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癌症新藥的搜尋結果,共214筆
衛福部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政府為了打造「健康台灣」,明年度健保總額將達到9883億元,政府再投入199億元公務預算,實質規模預計達到1兆8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護理人員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近年流動率偏高,核心原因仍與待遇有關。他期盼健保總額提高後,衛福部可調整給付結構,改善過去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未來可針對較高負荷、較複雜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給予較高點值,讓給付更反映實際工作量與專業難度。也希望在2030年前,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起廣泛的討論與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6日指示,衛福部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加強社會溝通,要暫緩具爭議的規劃,尋找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強調,修法方向,衛福部目前仍處於廣納意見階段,政府一定不會為難小資族。
為避免民眾拆單規避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透露將修法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採年結,修法方向取得醫界、學者支持,卻引發股票族反彈。支持方認為,全民健保為社會保險,精神在有錢的人幫助沒有錢的人、健康的人幫助不健康的人。股票族則認為,2萬元起徵點太容易達到,恐增加小資族負擔。石崇良今親上火線說明,將研究看看如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
總統賴清德31日表示,政府今年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創立「癌症新藥基金」,也積極推動「均衡台灣」,讓民眾得到更完善的醫療與照護服務。未來盼藉由政府與民間力量結合,落實健康台灣願景,讓台灣邁向「健康平權」步伐更加穩健踏實。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均衡臺灣」及「健康平權」,希望不管在臺灣哪一個角落,都能有機會得到妥適的醫療服務。健保制度已推行30年,對臺灣社會貢獻良多,但這段期間也有些問題需要解決,政府正積極進行健保制度改革,希望讓健保永續發展,提供民眾健康最好的保護。
總統賴清德29日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肯定該平台有效提升全民健康知識,他並釋出醫療健保多項利多,包括5年489億投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加強「三高防治888計畫」、免費健檢今年升級年齡下修到30歲、新設「癌症新藥基金」投入規模100億元等,期許未來落實「健康台灣」核心目標,讓台灣成為健康長壽、幸福繁榮的福爾摩沙。
賴清德總統今天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指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從今年再升級,將免費健檢年齡下修到30歲,到今年7月已有超過21萬國人受惠。今年創立「癌症新藥基金」,規模是100億元;癌症篩檢預算也從28億元提高到68億元。這些政策不僅要改善醫療現場環境,提升整體醫療品質,更要從「治療導向」轉為「健康導向」,讓每一分健保與長照資源,都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兌現癌症新藥基金政見,今年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明年將達百億規模。不過,因今年已收載藥物到明年還會繼續使用,台灣癌症基金會估算,明年恐剩不到40億元可用於收載新藥,呼籲政府將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並穩定財源,確保永續支持癌友治療。
賴清德總統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今年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明年將達百億規模。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估算,明年可用於新藥收載的費用恐剩不到40億元,呼籲政府將基金法制化,並穩定財源,確保永續支持癌友治療。
健保總額協商今年破天荒取得付費者、醫界代表共識,成長5.5%,新增600億元,總額近兆。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說明,除了針對罕病新藥持續編列預算,更針對2大類項目挹注預算,就是當下醫療最缺乏的護理人力以及兒科人力,護理人力費預計4年增至600億,用於加薪,兒科人力,針對收治0~6歲的兒科醫師,保障點值1點1元,藉此留下人才,他並承諾,明年絕對不會因此調漲健保費。
東海大學70週年第26屆傑出校友名單揭曉!當選的六位校友分別來自科技、醫藥、半導體、人文、科學與公共服務領域,展現東海培育跨界人才的深厚實力。
衛福部健保署9日舉辦新任署長交接典禮,新任健保署署長陳亮妤表示,健保制度讓台灣人免於「因病而窮、因窮而病」,但現在卻也面臨醫療人力流失與人口高齡化壓力,改革勢在必行,上任後將從多元財務挹注、改善醫護環境、強化慢性病與癌症治療及數位轉型四大面向著手,為健保永續尋求出路。
衛福部人事底定,健保署由副署長、前心健司長陳亮妤接掌,今正式上任。過去陳曾爆出爭議,父母都是「賴友友」,民團也擔憂她是有史以來與健保淵源最淺的署長,萬一擋不住資深前輩的壓力,對健保改革不是好事。陳亮妤今首度回應爭議,表示各界的意見都虛心接受,也希望各界指導下,帶領健保署邁向永續。
內有慢性病、外有挫傷,衛福部因三大挑戰藥品關稅、健保改革、醫護荒內外煎熬,同時要延續醫師總統賴清德最看重的健康台灣任務,危急時刻下,頻繁救火、衛福履歷完整的老將石崇良成為率隊渡劫的部長最佳人選。
歷經2波大罷免失利後,賴清德總統啟動內閣改組,包括之前曾傳出不願寫辭職信的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長石崇良升任。對此,民眾黨立委陳昭姿27日表示,自己目前也想不出更理想的人選,期許石崇良能勇於承擔責任,並盼對方積極推動健保的醫療科技品質,以及醫院評鑑制度改革。
全國醫界引頸期盼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徵求案,廣獲各級醫療機構、社區醫療群、部定專科醫學會與法定醫事人員公會等踴躍申請,經衛生福利部於8月25日正式公告通過名單。第一階段(114-115年)總計429件申請,符合資格387件,歷經公正嚴謹的審查程序,共核定247件,通過率為63.8%,總金額近113億元。
中央健康保險署為健保癌症新藥積極議價,好為癌症新藥基金看緊荷包,今年2月25日公告「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以利相關單位依循。健保署24日示,行政院為逐步落實總統「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政見,2025年編有50億的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預算,加上2026年持續編列50億預算,累積將挹注百億預算,而健保署也會持續努力,逐步到位百億規模。
行政院主計總處21日公布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115年度編列50億元,連同114年度50億元,合共挹注100億。外界憂明年僅50億元,只夠付今年通過的新藥,會壓縮接下來要進的新藥。健保署表示,今年剩餘的預算會累積至明年,仍有空間收載新藥。病友團體則呼籲政院,把預算補足至100億。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1日)公布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的衛福經費,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115年度編列50億元,連同114年度50億元,合共挹注100億元。因新藥暫時性支付以2~3年為原則,外界擔憂明年預算與今年相同,將影響新藥收載。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新藥納入暫時性支付後,會有請款、結帳、採購時間,今年上半年支出少,加上與廠商議價,實際支出的金額與檯面上有落差。今年使用的金額約有一半,累積至明年會有70~80億,仍有空間收載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