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生物研究的搜尋結果,共158

  • 澎湖望安野放2綠蠵龜 滿地珊瑚碎屑如走「天堂路」下海

    澎湖望安野放2綠蠵龜 滿地珊瑚碎屑如走「天堂路」下海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7)日上午與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在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前沙灘野放2頭收容的綠蠵龜回大海。

  • 陽明交大揭纖毛生成之謎!提供遺傳疾病治療新方向

    陽明交大揭纖毛生成之謎!提供遺傳疾病治療新方向

    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王琬菁與黃介嶸老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細胞與外界對話方式,一根比人類髮絲細上百倍的「初級纖毛」,依靠兩種蛋白質像水珠般融合啟動生成,一旦受損,細胞將無法感知外界訊號,可能引發小腦症等遺傳性發育疾病。

  • 落實生態教育宣導 澎湖野放11隻救護收容康復海龜

    落實生態教育宣導 澎湖野放11隻救護收容康復海龜

    為落實海洋生態教育的宣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考量氣候、野放最佳潮位建議下,於27日下午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救護收容後康復的11隻海龜。

  • 打爆官方!民間自主清除棘冠海星單日百隻 海管處說話了

    打爆官方!民間自主清除棘冠海星單日百隻 海管處說話了

    專吃珊瑚礁的棘冠海星今年夏天在澎湖南海大爆發!民間團體看破政府相關機關手腳,主動下海清除,除了7月一開頭首日在七美海域清除就破百隻,成績狠打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月清僅44隻外,日前又趁東北季風來臨前在南方四島國加公園的東吉海域2日清除150隻,讓狀況外的主管機關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顏面無光,今(20)日主動發佈新聞稿,呼籲如於國家公園範圍內發現棘冠海星大量繁生情形,請透過該處官網數位通報專區進行通報。

  • 3功臣破解調節性T細胞 免疫「保鑣」立功

    3功臣破解調節性T細胞 免疫「保鑣」立功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由美國科學家布朗柯、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坂口志文獲獎,表彰3人在「周邊免疫耐受」的突破性發現。3人發現免疫系統的「保鑣」--調節性T細胞如何阻止免疫細胞攻擊人體自身,奠定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治療的核心。

  • 陽明交大研究鎖定「細胞天線」為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陽明交大研究鎖定「細胞天線」為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現行手術、化療與放療雖然能延長病童壽命,但副作用極大,陽明交大生化所王琬菁、腦科所蔡金吾團隊研究關鍵發現,鎖定「細胞天線」抑制小腦髓母細胞瘤,為日後精準治療鋪路,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 陽明交大團隊 揭腦癌精準治療新關鍵

    陽明交大團隊 揭腦癌精準治療新關鍵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惡性腦瘤,長期以來對病童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目前臨床仍以手術、放療及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但常伴隨嚴重的長期副作用,例如認知障礙及次發性癌症,現在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找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治療標靶,為日後的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 攻克兒童腦瘤 陽明交大揭「細胞天線」有望降低腦傷害

    攻克兒童腦瘤 陽明交大揭「細胞天線」有望降低腦傷害

    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長期以來對病童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王琬菁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蔡金吾研究團隊,結合小鼠與斑馬魚模型,首度揭開兩個關鍵基因TTBK2和HUWE1在小腦發育與髓母細胞瘤生成中的核心角色,找到極具潛力的治療標靶,為日後的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 調節性T細胞 可用於癌症、移植

    調節性T細胞 可用於癌症、移植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榮,3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奧秘,如同免疫系統中的「看守者」,避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未來可望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第一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臨床治療。

  • 諾貝爾醫學獎 美日3學者獲殊榮

    諾貝爾醫學獎 美日3學者獲殊榮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6日揭曉,本屆由美國科學家布朗柯(Mary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以及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坂口志文獲獎,表彰3人在「周邊免疫耐受」的突破性發現。3人發現免疫系統的「保鑣」-調節性T細胞如何阻止免疫細胞攻擊人體自身,奠定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治療的核心。

  • 諾貝爾生醫獎3學者找出免疫系統「看守者」 可望治療癌症、糖尿病

    諾貝爾生醫獎3學者找出免疫系統「看守者」 可望治療癌症、糖尿病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出爐,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教授坂口志文共享殊榮,三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奧秘。國內專家分析,調節性T細胞就像是免疫系統中的「看守者」,有如踩下煞車,避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目前全球有非常多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未來可望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器官移植、第一型糖尿病等領域。

