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病主法的搜尋結果,共31

  • 期待衛福部新變革 醫藥界對石崇良評價高

    期待衛福部新變革 醫藥界對石崇良評價高

     內閣改組名單公開,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去職,由健保署長石崇良升任。醫、藥界都給予高度肯定,大讚他身段柔軟、協調能力強,且資歷完整,相信未來衛福部會有很大的變革,當前急迫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如果這種人才再處理不好,我想也沒辦法了!」

  • 預立醫療決定 簽署率不到1%

    預立醫療決定 簽署率不到1%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年,我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至今仍不到1%。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直言,全民一生應至少都擁有1次免費簽署機會,才能降低門檻,同時開放給診所和非醫療機構執行,增加可近性。

  • 海納百川》預立醫囑簽署率低 沒錢又沒人(蔡明忠)

    海納百川》預立醫囑簽署率低 沒錢又沒人(蔡明忠)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迄今,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主要因為預立醫療諮商(ACP)需自費約2000~3500元,花錢降低了民眾主動意願,《病主法》主責單位是衛福部醫事司,給付卻全由財務吃緊的健保署支應,當然拿不出更多錢挹注推廣,衛福部應另編公務預算支應,ACP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能什麼都慷健保之慨。

  • 尊嚴或苦痛 醫政忍見蒼生苦候善終?

    尊嚴或苦痛 醫政忍見蒼生苦候善終?

     近日立委就尊嚴死法制開座談會,民調顯示7成5民眾支持「尊嚴死」立法,法制化已民心所向。2023年時任衛福部長薛瑞元曾以「尊嚴死違背醫師誓言」妄語否定生命自主。今衛福部雖未明言反對,醫事司官員仍稱已有善終選項,態度保留。台灣高齡化浪潮已至,筆者數度建言未果,今再執筆,盼喚醫政省思。

  • 外界盼擴大預立醫療諮商場域 衛福部聲明立場

    外界盼擴大預立醫療諮商場域 衛福部聲明立場

    台灣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滿6年,但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率僅不到1%,立委提案修正部分條文,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執行場域,包括護理機構、長照機構等。衛福部今日(1)表示,要提升量能,不傾向擴大場域,而是增加門診、諮商團隊開放非專任人員,或醫院外展服務來進行。

  • 預立醫囑簽署率僅0.45% 健保5月起擴大2對象給付

    預立醫囑簽署率僅0.45% 健保5月起擴大2對象給付

    超高齡化來臨,自主善終議題備受關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6年,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民眾意願低落。立委指出,除了應擴大預立醫療諮商(ACP)給付,由於民眾等待時間過長,也應擴大諮商執行場域。衛福部表示,5月起擴大給付2大對象,預計180萬人受惠,目標增加2萬人、讓今年簽署人數達到4萬。

  • 逾8成民眾支持 末期病患自主善終

    逾8成民眾支持 末期病患自主善終

     隨著人口老化、壽命延長,自主死亡權備受關注。台大公衛學院24日公布最新研究,調查我國民眾對於「醫師協助死亡」的看法,超過8成民眾支持末期痛苦病患得以自行決定結束生命,顯示民意趨於「自主善終」。

  • 醫師能否協助死亡?台大公衛研究:86%民眾支持自主善終

    醫師能否協助死亡?台大公衛研究:86%民眾支持自主善終

    隨著人口老化、壽命延長,能否自主決定死亡議題受到關注。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日(24)公布最新研究,調查我國民眾對「醫師協助死亡(PAD)」看法,超過8成民眾支持末期痛苦病患進行PAD,顯示民意趨於「自主善終」,社會應推動更多死亡議題討論。

  • 居家血液透析 5月起納健保

    居家血液透析 5月起納健保

     台灣是洗腎王國,健保共擬會議27日通過,5月起,居家血液透析將比照醫院支付,額外提供訪視費、視訊診療費,病患一年自付費用限制在12萬以下;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給付也不限於住院病患,並加碼給付65歲以上的重大傷病患者及大家醫計畫多重慢性病患,讓更多人得到善終的機會。

