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石滬群的搜尋結果,共25筆
桃園市政府於2022年公告登錄「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為文化景觀,今年再將「水中土地公(屢豐宮)」新增納入文化景觀「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的重要元素。文化局表示,由於該廟位於文化景觀範圍內的水域中,其特殊位置更凸顯陂圳水系與信仰文化的融合,具有高度文化價值及地方認同。
桃園市政府前年與日本神戶觀光局簽署觀光交流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互動密切。濤市府12日首度帶領桃園觀光業者赴神戶,除拜會神戶觀光局外,並邀集日本旅行業協會(JATA)兵庫縣支部長、神戶市商店街聯合會會長、有馬溫泉觀光協會會長、神戶未來都市機構及多位在地業者進行交流,將過去兩年多的官方互訪擴大為兩市民間業者的實質對接,與會業者普遍肯定市府作為,認為有助於相互學習並拓展市場。神戶市議會前後任議長更親臨表達支持兩市持續合作深化。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桃園珍珠海岸國際音樂節」將於明(29)日到31日在竹圍漁港登場,活動規劃三大主題舞台,並舉行一連三天的活動,將邀請超過20組國內外知名藝人輪番演出,包括:搖滾殿堂級組合《動力火車》到全球人氣韓團《KARD》,再到本土超人氣天團《玖壹壹》等重量級卡司。除此之外,更特別邀請 NBA球星-現效力於紐約尼克隊的Karl-Anthony Towns 與洛杉磯快艇隊的Kawhi Leonard現身。除了好吃好喝的音樂節,也別錯過長達46公里的桃園珍珠海岸,感受景如其名的漁港、石滬、沙丘、燈塔及藻礁等自然生態環境珍珠海岸周邊美景,若還有更多休閒時間,在七夕之際,不妨去尋找一下「峭壁上愛情」!
澎湖旅遊旺季又來了,此篇整理分享了10處非主流景點,讓遊客輕鬆走跳澎湖時還能愜意地拍網美照;這些景點遊客較少,騎摩托車都能到,每個景點都會以攝影的角度,提供適合拍照的到訪時間,方便遊客安排行程動線。
新竹縣府近幾年來陸續完成坡頭漁港港區及周邊保安林綠美化、紅毛港至鳳坑漁港、紅樹林綠色隧道和自行車道周邊環境改善工程等,打造新竹縣海岸旅遊軸線廊帶。端午連假即將到來,新竹縣長楊文科也邀請民眾5月30日來新豐歡度端午假期。
桃園捷運公司辦理今年環境教育活動,5月23日及24日由員工及眷屬攜手在新屋區海濱參與淨灘,尤其24日雖然氣候不佳,大家依舊不畏風強雨驟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內容除了淨灘,還有海洋廢棄物DIY及一日石滬匠師,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多元活動形式來提升員工及眷屬對環保永續的意識與責任感,培養從日常生活中就能落實環保減塑及資源回收。
桃園市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去年榮獲環境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為優良,主推以生態保護、永續漁業、牽罟文化、植物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特色教案,結合濱海自然景觀、豐富的生態資源與海岸文化教育資源,是全桃園唯一以海客文化、漁業體驗為主題的休閒農業區。市長張善政22日前往視察表示,看見海客協會有年輕人願意站出來,替偏鄉投入精力,並發展出特色,讓人相當感動,未來若有需要將大力持續協助。
桃園環保局為深化環境教育,4至7月推出「環境教育探索活動」,藉由周末、假日及暑假期間,結合在地民間團體與社區資源,辦理多元化的環境探索課程,內容包含生態導覽、DIY手作及實地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認識淨零排放、環境永續及生態保育的概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活動全程免費,每梯次限16組親子,額滿為止。
