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監管風險的搜尋結果,共24筆
周二,自稱「民主社會主義派」的曼達尼(Zohran MamdaniZohran Mamdani)當選紐約市長,華爾街認為這個選舉結果勢必將給作為全球資本主義核心的紐約帶來一些影響,一些金融家則對紐約市的競爭力與商業吸引力感到擔憂。
美國聯準會降息啟動,併購回溫及臨床試驗捷報帶動市場情緒,精準醫療、腫瘤學與罕見疾病等高成長領域具投資亮點。法人認為,雖然監管與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但醫療與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估值優勢、併購契機及臨床利多,正為投資人創造新一波進場良機。
時序即將步入第四季,台股與美股步入高檔震盪,投資人難免憂心「九月魔咒」再現。根據近十年統計,台灣加權報酬指數與美國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分別下跌-1.37%及-1.82%,甚至是全年唯一呈現平均負報酬的月份,「九月魔咒」威力不容小覷。然而,日股卻沒有相同宿命。過去十年,日本東證報酬指數在9月的平均表現不僅維持正報酬,達+0.79%,隨後的10月與11月更分別繳出+1.65%與+2.7%的平均漲幅,為全年表現最佳的兩個月份。
新政策《歐盟森林砍伐條例》(EUDR)將於2025年底全面啟用,對於企業來說,變革壓力迫在眉睫,因此,永續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Assent」宣布推出新解方,協助製造商完成盡職調查要求,降低企業監管風險並提升供應鏈透明度。
在中美監管摩擦持續升溫下,中概股積極尋求資本市場多元化布局。美股上市的大陸電商平台拼多多23日聲明指出,已委任香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其2025年財務報表,取代原先的北京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此舉引發市場揣測,認為可能為該公司申請在香港上市做準備。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當地時間16日發布的2025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的美國公司今年的新投資計畫創歷史新低,盈利信心亦下降;其中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和關稅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USCBC會長譚森(Sean Stein)表示,「川習會」可能會緩和雙邊緊張關係,商界都非常支持。
併購(MA)是企業追求成長的關鍵戰略之一,公司有機會藉由成功的併購實現其長期關鍵戰略目標,如(1)擴大規模經濟、降低成本;(2)擴大市場占有率與覆蓋能力,如擴大銷售地理區域、客戶群或產品和服務以增強市場影響力;(3)擴大產品或服務差別化組合,提供更多樣化、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增強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能力;(4)藉由創新與技術整合能力的提升,強化市場領導地位。
英特爾法說會重點整理如下:
英特爾上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但本季展望意外疲弱,受此打擊,英特爾周四(4月24日)盤後股價大跌。
中國股市於2025年出現史上最佳開局,MSCI中國指數年內至今上漲19%。高盛報告指出,隨著中國股指估值逼近合理目標,預計牛市將會放緩,且在未來幾周,美中兩國政策和地緣政治議程再次活躍下,獲利回吐壓力將顯現。
想找可遠距上班且年薪達六位數美元的工作,谷歌主管建議不妨考慮數據分析師。企業日益仰賴數據做決策,數據分析相關職務急速成長,各行各業都有需求,年薪甚至破10萬美元(約台幣330萬),且不要求大學學歷。
美國總統大選一直是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關切的焦點。川普於11月5日確定奪旗之後,陸續發表各項政策看法,各界無不密切注意其在選前選後的言論,細讀其經濟政策方向,探討可能之影響與衝擊。各國無論政府或市場皆是戰戰兢兢,傷神思索,預期未來在貨幣金融政策方面,挑戰課題不少。
2024年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Donald Trump)再度當選美國總統,這一結果對全球經濟帶來了深遠影響。美國的經濟政策預期將轉向保護主義、持續高關稅和技術限制措施,不僅使全球市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還加劇了美中關係緊張,並對亞太地區帶來挑戰。尤其是作為半導體產業樞紐的台灣,處於美中競爭的前線,其經濟發展和供應鏈穩定性備受關注。
在上周美股因債息走高而陷入動盪後,Google母公司Alphabet將於周二盤後發布季報,為超級財報周拉開序幕。
在大陸推出一連串利多之後,陸港股近期出現猛爆性大漲,然而又拉回修正,在震盪的過程中,法人和散戶對陸股關注度有增無減。法人表示,陸股近期仍處於震盪走勢,正是汰弱留強標的好時機,由於陸股本益比相對低,依然是可以作為資產配置標的。
野村發表報告,調低MSCI中國指數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另上調馬來西亞及印尼股票評級,由「中性」上調至「增持」。
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向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求親三度遭拒後,決定放棄這起價值將近500億美元的收購案。必和必拓的交易雖然落幕,但礦業地盤爭奪戰仍持續上演。
英國央行(BoE)金融政策委員會(FPC)一名官員在周二表示,金融公司必須避免使用由人工智慧(AI)開發的交易策略,該策略試圖在放大市場不穩定當中獲利。
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25日刊文指出,強監管要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切實動真、碰硬、亮劍,「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做好金融工作更要堅持穩中求進,強調金融政策的收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