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危機的搜尋結果,共55筆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對亞洲進行旋風式訪問之際,韓國「鋼鐵之者」浦項市的市長李康德(Lee Kang-deok),希望川普能到浦項市看一看,降低對韓國的鋼鐵關稅。他對媒體表示:「我是為我的城市發聲,如果關稅繼續維持這樣,我們浦項市的產業將會崩潰,而且對韓國總體都會有連鎖反應。」
據觀察者網報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執意掀起關稅戰,近30年來,中國進口商首次沒有在秋季美國大豆收穫季下單採購,轉而從南美採購大豆。然而,相較於中國這一全球長期最大的大豆進口市場,美國大豆的其他替代出口市場規模微不足道,根本無法填補中國訂單流失留下的空缺。
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中國在晶片領域僅落後美國「幾奈秒」,在晶片研發和製造方面具有極強潛力,呼籲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等市場競爭,以「提高美國的影響力」。
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中國在晶片領域僅落後美國「幾奈秒」,在晶片研發和製造方面具有極強潛力,呼籲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等市場競爭,以「提高美國的影響力」。
近年德國汽車產業面臨多重挑戰,隨著全球需求下滑、勞動力與能源成本攀升,以及大陸汽車製造商的迅速崛起,德國傳統汽車製造商與零組件供應商不做出調整。大廠博世(Bosch)近日宣布,計劃裁員1萬3000人,象徵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汽車業正逐步走向衰退。
823大罷免落幕,藍委楊瓊瓔今日傍晚5時30分於台中市大雅區服務處宣布罷免案不成立,楊瓊瓔表示,謝謝潭雅神后鄉親的信任與支持,也希望民進黨政府能傾聽民聲,盡速回歸治理正軌,直言台灣沒有本錢再內耗下去,期盼朝野冷靜、一起為國家找出理性出路,台灣加油。
823舉行第二波藍委罷免投票,再次7:0完封,公投雖同意票未達門檻,但也倍數超過不同意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特別挑在今晚6時31分發表談話,以呼應藍委大罷免31:0。朱立倫表示,撕裂的台灣沒有人是真正贏家,在野黨要提出五項迫切改革呼籲,包括搶救經濟、儘速釋放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國民黨工,以及內閣重組要以全民民意為依歸。
今(23日)進入「處暑」節氣,也是鬼門關開的日子,國際天星風水命理專家邱彥龍提醒,今年的鬼有點特別,自作聰明或有白目特質的人,容易受其影響,導致做事易錯誤判斷。另外,整個大環境在變化,上位者要能體恤下屬,領導者要能照顧民眾,才能穩住根基,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容易崩盤或腰斬,需留意公司倒閉或公司裁員問題。
新聞提要■AI衝擊印度IT產業,例行性工作被取代,中高階職位轉型壓力大。隨著失業率攀升,政府與企業開始加強技能培訓,盼轉向高附加價值服務。
8月1日卸任的產險公會前理事長李松季,回顧過去六年領導產險業的歷程,用「無私、堅毅、專業」三句格言,為這段歲月下了註解。經歷防疫保單引發的百年一遇產險風暴,他直言,這是整個產業最深刻的一堂課─面對新興風險商品,產險業必須擺脫市占率與通路壓力的綑綁,回歸專業、理性評估風險,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美國總統川普靠關稅魔棒掌控全球輿論,全世界從4月就陷入川普黑漩渦,彷彿忐忑不安等待天神審判,極為荒謬的世界經濟運轉,搞得全球秩序大亂,但也因此產生板塊挪移趨勢。
美國公布對台灣暫時性關稅20%,因不如鄰國及專家學者預期引發談判不力疑慮,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陳偉杰對執政黨提出民眾最在意的關稅十問,呼籲中央持續與地方政府溝通,和地方政府共同面對基層需求,守護產業競爭力。
美國對台關稅政策尚未明朗,企業界卻已提前感受到壓力。前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21日發表「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報告」,警告台灣五大主要對美出口產業首當其衝,包括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與光學製造、汽車及零件、機械設備與基本金屬業,皆面臨嚴峻挑戰。報告顯示,已有五成企業表示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其中五%已啟動裁員、二十三%規劃或考慮移轉產能,二十五%則暫停增員計畫。
南鯤鯓代天府古牌樓被丹娜絲颱風吹倒,引爆賴清德總統「德不配位、必遭災殃」的民間傳說;也有人把其國運籤「十絕陣被破」連結賴的「團結十講」,喻為「天意示警」。雖然宗教信仰與政治無關,災情不宜過度解讀為政治意象,終究透露出國人對賴總統不斷撕裂台灣感到不安。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稱發動大罷免是和美國總統川普合作,一起剷除共產主義,對此,國民黨13日諷刺「是在夢裡跟川普談判大罷免?」、「對美關稅談判沒談成,先談大罷免」,痛批執政的民進黨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變局,對外無能應對,一心只想著對內鬥爭。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稱發動大罷免是和是和美國總統川普合作,一起在罷免共產主義,對此,國民黨諷刺,柯建銘是在夢裡跟川普談判大罷免?關稅沒談成先談大罷免,執政的民進黨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變局,不僅無能應對,更一心只想著向內鬥爭。
國民黨426「戰獨裁」大遊行聲勢浩大,賴總統卻冷嘲「該去天安門」。原來他早已下達軍令,要35席藍委罷免案全數通過。在美中貿易緊張升溫、川普關稅將重創台灣出口之際,賴政府不思因應,卻全心投注在打壓在野,人民怨懟可想而知。
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祭出32%高關稅,雖給了90天過渡期,但賴政府除了宣示一連串滿足美方要求的作為,至今未提出完整的國內產業因應策略,卻一手把總預算未通過項目包裹到特別預算,另一手持續搞大罷免,想趁亂硬逼在野黨埋單。
4月26日將在凱道舉行的「戰獨裁」大集結,是台灣社會對賴清德政府上任近1年來,對內高舉肅清路線,對美判斷失準、應對產業危機無力,在兩岸上則以衝撞、互槓為能事的種種不滿情緒的集體發聲。即將湧上街頭的民意,既有來自傳統藍營的支持者,也有不滿司法檢調遭到綠營武器化、用作政爭工具的白營小草,還有擔心台灣民主倒退的中間選民。賴清德、柯建銘、沈伯洋等人,加上側翼網紅塑造出的「不同意我的就是中共同路人」的社會大批鬥氛圍,已到了連前總統陳水扁都看不下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