  • 澎湖「死亡珊瑚碎屑」活化 產官學聯手3D列印生態礁

    澎湖「死亡珊瑚碎屑」活化 產官學聯手3D列印生態礁

    成大劉舜仁教授實驗室團隊、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樂土公司、和博藤海洋生技公司等產官學,在海洋委員會支持下,今(1)日攜手發表,歷經一年研究與測試,成功將大量存在於澎湖的「砂砱」(死亡珊瑚碎屑),透過低碳「循環漿體技術」轉化為專屬 3D 列印配方應用成果發表。

  • 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科學專家提出「3關鍵」改善

    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科學專家提出「3關鍵」改善

    睡眠品質不佳已是各年齡層普遍面臨的困擾,失眠或睡不好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心理狀態,而為了解決失眠困擾,熱門標籤「sleepmaxxing」(睡眠優化)成為 Tiktok 上的熱門主題,市面上也湧現各種助眠產品,像是嘴巴貼布、重力毯、記憶枕頭到白噪音機等,形成年產值超過 1,000 億美元的龐大市場。科學專家指出,想要高品質睡眠,光線對比、飲食規律、睡眠時間才是改善關鍵。

  • 百氧水機 健康飲水新標竿

     後疫情時代,民眾對健康飲食的要求日益嚴格,長照機構更是將飲水品質視為防護健康的重要一環,百氧生醫因應此趨勢,研發出全球最小的高氧水機,憑藉創新的含氧技術與仿生科技,提供不同濃度的高氧水,協助提升飲水安全與品質。

  • 澎湖 海底精靈 新發現海蛞蝓87種

    澎湖 海底精靈 新發現海蛞蝓87種

     色彩鮮豔、形態多變的海蛞蝓,常是潛水員水下攝影的明星軟體動物。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學者調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的海蛞蝓多樣性,共調查1332隻海蛞蝓,發現7目38科201種海蛞蝓,其中87種更是過去未曾記錄過的新物種。

  • 海底精靈現蹤 澎湖南方四島海域增87海蛞蝓新物種

    海底精靈現蹤 澎湖南方四島海域增87海蛞蝓新物種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的海蛞蝓多樣性,總共發現201種的海蛞蝓,其中新增加了87種過去未曾紀錄的新物種。更出版圖文並茂「海底精靈:澎湖南方四島海蛞蝓解說手冊」,帶領讀者進入南方四島海蛞蝓的奇妙世界。

  • 學術交流藏危機?陸揭境外間諜「友善面具」竊密手法

    學術交流藏危機?陸揭境外間諜「友善面具」竊密手法

    大陸官方「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28日消息,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藉由專案合作、學術交流等「合法」方式掩護,拉攏策反大陸重點人群,對大陸開展滲透竊密活動的案件時有發生。大陸國安部門為此提出如何扯下竊密者「友善面具」,辨清你我他策略。

  • 逾3公尺鯨鯊 台東豐里擱淺亡

    逾3公尺鯨鯊 台東豐里擱淺亡

     台東市豐里岸際24日清晨驚見保育類鯨鯊擱淺死亡,目測體長逾3公尺、重逾500公斤,尾鰭疑有傷口,死因不明。第一時間發現的林姓釣客感嘆,該鯨鯊體積龐大,「想救也沒辦法」。台東縣政府表示,後續將由海巡署通報海保署進一步處理。

  • 澎湖 復育有成 添新紀錄種小喜鹽草

    澎湖 復育有成 添新紀錄種小喜鹽草

     澎湖近年致力復育海草有成,隨著海草床面積增加,生物多樣性也逐漸提高。繼發現已消失一段時間的水彩蜑螺現蹤後,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近日再發布台灣新紀錄種小喜鹽草,成為台灣第4種紀錄鹽草。

  • 澎湖海草復育傳捷報 發現台灣新紀錄種「小喜鹽草」

    澎湖海草復育傳捷報 發現台灣新紀錄種「小喜鹽草」

    澎湖近年致力復育海草,隨著海草床面積的增加,生物多樣性也逐漸提高。繼發現已消失一段時間的水彩蜑螺現蹤後,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再記錄到小喜鹽草這台灣新紀錄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