桃園市新屋區富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為北部濱海出遊的好去處,除了豐富的濱海景色及遊憩景點,更有許多豐富的沿海特色環境教育題材,是適合一家大小出遊的最佳選擇。
海洋委員會首次主辦的「海洋文化政策國際研討會」5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落幕。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郭佩宜建議,海洋治理應以海洋文化為基礎,可朝向多元化的角度去研訂海洋文化政策。
桃園市新屋區蚵間里有9座石滬群已被列為文化景觀,經過山陀兒、康芮颱風肆虐,石滬群仍屹立不搖,桃園石滬協會表示只要基座夠穩就不易倒塌,但卻面臨移工、遊客任意破壞,盼市府能重視解決。
桃園市新屋區蚵間里有9座石滬群已被列為文化景觀,經過山陀兒、康芮颱風肆虐,石滬群仍屹立不搖。桃園石滬協會表示,石滬只要基座夠穩,就不易倒塌,但現在面臨移工、遊客不清楚石滬的功用任意破壞,盼市府能重視解決。環保局回應,9月文化局核定新屋蚵間石滬群文化景觀保存及管理原則,將與新住民團體合作加強宣導。
澎湖群島擁有全球最高密度的石滬群,也被文化部遴選為18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等問題,澎湖石滬逐漸消失中。永慶慈善基金會邀請作家楊馥慈開講,藉由著作之書籍《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為題,分享返鄉學習石滬修護、推廣石滬保存的原因,以及在深耕石滬永續的過程中,如何找回自身價值與家鄉土地認同感。
澎湖群島擁有全球最高密度的石滬群,也被文化部遴選為18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等問題,澎湖石滬逐漸消失中。永慶慈善基金會邀請作家楊馥慈開講,藉由著作之書籍《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為題,分享返鄉學習石滬修護、推廣石滬保存的原因,以及在深耕石滬永續的過程中,如何找回自身價值與家鄉土地認同感。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 2024台北國際夏季旅展自7月12日起一連4天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辦,在眾多攤位中,桃園館(B407)以「親子fun玩一夏」為主軸,以大龍門旅遊廊帶、探索北橫為宣傳主題,邀請民眾夏日到桃園上山下海涼一夏。
新竹縣政府10多年前委託明新科大辦理海岸環境調查計畫,在桃竹交界的羊寮溪南邊海岸線發現4座早期捕魚石滬,近年向中央爭取3千萬元修復,但因該石滬群不具文資身分,目前只獲得交通部觀光署2800萬元補助修繕堤頂步道。
新竹縣政府10多年前委託明新科大辦理海岸環境調查計畫,在桃竹交界的羊寮溪南邊海岸線,發現4座早期捕魚設施的「石滬」,這幾年向中央爭取3千萬元經費修復石滬,期讓台灣先民智慧漁作,成為新豐濱海觀光新景點,但未獲准補助經費。
苗栗縣後龍鎮積極打造全新的旅遊資源,由好望角至後龍溪及西湖溪出海口海角樂園等區塊,都被列入苗栗縣竹南後龍風景特定區範圍,為了推展後龍鎮絕佳的旅遊經驗,後龍鎮公所利用暑期推出3個梯次的後龍一日遊活動,由專業導覽人員帶領暢遊後龍鎮好望角、過港貝化石層、過港舊隧道、西湖濕地以及石滬捕撈體驗等,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說到石滬,大家直覺式都會想到澎湖的雙心石滬,但事實上想看石滬不用飛離島,心型石滬新北淡水就有!在淡水漁人碼頭內至今還保留著過往「石滬漁業」遺跡,在淡水漁人碼頭靠近沙崙沙灘的後哨附近,保留完整的石滬群,其中一處石滬形狀如愛心,與周圍海天一色的景色互相輝映。事實上石滬是一種傳統漁法,可說是先人的智慧結晶,曾經是沿海居民重要經濟來源。民眾在休閒假日前往淡水漁人碼頭遊玩時,別忘了探尋這一處心型石滬秘境,體會北海岸漁人「守滬」家人或填飽肚子的漁獲智慧。