疫革命(00898)、群益那斯達克生技(00678)、富邦越南(00885)及國泰數位支付服務(00909)等ETF,受到美國NBI生技指數大漲、美國對越南關稅僅20%具轉單題材以及輝達股價與市值創高等題材,10日價量齊揚,成市場新寵兒。
川普醫改與藥品關稅政策推動產業重組,隨FDA監管轉向開放、資金回流美國本土,加上AI助攻研發,醫療產業投資正迎來結構性契機,法人相對看好小型創新藥企受惠以及醫療股評價回升潛力。
今年來金融市場在川普關稅令連發、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表現時好時遜於預期、低成本AI模型問世驅使市場重新衡量AI投資焦點等影響而表現震盪,部分資金也轉向具有防禦性質的資產以尋求抵禦市況波動,當中生技醫療類股因剛性需求穩健、次產業財報表現佳與評價面合理下,吸引資金回補,也進一步帶動類股表現,統計今年來MSCI生技醫療指數上漲近7.86%、NBI生技指數上漲近5.16%,生技醫療基金今年來也全數都繳出正報酬。
美國總統大選及短期利率回彈,導致醫療產業股價表現不如預期,生技股財報逾8成優於預期,法人表示,本益比低,投資價值現。
台股18日在美股拉回情況下,加權指數再度面臨修正壓力,盤中回測季線支撐,終場下跌196點收22,546點,台指期下跌188點至22,574點,期現貨正價差為27.46點。
上半年領漲的科技股,下半年來面臨高檔獲利調節,加上國際政經不確定性干擾,主要股指多呈現拉回整理狀態,但產業題材豐碩,受景氣循環影響性相對低的生技醫療股表現仍屬穩健且逆勢走揚,若時間點拉長至今年以來,MSCI生技醫療指數累計上漲14.31%、NBI生技指數上漲9.64%,連帶生技醫療基金今年來也全數收紅。
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支持下,再生醫學療法已成為罕見及棘手疾病治療的新希望。為了串聯再生醫學產業並創造商機,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與寬量國際聯手舉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此次活動聚焦於再生醫學,邀請產學研醫各界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並凝聚共識以跨域創新合作平台為核心,催生臨床試驗綠色通道,期盼能加速推動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
工研院與寬量國際聯手舉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此次活動聚焦於再生醫學,邀請產學研醫各界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並凝聚共識以跨域創新合作平台為核心,催生臨床試驗綠色通道,期盼能加速推動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
串聯再生醫學產業並創造商機,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與寬量國際聯手舉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此次活動聚焦於再生醫學,邀請產學研醫各界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並凝聚共識以跨域創新合作平台為核心,催生臨床試驗綠色通道,期盼能加速推動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
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支持下,再生醫學療法已成為罕見及棘手疾病治療的新希望。為了串聯再生醫學產業並創造商機,工研院與寬量國際聯手舉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邀請產學研醫各界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並凝聚共識以跨域創新合作平台為核心,催生臨床試驗綠色通道,期盼能加速推動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
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支援下,再生醫學療法已成為治療罕見及棘手疾病的新希望。為了促進再生醫學產業發展並創造商機,寬量國際(QIC)與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補助下,聯手舉辦了「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該活動聚焦於再生醫學,邀請來自產、學、研、醫各界的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此平臺旨在凝聚共識,促成臨床試驗的綠色通道,以加速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的進度。
NBI生技指數4月底部反彈以來呈現震盪整理,但已明顯脫離底部區域,統計指數今年來漲幅7.3%,仍低於SP500漲幅15.73%。投信法人表示,減肥藥需求大已為生醫基金撐起半邊天,接下來新藥及併購動作將可以為生醫續創前進的利多。
世界主要成熟國家正步入人口高齡化時代,而老年人口向來在醫療上的支出也較高,再加上人均壽命變長、持續進步的醫療技術能解決愈來愈多過去難以治療甚至不為人知的疾病,醫療需求隨之愈來愈大,也為生物科技領域長線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而要參與此一長期趨勢,布局生技股將不可或缺。
隨美國聯準會降息腳步漸近,生醫產業近期表現相當強勁。法人表示,人口老化趨勢下,讓生醫持續保有需求外,新藥研發、新題材與新商機誕生,生醫前景充滿活力,多檔生醫基金今年來績效都刷出二位數以上報酬率。
隨美國聯準會降息有望、產業需求持續與基本面穩健下,生技醫療股近幾月呈觸底反彈,生技股自4月中下旬低點反彈,以近三月來看,MSCI生技指數反彈幅度近8.93%、NBI生技指數上漲16.36%,連帶投信發行的生技醫療相關基金同期間表現也都是正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