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發行金融債券的搜尋結果,共12

  • 新台幣升值預期升溫 H1金融債熱 H2公司債點火

     第二季起新台幣升值預期心理,企業透過發行公司債布建新台幣部位明顯升溫,企業發債意願開始增溫。市場專家表示,上半年債市金融債明顯熱過公司債,但第二季起公司債發行加溫,下半年可望接棒,隨台積電、台電及中油三大咖持續發債,熱度回溫有機會上演逆轉秀,挑戰去年近7,000億元水準。

  • 中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拚月底前上路

    中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拚月底前上路

     大陸官方正在全力拚經濟、穩就業之際,相關政策利多,包括支持就業、促進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在內的大部分政策舉措將在6月底前落地。其中,擴大投資方面,相關部門將力爭6月底前下達今年「兩重」建設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專案清單,同時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專案建設資本金不足。

  • 陸推新型金融工具助「兩重」建設 力爭6月底前上路

    陸推新型金融工具助「兩重」建設 力爭6月底前上路

    大陸官方正在全力拚經濟、穩就業之際,相關政策利多,包括支持就業、促進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在內的大部分政策舉措將在6月底前落地。其中,擴大投資方面,相關部門將力爭6月底前下達今年「兩重」建設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專案清單,同時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專案建設資本金不足。

  • 增收減負保休假 陸全方位擴內需

    增收減負保休假 陸全方位擴內需

     大陸各部門想方設法提振民間消費。大陸人行表示,將研究公布金融支持擴大消費的專門文件,國家發改委則稱,要穩住股市、穩樓市,努力讓老百姓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同時正積極加緊制定育兒補貼、勞動工資等政策,並整頓加班文化,企業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

  • 觀念平台-新青安之亂的省思

    觀念平台-新青安之亂的省思

     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專案向金融與不動產市場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雖難謂激起驚滔駭浪,但二市場因而波濤洶湧。在今年8月底府院介入關切,金融市場的暗潮尚未止息之際,中央銀行於9月19日復拋出提高存款準備率與加強房貸信用管制等意在打房的措施與震撼彈,後續金融與不動產二市場的動盪值得關注。

  • 一銀將發行第2期無擔保長期次順位金融債券 額度68億元

    第一銀行公告,將發行金融債券額度68億元,債券名稱為第一銀行113年度第2期無擔保長期次順位金融債券,每張面額為1,000萬元,發行價格依債券面額十足發行。

  • 房市限貸令讓營建股倒地 這5檔很旺「連6年EPS逾10元」

    房市限貸令讓營建股倒地 這5檔很旺「連6年EPS逾10元」

    今年以來表現亮眼的營建股,近期在央行推動「限貸令」政策、預期影響房市銷售的情況下,表現欠佳。不過專家認為,房市長多格局未變,可趁此利空尋找長線發展仍佳的優質股。

  • 重慶螞蟻消金 增資再出發

    重慶螞蟻消金 增資再出發

     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最新一輪增資確定完成,註冊資本達人民幣(下同)230億元,並獲最新營業執照,持續鞏固大陸消金公司註冊資本與總資產規模最大王位,外界看好螞蟻重振旗鼓發展業務,最大可放貸餘額有望達7,666億元。

  • 發改委:穩步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大陸發改委公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提出包括穩步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金融業對港澳開放,支持深圳證交所、廣州期交所與港交所深化務實合作。

  • 金融債ETF 長抱享收益

    金融債ETF 長抱享收益

     隨經濟趨緩及物價下滑,美國聯準會官員預期明年降息循環可望啟動。投信法人認為,邁向降息循環的同時,穩健型布局不妨適度配置高評級債券,從近期市場偏好度觀察,藉由長抱金融債券ETF可獲投資收益機會。

  • 降息循環將啟動 長抱金融債ETF享收益

    降息循環將啟動 長抱金融債ETF享收益

     12月FOMC會議,第三度維持利率水準區間於5.25%至5.5%不變,更值得留意的是,會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達,美國貨幣緊縮週期或已結束,未來將轉向關注降息時點,市場預期明年降息循環可望啟動,第一金投信提醒,穩健型投資人,在邁向明年降息循環的同時,不妨適度配置高評級債券,從近期市場偏好度觀察,建議可藉由長抱金融債券ETF享投資收益機會。

  • 解讀民營經濟「25條支持舉措」 陸專家:旨在解「民企之渴」

    解讀民營經濟「25條支持舉措」 陸專家:旨在解「民企之渴」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全國工商聯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促進提升民營企業的金融獲得率。大陸資深財經評論員瑞長安28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政府此舉旨在解「民企之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