  • 首度給付食品!早產兒住院母乳補充品免錢 受惠人數曝

    首度給付食品!早產兒住院母乳補充品免錢 受惠人數曝

    健保署首度將食品納入給付!共擬會議今通過多項給付,其一為寶寶住院期間所需的母乳補充品。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5月起,1800克以下新生兒、37周以前的早產兒,母乳補充品都能得到給付,一年2200人受惠。另居家血液透析也將正式上路,未來在家中洗腎,健保署將比照醫院支付,每次3912點,還提供醫療團隊訪視費、視訊診療費,而病患自付的透析水、機器租用費,一年將限制在12萬以下。

  • 黃勝堅:ICU不是往生前哨站

    黃勝堅:ICU不是往生前哨站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是不少專家對健保現況的解析。前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22日指出,健保須減少浪費、避免無效醫療,「救命資源不可拿來延長死亡過程,最怕的是,它會排擠救命機會」,現在加護病房(ICU)延長死亡的能力很強,過去3天會死亡的病人,現在會搞到3個月,台灣ICU密度世界第一,還是一床難求,我們不應該讓ICU變成製造痛苦的地方,更不應是往生室的前哨站。

  • 預立醫療 衛福部擬推免費諮商

    預立醫療 衛福部擬推免費諮商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善終議題引發關注,我國2019年起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鼓勵民眾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在健康時替臨終生命做選擇。但衛福部統計,我國簽署AD僅9萬5千多人,不足全國人口1%,衛福部長邱泰源17日表示,ACP自費約3千元,讓很多人裹足不前,未來將擴大健保給付ACP對象,擬由政府補助、全民免費,落實安寧善終。

  • 4類病患納補助 預立醫囑拚翻倍

    4類病患納補助 預立醫囑拚翻倍

     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權益的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1月6日上路,讓民眾規畫自己最後一哩路要怎麼走。截至去年底,共有超過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預立醫療決定。去年7月起,健保署將重大傷病、輕度失智等4類病患納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補助,醫事司期盼今年簽署人數能翻倍增長,從每年1~1.5萬人,增至2~2.5萬人。

  • 規劃最後一哩路 醫事司拚預立醫療決定人數翻倍成長

    規劃最後一哩路 醫事司拚預立醫療決定人數翻倍成長

    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1月6日上路,讓民眾得以規劃自己人上最後一哩路要怎麼走。截至去年底,共有超過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預立醫療決定。去年7月起,健保署將重大傷病、輕度失智等4類病患納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補助,歷年簽署的人數介於1~1.5萬人之間,醫事司期盼今年能增加至2~2.5萬人。

  • 從英國尊嚴死立法看我國法制窘境

    從英國尊嚴死立法看我國法制窘境

     近日,生前積極推動「尊嚴死」除罪化的瓊瑤在家中輕生,再度引發對尊嚴死的討論。何謂尊嚴死?2014年家住美國加州的Maynard女士因癌末而「移居」至俄勒岡州尋求尊嚴死,在家人和醫師陪伴下以「協助自殺」安然離世。從痛苦、焦慮、不捨,到放心、釋然、放手,此即尊嚴死對患者與患者親友的意義。

  • 病主法上路5年 中市僅7千人簽AD

    病主法上路5年 中市僅7千人簽AD

     台灣2019年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台中市也努力推廣預立醫療決定(AD)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但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8月20日,僅有7162人完成AD簽署註記,這數字遠不及已完成DNR簽署的8萬6996人次。安寧緩和醫學權威周希諴強調,預立醫療決定能完整反映病人的意願,是走向善終更全面的保障。

  • 醫療自主 北市聯醫推參與式戲劇

    醫療自主 北市聯醫推參與式戲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29日與「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合作,推出「翩翩參與式藝術演出」,透過表演反映參與者在照顧失智症父母過程中的挑戰和心理壓力,北市聯醫表示,希望藉由參與式藝術演出讓觀眾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中「醫療自主」的概念,思考在尊重個人意願的同時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