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化產品的搜尋結果,共334筆
台塑四寶今日公布10月營收表現,受定期檢修及原油價格震盪偏弱影響,四家公司營收均較9月下滑。展望後市,台塑、南亞預估第4季營收將與第3季持平;台化則指出,為減少虧損,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提升高毛利產品比重,預期11月合併營收將呈現下降。油價部分,台塑化預期年底前油價難以走高,第四季煉油產能利用率約為43.5萬桶/日(81%)。
台灣經濟研究院23日發布三大產業景氣調查最新結果,製造業廠商對於景氣走勢的期待,看壞當月和未來半年的比例雙雙減少,因此拉升9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月增2.52點,上揚至91.65點,連續三個月呈現上揚態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23日發布三大產業景氣調查最新結果,製造業廠商對於景氣走勢的期待,看壞當月和未來半年的比例雙雙減少,拉升9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月增2.52點,上揚至91.65點,連續三個月呈現上揚態勢。
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需求暢旺,經濟部統計處公布9月外銷訂單702.2億美元,再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0.5%,寫連八紅。統計處表示,今年全年創新高的機率相當大,同時,美國、東協接單金額也都創歷年單月新高。
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需求暢旺,經濟部統計處公布9月外銷訂單702.2億美元,再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0.5%,寫連八紅,統計處表示,今年全年創新高的機率相當大。同時,美國、東協接單金額也都創歷年單月新高。
韓國工業部周一公布,受惠於半導體與汽車需求強勁,南韓第三季(7至9月)出口額達到1,8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美國日前宣布對伊朗能源交易展開第四輪制裁,針對100個協助伊朗石油和石化產品貿易的個人、實體和船隻出擊。其中,山東日照實華原油碼頭公司被美國列入「指定國民及封鎖人員名單(SDN)」制裁清單,因該碼頭多次接納伊朗「影子船隊」的油輪,對美方此舉,外媒分析,此舉恐改變原油流向,並威脅多家國有煉油廠減產。
台塑四寶今(13)日公布第四季展望,各公司對後市看法不一。台塑(1301)預期第四季營收將較第三季成長;南亞(1303)則持平看待;台化(1326)預期第四季營收略低於第三季;至於油價方面,台塑化(6505)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將為油價提供下檔支撐。 台塑表示,第4季為PE、EVA與PP等產品的傳統需求旺季,預期美國進一步降息,加上中國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有助提振內需。同時,印度雨季結束後,石化產品需求可望回升,而印度PVC反傾銷稅預計將於11月14日前實施,PVC價格有望走揚。此外,第四季歲修廠數將少於第三季,開工率可望提升,整體營收預估將較第三季成長。
油價波動趨緩,壓抑遠東區石化上游原料現貨報價連動走弱,惟EVA、HDPE因需求增溫,現貨報價彈升20美元、5美元,EVA在連三周攀揚後,每噸價格站上1,250美元,LDPE、LLDPE也持平走堅。相對乙烯價格下跌30美元,台塑(1301)、台聚(1304)及亞聚(1308)產品利差提振進補。
在全球對等關稅陸續底定下,遠東新(1402)2日指出,訂單趨穩,整體營運回歸正常軌道,預期下半年營運表現確定將優於上半年。
台塑化(6505)今日最新就部分媒體指稱「台灣成全球最大俄羅斯輕油進口國」一事發布聲明,強調相關數據與合規內容遭誤解,並說明公司採購與出口現況如下:
台塑四寶公布最新展望,對於第三季釋出保守看法。台塑(1301)指出,第3季歲修廠數較第2季多出2座,導致產銷量下降,因此預期營收將較第2季衰退;南亞(1303)則因丙二酚行情偏弱及美國EG1生產異常,營收較第2季與去年同期略減;台化(1326)預估第3季合併營收將低於第2季,主要受到價格下跌影響,但營運已見改善,希望能在本季轉虧為盈;台塑化(6505)方面,雖然油市供給增加使油價承壓,但美國及歐盟持續揚言對俄羅斯與伊朗石油祭出制裁,仍對油價形成支撐。
受惠於出口強勁及民間消費回溫,韓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優於預期,創去年首季來新高。而拜央行大力寬鬆,重燃消費動能之賜,澳洲Q2經濟擴張速度也比預期快,寫下近二年最大年增幅。
受到美國關稅政策打擊,韓國8月出口成長大幅放緩,且對美國出口較一年前同期銳減12%,創下疫情以來最大減幅。
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南韓8月出口成長放緩,放緩程度超出市場預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關稅,導致對美出口大幅下滑,並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程度的下滑。
德化工大廠巴斯夫繼先前宣布,全球電子材料事業處以台灣為營運策略基地,台灣巴斯夫公司也宣告台北新辦公室啟用,深耕台灣、推動創新及永續發展。巴斯夫也正在擴建桃園觀音廠,提升生產及品管分析能力,加強研發中心,專注於人工智慧應用的半導體奈米級製程技術節點,促進與領先半導體客戶合作,共同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
隨著電子股領軍大漲後,低基期集團股包括台塑、裕隆、統一及中鋼等集團,21日各擁轉機或跌深題材,股價呈現「否極泰來」漲勢,配合外資逢低強補持股激勵股價大漲,塑化股由台化攻上漲停、汽車龍頭股裕隆也上演填息行情。
中國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內捲」嚴重,官方積極出手整頓。隨著房地產景氣持續疲軟、電動車興起,石化及煉油業也面臨產能過剩壓力。外媒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將石化老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這將占中國煉油總產能40%,並關閉小型煉油廠,未來將優先投資機器人、半導體等領域所需的高階化學品,新措施最快下月推出。
川普半導體關稅激勵台股近一周漲逾500點,外銀看好台股短期將持續走升,第三季展望則因外部不確定性仍存而下調至中性觀點。而貿易阻力暫時緩解,應有助於提振亞洲(不含日本)股市的市場情緒,外銀普遍看旺亞股未來一年前景,主要看好大陸、印度、新加坡,以及韓國。
台塑四寶釋出最新展望,台塑(1301)由於第三季歲修廠數較第二季增加,預期產銷量減少,營業額將較第二季略為下滑;南亞(1303)則看好8月及第三季營收均穩健成長;台化(1326)預估第三季合併營收將與第二季持平。至於油價,台塑化(6505)表示,市場仍關注美國前總統川普8月8日揚言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課徵二級關稅,若政策實際只針對印度實施,市場預估可能導致每日150萬桶俄羅斯原油供應中斷,將為油價提供下檔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